全力以赴抓紧抓实普查试点多方合力书写首考答卷
2021-04-09
作为提高自然灾害防治能力“九项重点工程”的基础性工程,全国第一次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的成功与否,关系着未来社会能否从根本上实现对自然灾害风险进行科学防御。在“全国统一领导、部门分工协作、地方分级负责、各方共同参与”的统筹安排下,相关部门及地方通力合作,在试点“大会战”取得成功的前提下,全国试点工作取得了积极进展。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高位推进,强化高质量数据管控
城乡房屋建筑总量基数大、分布范围广,是此次普查工作的重点难点之一。住房和城乡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监管司二级巡视员陈国义表示,自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试点工作启动以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牢牢把握试点工作方向,充分发挥行业优势,通过加强统筹协调、强化技术保障、科学组织实施等有力举措,确保各试点地区如期完成各项调查任务。
提高站位,加强统筹协调。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高度重视此次普查工作,专门成立工作专班,聚焦目标任务,突出重点难点,狠抓各项工作落实到位。国家层面,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持续高位推进、加强统筹协调,建立了部级与31个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40个相关部门的工作联络机制,充分调动各地开展好试点工作的积极性。省级层面,各省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门均建立领导小组和工作专班,上下联动,督促各项任务落实;认真组织相关人员参加全国统一培训,并积极开展省内逐级培训。县级层面,充分认识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的重要意义,调动各方力量攻坚克难,各部门协调联动,切实保障了调查任务的完成。
尊重专业,强化技术保障。“房屋建筑和市政设施调查具有一定的专业性,特别是建筑结构和抗震设防信息等指标的专业性更强。”陈国义介绍说。对此,各级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门充分发挥技术专家作用,在指导培训、组织实施、数据质检等各个环节加强技术支撑。各省份普遍成立了省级技术专家组,如江苏省优选3所位于3个试点地区的高校、科研院所,以省级技术团队名义对试点县进行“1对1”全程专业指导;河北省开发“普查住建系统工作管理平台”,将政策文件、普查动态、技术资料等汇总上线,并设立提问互动板块,强化技术交流。
认真谋划,科学组织实施。“城乡房屋建筑总量基数大,有三个试点县房屋总量超过百万栋;分布范围广,青海省海西州茫崖市只有七千多栋房屋,却分布在近五万平方公里的县域内,调查难度很大,”陈国义表示,“因此,我们必须认真谋划、因地制宜,建立科学的组织实施模式。”有条件的地区,充分依托了技术条件和能力较强的专业队伍;条件较差的地区,也能充分发动乡镇(街道)村(社区)等基层力量;更多的地区则是将专业第三方队伍和基层力量有机结合。据统计,122个试点县区约有46%以基层力量为主、第三方机构提供技术支援为辅;34%则以第三方机构调查为主、基层力量为辅,两者合计80%。
关口前移,保障数据质量。“承灾体调查数据是综合风险评估与区划的基础和前提,其数据质量对普查总体成果质量至关重要。”陈国义介绍说。各级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门充分认识数据质量管控的重要性,注重从源头入手,各试点县(区)普遍建立了全过程数据质量管控机制,通过采取调查人员交叉互检、联合质量抽检、不定期随机抽查等多种手段,保障了调查数据质量。
交通运输部应查尽查,全力确保数据“真、准、全”
开展公路承灾体普查,摸清风险隐患底数、查明重点路段抗灾能力、客观认识公路承灾体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水平,对全国交通运输部门和地方政府有效开展自然灾害防治工作、切实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交通运输部公路局有关负责人表示,通过试点工作的开展,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公路、水路承灾体普查取得显著成效。截至2021年4月底,全面完成试点区县公路、水路基础设施属性信息和灾害风险信息的填报和审核工作,部级数据质量检查和核查工作高质量完成。公路部分完成普查路线82289公里,桥梁30042座,隧道1137座,共采集各类灾害风险点信息15384条。水路部分共普查港口11个,港区37个,码头泊位342个,进出港航道316.8公里,防波堤101.6公里;内河航道352.3公里,航道整治建筑物37个;船闸4个;航运枢纽1个;调查各类灾害信息29条。
