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银行杠杆水平对我国上市商业银行稳定性的影响

2021-04-09李琳南京师范大学商学院

营销界 2021年12期
关键词:杠杆稳定性商业银行

李琳(南京师范大学商学院)

■引言

2010年《巴塞尔协议Ⅲ》提出杠杆率监管,为了避免引入过快导致的不利影响,提出杠杆率的过渡期安排:2013—2017年为平行运行期,2018年列入第一支柱。随后银保监会发布了《商业银行资本管理办法》,并于2013年开始实施,规定商业银行杠杆率不得低于4%,于2015年开始披露。杠杆率监管实施以来,商业银行杠杆总体呈现下降趋势,银行稳定性有上升趋势,可以初步判定,在一定程度上杠杆率监管起到了作用,并提高了银行的稳定性。财务杠杆水平,与监管杠杆类似,整体也是下降趋势,衍生工具杠杆水平整体呈现上升趋势,信贷承诺杠杆水平呈现下降趋势,由此可知,表内、外杠杆水平变化趋势存在差异,对商业银行稳定性的影响也存在差异。

■文献综述

《巴塞尔协议Ⅲ》提出实施杠杆率监管后,国内外已有文献大多数倾向于研究杠杆率监管的有效性。对商业银行稳定性的研究,基于表内杠杆与表外杠杆视角的研究较少,也没有达到共识。

部分学者研究发现杠杆率监管有利于提高商业银行稳定性。Smith等(2017)对2005—2014年期间655家欧洲银行的数据进行分析发现,杠杆率监管使银行风险概率降低,吸收损失的能力得到提高,维持了银行的稳定性[2]。赫国胜和马妍妮(2019)对2015—2018年期间16家上市商业银行的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结果发现杠杆率监管促进银行稳定性[3]。也有部分学者认为杠杆率监管会降低商业银行稳定性。王连军(2018)分析2003—2015年期间120家国内商业银行数据发现,短期而言,去杠杆会降低银行稳定性,而长期数据发现银行稳定性会提高[4]。

研究表内外杠杆对商业银行稳定性影响方面的文献较少。Nikolaos和Christian(2014)使用的表内和表外杠杆的分类方法,将银行杠杆进行分类,分为财务杠杆、衍生工具杠杆、信贷资产证券化杠杆和信贷承诺杠杆,分别它们对银行稳定性的影响[1]。王红(2019)使用面板固定效应模型研究商业银行表内、外杠杆对银行及银行系统稳定性的影响,发现具有较大的差异性[5]。

本文主要研究杠杆率监管能否有效提高商业银行稳定性以及表内、外杠杆是否对影响商业银行稳定性的影响存在差异两方面内容。本文的创新体现在两个方面,关于研究方法,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运用动态面板模型的系统 GMM 估计;关于研究内容,本文研究银行杠杆对银行稳定性影响是否存在异质性。

由此提出本文如下假设:

(1)监管杠杆的降低有利于提高商业银行稳定性,表内、外杠杆降低会提高银行稳定性。

(2)表内、外杠杆对商业银行稳定性的影响存在差异,表外杠杆影响较大。

■实证研究

本文选择了我国国内的16家上市商业银行2010年—2019年数据作为研究样本,利用系统GMM模型进行实证估计。选择Z-score代表商业银行稳定性,公式如下:

参考Nikolaos(2014)[1]使用的表内和表外杠杆的分类方法,将银行杠杆进行分类,分为财务杠杆、衍生工具杠杆和信贷承诺杠杆,研究表内外杠杆对商业银行稳定性影响的差异性。具体公式如下:

表1 回归结果

监管杠杆与银行稳定性负相关,且通过了1%显著性水平检验,系数为-0.1303。表明监管杠杆上升会降低Z-score,即会降低银行稳定性;相反,银行去杠杆会增加其自身稳定性,说明杠杆率监管能够发挥有效性。Z-score滞后一期通过显著性水平的检验,即银行稳定性与上年存在正相关关系。对于控制变量来说,银行规模与银行稳定性正相关,即资产规模大的银行,稳定性越好。资本充足率对银行稳定性的影响并不显著。宏观控制变量的影响通过1%显著性水平检验,对银行稳定性为负影响。对于模型来说,系统GMM通过了序列相关性检验和过度识别检验,即不存在自相关以及使用的矩条件是正确的,本文模型的选择较为合理。

模型(2)的结果显示,财务杠杆与银行稳定性显著负相关,系数为-0.1502。表明表内杠杆上升会降低Z-score,即会降低银行稳定性。而衍生工具杠杆没有通过显著性水平检验,说明其对银行稳定性影响并不显著。信贷承诺杠杆与银行稳定性负相关,系数为-0.2693。表明表外的信贷承诺杠杆上升会降低Z-score,即会降低银行稳定性。由系数可知,表外业务杠杆对商业银行稳定性影响更大。

■结论与政策建议

(一)本文结论

通过前面理论和实证的分析,本文得出以下结论:(1)监管杠杆的下降会提高商业银行稳定性;(2)财务杠杆、信贷承诺杠杆的下降会提高商业银行稳定性,而衍生工具杠杆对商业银行稳定性无显著影响;(3)对商业银行稳定性的影响程度,表外杠杆大于表内杠杆,说明表外业务杠杆降低更有利于提高商业银行稳定性。

我国颁布《商业银行资本管理办法》对商业银行进行限制,总体来看,杠杆率监管会提高商业银行的稳定性,发挥了监管的有效性。大型国有商业银行拥有大量的资金,可以依赖传统的存贷业务维持收益,较容易达到监管的要求,并且随着表内、外杠杆的变化,大型国有商业银行较容易维持银行稳定性。目前我国商业银行,尤其是小型非国有商业银行更多地通过表内业务杠杆向表外业务杠杆转移的方法,即“表内去杠杆,表外加杠杆”的方式,既确保了收益,又使杠杆率达到资本管理要求,扩大了信贷链条,因此表外杠杆对商业银行的稳定性影响越来越大。

(二)政策建议

在利用杠杆率监管的同时,重点加强对商业银行表外业务杠杆的监管。加强和完善信息披露制度与体系,增加对商业银行年度财务报表的审查力度,规范商业银行加杠杆行为,加强对表内、外杠杆的监察。

伴随着杠杆率监管的实施,我国商业银行应该循序渐进,逐步完善风险管理体系。商业银行迫切地需要一批拥有更专业知识和能力、具备足够专业性的人才来应对风险的管理控制。银行可以对已经具有一定经验的人士提供专业的培训,使他们可以更快地接受专业知识并灵活运用于风险管控中。

猜你喜欢

杠杆稳定性商业银行
结构设计稳定性保障策略研究
PEG6000修饰的流感疫苗脂质体的制备和稳定性
抬升角对食蚜蝇飞行动稳定性的影响
问评作杠杆 督改常态化
商业银行资金管理的探索与思考
基于因子分析法国内上市商业银行绩效评
基于因子分析法国内上市商业银行绩效评
纳米级稳定性三型复合肥
判断杠杆哪端下沉的方法和技巧
发达国家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管理的经验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