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国有企业资金内控管理中问题与对策研究

2021-04-09王馨晨南京市栖霞区人民政府仙林办事处

营销界 2021年12期
关键词:资金信息管理

王馨晨(南京市栖霞区人民政府仙林办事处)

■引言

资金管理主要是指资金预算集中管理、融资集中管理、投资管理、资金营运管理等几个方面,涉及到资金的运营、投资、融资、担保等相关权益与行为并遵照相关规定和法规来进行运作。资金内控是企业财务管理的重中之重。有效的资金内部控制不仅能够提高企业资金的使用效率,也能够降低企业资金运作风险,保障企业资金安全和企业的健康运营。企业资金内控管理是企业以实现盈利为目的,科学规划统筹企业资产的使用,保证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资金的动态平衡,在相关法律法规和企业内控制度的指导下进行企业资金和资产规划和整理。

资金通常是指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创收的资金总和,其来源基本上可以是现金、银行存款、其他货币等。一个企业生存与发展需要一定的资金进行推动,而在资金管理上如果存在不科学、不合理的现象则会导致企业收益受损,比如企业中存在的贪污、挪用公款等违法乱纪行为等。因此,企业的资金管理与风险控制就十分重要,不仅能够保障资金的有效利用,还可以提升资金使用效率和资金管理的安全性,避免出现资金链断裂问题。在本文中,笔者就国有企业资金内控管理中存在的实际问题做分析并给出解决问题的思路。

■国有企业在资金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资金信息化管理程度不高

财务信息质量不高是不少企业在发展中遇到的一个困境,资金信息质量除了相关工作人员和管理人员的行为所导致以外,缺乏引入先进的财务管理系统和科学的管理体系则是导致财务信息质量不高的关键因素。大数据、信息化时代,人工智能趋势分析和信息判断将逐渐协助企业财务人员完成各项复杂工作,而在一些企业里,人为对财务信息的判断和干预,在多个部门、机构之间传递的过程中发生信息损耗或变化,一些部门或分支机构从自身小集团利益出发,不根据实际情况虚报或违规编制计划,缺乏有效的科技手段也是数据产生偏差的原因之一。比如企业缺少办公协同软件尤其是财务协同管理软件,面对集团大大小小的分支,分公司和子公司的大量的财务数据,企业集团总部很难掌握各个分支机构的具体情况,而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集团所作出的各项决策都可能因为资金信息不准确而造成损失,从而影响企业的整体决策,增加经营风险。

(二)资金内控管理不规范

早在2008年,财政部、审计署、银保监会等多部委联合印发《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以下简称为《规范》),旨在加强和规范企业内部控制,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和风险防范能力,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和社会公众利益。《规范》中定义内部控制为:由企业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和全体员工实施的、旨在实现控制目标的过程。资金管理相关法律法规、制度办法包括《公司财务管理办法》《公司资产管理办法》等,就目前而言,相关政策性法规相对比较健全,但一些企业却存在资金管理不到位、对政策性法规执行不到位的情况。

(三)资金管理模式落后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持续深入发展,国企等一些大型企业在多年的改革和发展过程中已经逐渐形成了科学的、完善的资金管理体系,但就目前而言,很多大型企业的资金管理体系仍存在不合理、不完善的地方,部分企业管理观念落后,不能适应当前经济发展规律,体现出不适应性,亟待加以改进和优化。比如说,资金没有得以集中管理,资金运作分散,相关的操作规程不完善,缺乏完整的资金管理考核体系等。与此同时,在人员管理上,资金管理从业者对岗位责任模糊,导致企业资金管理混乱。岗位职责分工不明确,人员的积极性与能力不能充分调动与发挥,这些都是当下不少国企所面临的问题,即由资金管理模式落后所造成的资金管理体系无法对资金运作起到应有的监督和约束作用,不利于实现有限资金的合理分配和使用,对企业的长远发展造成不利影响。

(四)资金管理内控缺乏有效性

很多企业对资金管理的内部控制实施与执行仅停留在制度层面,对于管理者而言,缺乏对资金管理内控的系统性研究,也缺少对资金管理内控机理的深入探索,甚至对资金内控对企业运作过程中的管控作用都不甚明确,更无法验证内部控制是如何影响资金管理效率的。这种状况则会导致资金管理的利用效率降低,从而不能很好地运用各类资金投入到生产、投资等各个方面。