创新方法,确保普查质量。交通运输部成立了普查领导小组和办公室,明确工作职责,细化工作要求。同时,精心组织编写《自然灾害综合风险公路、水路承灾体普查技术指南(试点版)》,并在试点应用的基础上,不断进行了修订和完善。为确保普查数据质量,交通运输部注重加强数据检查和核查,对不符合要求的数据打回地方重新报送。组织专家团队先后赴北京、山东、甘肃、广西等10余省(区、市)进行现场抽查,提供技术支持,指导地方整改到位。各省交通运输主管部门积极探索新思路,进一步健全工作机制,均先后制定、印发自然灾害综合风险公路水路承灾体普查实施方案,明确普查工作目标任务、普查内容、普查流程等。山东还印发了《2021年自然灾害综合风险公路、水路承灾体普查工作开展情况评价指标》,对各市交通运输主管部门风险普查工作进展情况逐月开展评价,并将最终得分计入2021年度市级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安全生产监管工作评价中。同时,山东还推行“半月报”工作制度,每月8日和24日总结工作进展情况。重庆建立三级审核机制,通过组织各单位开展现场办公的方式,对普查数据进行多方会审。
健全机制,奠定坚实基础。为优化完善普查工作方式,交通运输部注重协调联动,加强与国务院普查办软件组、数据组、评估组等工作的沟通联动,积极提供相关数据、资料;建立了部省联络员视频调度机制,及时传达国务院普查办和交通运输部的工作要求,听取地方经验,研究解决存在的问题;建立了定期督办工作机制,通过微信工作群每周调度地方普查进展,压实地方责任,建立了基层意见反馈机制,按照边试点、边总结、边完善的原则,指定专人收集、整理、跟踪、反馈基层提出的意见。同时,结合公路、水路承灾体普查的实际需要,积极组织开发了PC端和移动端的采集工具,并通过升级不断提高采集工作的智能化程度,有效减轻了基层调查人员的填报工作量,提高了数据质量。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 围绕核心,狠抓部署稳推进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以下简称国家林草局)防火司副司长陈雪峰在介绍试点工作时指出,自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试点工作启动以来,国家林草局和地方各级林草部门直面基础薄、底子差的不足,围绕风险要素调查核心,统筹研究安排,加强技术支撑,细化工作措施,调动多方力量,确保了森林和草原火灾风险普查工作稳步推进。
以数据质量为核心,强化流程控制。陈雪峰介绍,在试点开展过程中,国家林草局通过全面强化对相关方案、数据、成果的审核把关,对普查数据实施全流程控制,确保数据真实性、准确性、完整性、规范性。一是组织专业精干团队,对各地试点实施方案、样地布设方案、技术细则等进行审核,确保地方方案满足全国整体布局需要。截至目前,已审核25个省(区、市)方案、细则等共71份。二是制定数据采集质检办法及校验规则,建立起普查数据的多元审核验证流程,确保填报数据的完整性、可靠性。三是对内蒙古、贵州、山东、福建等多地区开展现场核实调研,对抽取的样地进行重复测试,对发现的问题及时提出处理意见。
以系统建设为抓手,完善平台支撑。为全面支撑调查和评估工作,国家林草局根据最新修订的技术规程,及时更新完善风险普查软件系统。“目前,调查类子系统已全部上线使用,评估类子系统已开发完成,正在全力测试。”陈雪峰介绍。同时,国家林草局积极回应国务院普查办软件对接要求,开发统一登录接口,建设共享交换前置库,实现两平台间双向在线集成访问,林草数据和进度情况实时汇交;配置专业维护人员,24小时收集各地使用意见,协助解决使用问题。据了解,全国35个省级单位(包括3个森工集团)均开通了系统账号,近2万个调查任务正在系统支撑下高效推进。
以推进落实为目标,健全各项保障。据了解,为有序推进普查工作各项任务落实到位,国家林草局和地方各级林草部门从组织、进度、资金等方面给予了全方位的保障与支持。当前,全国31个省区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林草部门都成立或设立了火灾风险普查领导小组及其办事机构,185个市和773个县已成立市县级普查办事机构,组织协调更加顺畅。国家林草局要求各省(区)按月上报普查任务完成情况,及时掌握普查进展,并将普查工作纳入到森林草原防火包片蹲点的督查考核内容。为保证普查工作资金需求,各级林草部门积极协调争取普查经费,地方各级财政共落实森林和草原火灾风险普查经费约2.5亿元。针对技术要求高、实施难度大的问题,各级林草部门聚焦队伍建设,共举办森林和草原火灾风险普查培训班352个,参训人员累计10990人次,有效提高了相关普查人员的业务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