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铁站点周边景观营造
2021-04-09景佳秀
景佳秀
(深圳地铁置业集团有限公司,广东深圳 518038)
地铁站是交通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城市景观中的新注入的元素,是城市独特的精神文化,它承载着巨大的人流。而地铁口,作为地铁的出入口,更是有门面的作用。扩大地铁出入口绿植种植面积,可以改善周边空气质量,保证周边环境卫生干净整洁,美化地铁站点环境。所以,它的生态景观直接影响整个地铁站的整体效果。
1 景观在地铁站点周边的作用
地铁站是指地铁及其周围环境的入口区域,是地下空间与周围环境(包括建筑物、城市道路等)之间的通道和连接,这是一个人类创造的有序的环境,地铁站活跃在城市公共交通中,景观设计可以改变被排除在高密度建筑之外的电压。地铁站点景观设计的作用如下:
1.1 标志性作用
地铁是一座城市重要标志物之一,其作为反映当地文化、历史、风俗、人情的一种景观,往往具有被认同的特征,显示城市发展的方向。
1.2 美化环境作用
景观具有艺术美的特点,在景观中展示的一些地铁主题,可以提升周边景观的艺术氛围,改善整体景观和整体环境。
1.3 实用性作用
地铁出入口景观设置的主要功能是为过往旅客和游客提供休息、照明、引导方向等所需的基本服务。
1.4 连接性作用
地铁出入口不仅是乘客的进出通道,它同时也可以将地铁外部环境与地铁内部联系起来。
2 地铁站点景观营造原则
2.1 三同步原则
新建、改建、扩建地铁,绿化应与地铁同步规划设计、同步施工、同步验收,确保落实地铁绿化指标和功能效益。
2.2 一般协调原则
地铁配套设施建设应统筹植物种植,能满足场地条件和植物正常生长的空间。
2.3 以人为本原则
地铁绿化环境应处处体现为民服务的基本原则,在满足行人安全通行的要求的基础上,创造良好的人性化空间环境,营造舒适、高效、功能性强的地铁绿化空间。
2.4 生态先行原则
不同类型的地铁绿化应最大限度满足功能和生态要求,提高地铁环境中的绿地率、绿视率和绿化覆盖率,达到改善环境质量,同时考虑运用透水铺装等海绵措施营造功能完善、生态良好、景观优美的地铁绿化。
2.5 地方特色原则
注重以本地植物为主,巧以利用本地自然地理条件,融合运用本地独特文化元素,以体现地方特色。
2.6 因地制宜原则
植物种植应根据植物之间的生长习性要求,适地适树,以求植物共生共荣。土壤和土层的厚度必须满足植物长期正常生长的需要。如果周围的土壤不适合种植,应先改善土壤的土质,进行一定程度的绿化。
3 地铁站点周边景观营造策略
3.1 站点垂直绿化营造
站点间沿市政道路需有行道树进行连接,以保证城市道路绿化界面的完整性。而地铁口周围的垂直绿化墙,大大节省平面绿化的空间,实现文化在景观中的脉动(见图1)。
3.2 地铁出入口广场
图1 站点绿化墙
地铁出入口广场绿化营造要考虑与周边重要的城市开放空间的联系,设计合理的过渡空间,合理组织不同游线,减少出入口人流对其他人群活动的影响,在满足人流集散条件下,应尽可能增加林下空间,以提高绿化覆盖率(见图2)。
图2 地铁出入口绿化
3.3 出入口建筑
出入口建筑周边的绿化带净宽应不小于0.8m 以确保植物有足够的生长空间(见图3)。
图3 地铁出入口周边绿化
3.4 变电箱周边
变电箱周边绿地宽度应保证1.5m 以上,以保证其隔离作用,配电箱造型与立面处理应做二次设计以满足城市景观要求,无法满足的应在周围设置装饰格栅进行遮挡。
3.5 无障碍设施
作为城市道路交通建筑,一方面,地铁的入口和出口要求人们能在高峰期快速移动,尽量减少不必要的停留时间。另一方面,为了让弱势群体(盲人和残疾人)在地铁站能够相对快速地行动,尽量减少对正常人的相互干扰,我们必须依靠优秀合理的无障碍设备。
3.6 景观小品与标志物
景观小品和地标从较小的尺度上诠释车站周围的景观。例如,在地铁外部空间的地面铺装中,可以采用植物花瓣的象征,强调地方传统和民间风格,注重文化内涵的精致表达,为人们了解历史文化信息和审美体验提供参考和引导意义。各类雕塑以石材为主,或作为单一场景,或与其他功能设施相结合,并与整个区域内的石材布景、树池花坛、标志等设施保持同一色调和风格,体现城市风貌。
3.7 植物配置
根据当地的文化习俗进行植物配置,与城市原有的规划来设计,保护当地的文化,了解居民的实际需求,尽量减轻生态压力,提升城市形象,促进城市有序发展。根据当地水土条件,应优先选择一些具有文化内涵的乡土植物。为保证生态环境的稳定发展,在选择花卉时应综合考虑花卉的生长周期、价格和无霜期。为发挥植物本身的生态效益和观赏价值,尊重植物多样性。例如,在植物层次配置过程中,为确保整体格局紧凑有效,可选择不同时期的花色植物或不同层次的植物,在中、前景进行层次协调,营造清晰的画面。