■加强国有企业资金管理的措施

(一)明确资金管理岗位职责

对企业资金管理的内部控制最为重要的目的是提高企业经营效率。针对部分企业在资金内控管理中出现的种种问题,尤其是各部门或下属公司职责不清晰、分工不明确的现象,基于此出发,应在集团和各下属公司中设立统一资金管理制度,明确资金管理岗位职责。通过科学设置岗位和安排好相应的岗位任务,更好地管理好企业资金,发挥出企业资金最大化效益。岗位职责的明确与规划需要科学的制度管理,要落实在两个方面:一是人员管理的科学性,需要加强资金管理的风险控制水平,提升从业人员的专业性,增强其金融风险意识,完善业务培训体系等;二是岗位设置的合理性,岗位设置需要根据企业的经营状况、金融交易种类与方向、集团架构等多方面来科学设定,并且可以根据具体业务细化岗位,而不是一味地追求岗位全面。

(二)加密技术保障资金安全

大型国有企业集团化管理分支机构多,下级公司层层套嵌,形成复杂的集团网络。由于大型国有集团分支结构复杂,各个公司之间很难保障信息的完全对称,集团在对分子公司的资金业务与运作模式的监控方面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管理上的漏洞。在以往的会计工作模式下集团往往不清楚分公司、子公司是如何操作现金流的,对分公司、子公司的资金业务往来无法全面掌握。比如说,有些集团企业对子公司和分公司的管控力度不足,下级单位若瞒报资金信息,集团公司往往无法清晰地观测和管理子公司的资金走向和使用方面,因此也就无法全面了解到子公司财务的真实情况,缺乏有效信息的支撑,集团在作出决定时就缺少科学依据,因此损害了集团利益。

加密技术是通过复杂的算法技术对网络信息加以管理,加密技术如今被用在很多会计管理平台上,具有可靠性、安全性的特征,其不仅可以保证会计信息的安全性,而且还可以降低企业资金管理的风险。集团财务信息和资金数据是十分庞大的,因此,大数据处理系统能够完成庞大资金数据的管理和操作,需要依靠云存储技术,也就是说将集团的资金信息存储在网络云端。集团可以通过系统全面控制,而以往存在的资金被挪用或贪污的风险也可以被减小,集团从云平台对资金管理可实现资金流向的可视化实时监控,信息的透明化使得以往可能存在的信息不对称或信息缺失的现象改变。

(三)提升资金信息化管理水平

首先是要对企业资金需求有一个清晰而明确的认识,并且对资金的情况了如指掌。目前很多企业都采用电子科技手段开发符合自身要求的内部管理系统,目前能够支持企业财务管理的软件系统也有很多可供选择,而软件系统的更新迭代和版本优化提高了企业资金管理的科学性和透明度,在这种情况下,企业的每一笔资金流向都可以查询,从而能够避免因信息不对称导致的非法挪用、侵占等违法现象。这种管理方式能够根据当前市场情况进行调整,人为的操作与干预则大大降低,这就可以保证资金数据的准确性,对资金管理起到优化的作用。

财务信息化系统的应用能够有效降低资金管理不当所造成的风险,同时,集团下属公司的财务数据在总部层面相对透明,整个集团架构中的资金管理都能够相对公开透明。在编制资金计划时,分公司能够明确编制责任,总部可以通过信息系统采集的数据来分析各上报单位资金计划的合理性。

(四)扩大资金筹集路径

国有企业是我国市场经济的主体,是国民经济的中流砥柱,由于有政府背书,通常而言各种利好的金融政策也是向国企倾斜的,国有企业在我国市场经济中的地位可见一斑。因此,就其自身而言,国企筹集资金的能力是非常强的,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由于过于强调自己的属性问题,国企在资金筹集渠道上往往选择单一,国家财政和银行信贷是主流筹措途径。这种由于地位而显现的不同方式的选择往往成为制约国企资金筹集的障碍,造成了对其他资金筹集渠道的忽视,容易造成国有企业资金管理方面出现问题。因此在资金筹集渠道的选择上,国企需要更加注重对资金筹集方式选择的能动性。

猜你喜欢

资金信息管理
枣前期管理再好,后期管不好,前功尽弃
一周超大单资金净增(减)仓股前20名
一周超大单资金净增(减)仓股前20名
一周超大单资金净增(减)仓股前20名
一周超大单资金净增(减)仓股前20名
订阅信息
“这下管理创新了!等7则
人本管理在我国国企中的应用
展会信息
管理的另一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