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知识图谱的我国运动训练监控研究可视化分析
2021-04-09
(茅台学院 贵州 仁怀 564500)
竞技体育目标的实现、训练科学化的趋势、运动训练过程的长期性和承担运动负荷的极限性对运动训练科学化提高较高的要求,运动训练监控是实现训练科学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基于此,作者尝试我国运动训练监控研究进行可视化分析,为后续研究提供理论借鉴。
1、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
1.1、数据来源
在中国知网上,以“运动训练监控”为主题进行高级检索,截至2020年12月31日,输出结果为700条,作为本研究文献数据。
1.2、研究方法
(1)文献计量法。
文献计量法是运用数学及统计学方法对文献数量、时序和空间分布进行定量统计的方法。以“运动训练监控”为主题词高级检索,对我国运动训练监控相关理论研究的文献相关信息进行统计汇总,建立数据库。
(2)可视化分析法。
运用CiteSpace(5.1R0.SE(32-bit))可视化软件,将700篇文献数据录入其中,根据所需进行操作,绘制出对应表格,以了解我国运动训练监控研究的动态和趋势。
2、结果与分析
2.1、总体特征
(1)文献的发文量。
发文量在时间尺度上的变化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该领域的发展速度和发展趋势。对我国运动训练监控研究的发文量进行统计(如图1),发现该研究的文献发文量基本呈螺旋式递增的趋势。CNKI记录的运动训练监控研究文献最早出现在1994年,因社会化程度较低,相关资料难以搜集,导致研究难以开展,最开始的几年发文量较低。自1997年以来,伴随职业体育的发展和世界大赛的增多,竞技体坛开始高度重视科学化训练的监控,我国运动训练监控研究文献量变化较大,研究内容日益纵深,研究时间不断延长。
图1 运动训练监控研究发文量趋势
(2)来源期刊分布。
通过对期刊载文量进行计量分析,较大程度上反映该期刊在相关研究领域的重要程度。如表1所示,排名前5的体育类核心期刊中,排在前3名的中国体育科技和体育科学发文量并列第一、均为24篇 (17.91%),北京体育大学学报紧随其后、发文量21篇(15.67%),其他的体院学报和中国运动医学杂志等发文量也超过4篇,但这几个期刊较之排名前3的期刊,在运动训练监控发文量上有一定的差距,学者们可总结各载文期刊的收录特点,把控文献整理的科学性和投稿时效性,精准把控该研究的学术前沿。
表1 运动训练监控研究主要载文期刊分布情况(前十)
(3)研究作者分析。
发文量是文献计量学的评价指标之一,反映了作者在该研究领域的科研活跃度和科研产出量。作者对16种体育类核心期刊上运动训练监控研究作者的发文量进行统计,由表2可知,冯连世、洪平、曹建民、高炳宏、安楠、李捷、郑晓鸿、邵慧秋和赵光圣9位学者,发文量均超过4篇,这些学者对该研究的产出量较多,总被引也多,影响力较大,是运动训练监控研究队伍的重要部分,为后续研究奠定了坚实基础。
表2 运动训练监控研究作者及发文量情况(前十)
(4)研究机构分布。
通过对文献进行研究机构统计,在388个机构,其中发文量最多的是北京体育大学83篇,占21.39%;其次是上海体育学院41篇、武汉体育学院和国家体育总局科学研究所各发表38篇(见表3),主要以体育院校和科学研究所为主,这些机构重视运动训练监控研究,具有良好的运动训练监控学术氛围及稳定的科研队伍,是我国运动训练监控研究的主要组成部分。
表3 运动训练监控研究机构分布情况(前十)
(5)研究成果高被引。
文献的引用量能够较为深刻地表达当前主要研究议题,是反映论文学术价值及同行认可程度的重要指标。16种体育类核心期刊论文被引频次超过50次的有5篇(见表4),总计被引频次为5560次。这些文献主要涉及训练监控、竞技状态、生理生化、体能训练等方面,暨构成了运动训练监控的研究重点和热点。其中,被引最多的是运动训练科学监控与竞技状态调整、其次是生理生化监控研究,说明竞技状态、生理生化研究为当下我国运动训练监控的研究热点,研究者可围绕其开展深层次的探索。
表4 运动训练监控研究高被引文献情况(前十)
2.2、研究热点分析
(1)生理生化监控指标。
运动训练过程中最重要的是对于运动负荷的监控,运动负荷主要由运动强度和负荷量构成,其中心率和血乳酸是训练中使用最为普遍的强度监控指标,此外通过功率、血清肌酸激酶等检测运动负荷。同时衍生出心率变异性、峰值心率、峰值功率、峰值血乳酸等监控指标来分析、诊断或评定运动员的机体机能状态,为教练员合理安排运动负荷、遴选训练手段等提供科学的训练依据,为运动员的竞技能力和健康水平提高提供重要价值。
(2)运动训练学监控指标。
运动训练中技术诊断与监测主要是通过肌电、影像和力的测量与分析等方法,对运动员的专项运动技术进行定量和定性分析。运动训练中的心理诊断与监测主要从心理与神经的疲劳状态、比赛心理兴奋点的状况、专项认知水平和心理机能水平和等方面进行。主要包括心理量表、躯体症状和行为症状的自评报告、神经生理方法、生物化学方法、行为观察和访谈调查6种监测方法。通过分析、诊断或评定运动员的技战术和心理等竞技状态,努力提高运动员的训练效果,以实现对运动训练的全过程监控。
2.3、研究发展趋势
(1)运动训练监控指标多元化。
心率是运动训练监控的常用指标。现在的心率变异性(HRV)可间接反映心脏自主神经系统的平衡,并有学者尝试用HRV监控和指导运动训练。代谢组学的应用、血浆中的游离DNA和唾液中的免疫球蛋白应用、血液指标和脑功能的联合监测是的监测指标从单一走向多元、监控的结果更精准。
(2)运动训练监控数据定量化。
竞技运动日趋激烈,科技日益发展,新的监测计算方法对运动员的机能评定指标进行分级定量,保证数据的及时性、准确性和全面性,精准把握“常规训练”和“过度训练”的界限,以提出多种训练决策、训练手段以及技术分析方法,建立优秀运动员技术数据库,为优秀运动员制定科学训练方案提供理论依据。
(3)训练监控精细化。
科学化的训练是竞技体育发展重要组成组分,运动训练监控呈现精细化趋势。对运动员不同训练年度、不同训练阶段的身体机能状态监控,优化训练方案,分析训练效果,以准确分析与评定不同年度和阶段的训练效果,以获取优异运动成绩。如,耐力项目中的低氧训练,高原训练等特殊环境下的运动训练监控就尤为重要。另外,大数据的广泛应用,可穿戴设备的普及,运动员各项指标的监控更加具体化、精细化,使得传统的经验型、模糊型的监控实况得以改进。
(4)训练监控专项化。
目前除了系统的训练监控研究外,学者们还从足球、游泳、网球、赛艇、摔跤等项目进行了专项研究,对各专项的有氧能力、专项无氧能力和专项比赛能力进行监控,使得各项的运动训练监控更精准,因为项目的不同,监控的重点亦有所不同,体能类周期性运动更加注重生理生化指标监控,技能类对抗性则更加重视运动训练学指标监控。
3、结论
(1)我国运动训练监控的研究基本呈一个螺旋式上升趋势,国家体育总局、体大和体院是我国运动训练监控的主要研究中心;
(2)我国运动训练监控研究热点是生理生化指标的监控和技战术心理指标的监控;
(3)我国运动训练监控研究朝着监控指标多元化、监控数据定量化、训练监控精细化和训练监控专项化方向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