在进行绿化种植时应大幅减少引种,提高植物在运输过程中的成活率,减少不必要的经济损失,节约运输时间和费用。不能使用一些有气味、有毒和过敏的植物,要使整个城市环境相对安全。为使生态环境和谐有序,可以引进一些动物进行生物防治,形创造相对完整的自然环境,满足不同生态植物的环境需求。比如地铁出口通常离道路较近,所以要注意出口处植被的垂直立体等高线和空间变化,树立城市特色形象,防止观众视觉疲劳,在散落高度的过程中产生节奏感,阔叶林和针叶林的比例要得当,要使植物群落在一年四季都能利用,可以提供更高的环境效益以及不同环境对生态景观的不同需求,明确植物的关系和序列,注意植物的生长周期,做好下一步园林养护工作,防止后续出现质量问题。植物配置过程中,根据城市的自身环境,有针对性地进行植物配置,避免植物因驯化而大规模死亡。在充分了解本市气候的基础上,根据往年燃气特点,充分挖掘当地植物,注意植物的多样性,同时要注意光学美学的原理,良好的绿化能让居民更好地放松。设计师应明确植物配置的色、光、影,遵循美学原则设计地铁出口,综合考虑时间、季节变化对植物生长发育的影响,使整体感觉更加丰富多彩。同时,在城市设计的过程中,也要考虑到周围环境的景观特征,使地铁出口的环境和周围的环境相协调,能够和谐统一的存在。
3.8 做好植物后期维护
对植物进行后期维护,可以保证植物健康发展,减少经济损失。随时关注天气变化状况,了解并掌握植物生长的趋势和周期性。应通过人工干预的方式尽量减少冰雹、干旱等自然灾害对植物生长周期造成的影响。为了避免工业有毒物质对植物造成影响,管理者必须使用信息来创建完整的植物生长变化,并使用可视化数据来模拟管理,这些数据直接导入数据库中,通过云平台为植物数据提供动态管理。
4 实践分析——具有地方特色的深圳东角头地铁站公园景观营造
4.1 概况
公园位于深圳市蛇口东角头地铁站A 出口。蛇口是我国改革开放的“第一窗口”,是一个新旧城区交错、多元混合发展的区域,蛇口的“豪宅化”“国际化”和“城中村”“本土渔村文化”共存。处于急需改造提升的蛇口老街区域,东侧为地铁站口和道路交叉口,南侧是环境拥挤、居住密集的渔二村,西侧为老旧社区和人流量较大的蛇口市场,北侧有配套不足的学校和医院,场地以前是一片位于地铁口的简单绿地和垃圾堆放场所。面对复杂的现状条件和提升需求,在尊重蛇口历史文化传承及满足周边居民的使用需求的基础上,全力营造一个人本自然与活力多元的现代社区公园,既是一个文化共融的生活舞台与公共会客厅,也能满足野趣自然的设计理念与海绵城市的设计要求(见图4)。
图4 蛇口东角头地铁站周边绿化
4.2 区域文化元素的表现
4.2.1 景观建筑
地铁出入口的建筑造型基本相同。如果项目设计源于当地文化建筑传统,兼顾与周边环境的关系,在体型、体量、空间布局、建筑形式、材料色彩等方面下功夫,成为城市文化融合的有效媒介。追溯渔村场地记忆,在地铁站口一侧营造村头林荫广场,为在城市化过程中的失根者保留一方记忆场所,为老年人提供排遣孤独感的邻里交往空间。使用模块化预制组合坐凳,致敬蛇口工业文化——中国第一个外向型经济开发区,以及“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的蛇口基因。唤起蛇口渔村记忆,在地铁风井侧面设计了鱼群肌理的垂直绿化边界(见图5)。
4.2.2 景观小品
图5 地铁风井垂直绿化
在地铁出入口地面铺装、雕塑、石材、花坛、休息设施、照明等景观要素的设计中,传统的和地方性的典型符号,当然可以用来为人们提供文化信息,引导人们理解历史和审美体验。参照类莫比乌斯环的形态,设计一个镌刻蛇口岁月的时光生长雕塑。城市更新,不仅是空间的更新,更是时间与人的更新,三种更新在此交融互生,循环往复(见图6)。
图6 地铁景观小品
东角头地铁站公园,被老旧社区包围着的、家门口的小公园,切切实实地改善了街区的生活环境,提供人性尺度的综合活动空间。生活在这里发生,艺术在这里生长,审美提升及生态教育在这里萌芽。
5 结语
地铁是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重要节点,应高度重视地铁站点景观营造,从城市本身的历史、人文底蕴和景观特色出发,与建筑周围环境相结合,合理选择植物,景观必须与当地特色相结合,满足市民的身心所需,以此营造一个符合现代发展的城市,展现城市的独特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