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宏观经济学》课程教学创新与实践

2021-04-09霍红三亚学院财经学院

营销界 2021年12期
关键词:宏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

霍红(三亚学院财经学院)

■课程教学痛点分析

(一)课程特点分析

宏观经济学是经济管理类专业的专业学科基础课,具有内容覆盖面广、理论性强、模型复杂、学派林立、研究方法抽象的特点。课程内容分三大部分,即国民经济总量指标,宏观经济政策四大目标和宏观经济政策的运用,旨在利用经济理论解释总体经济运行的特征和规律,是一门基于数据且与现实经济运行结合紧密的学科。

(二)学情分析

宏观经济学一般在大学一年级春学期到二年级秋学期开设,其中“00后”为学生主体。这一阶段的学生成长于信息时代,熟悉各种信息化手段,信息获取度高,但逻辑思维能力和数据分析能力较弱。由于长期受碎片化网络信息和短视频的熏陶,思维活跃,乐于自我表现但专注力较低。同时,财经类专业招生中文理兼收且文科生偏多,因此普遍数学基础较差,对抽象数字敏感度低且不擅长数据分析。

因此,在本课程学习过程中,随着理论难度增大和模型、公式推导增多,学生学习兴趣减退,学习效率降低,甚至出现厌学情绪。对抽象的理论和分析方法接受度较低,并且由于数据分析能力较弱,很难将所学理论联系实际,并认为学习本课程于自身发展无用而进一步丧失学习兴趣。

(三)时代背景分析

1.数字经济下的双创人才培养

随着大数据、区块链、云计算、物联网、5G网络和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中国经济发展转型,社会对人才提出新的要求。在国家“十四五”规划中提出加快数字化发展,提升全民的数字技能,同时要求充分激发人才的创新活力。这对高校的人才培养制度和高校教师的教学方法提出了新的要求,对于宏观经济学来说,更是要在课程设计中增加对学生的数据分析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机制。

2.后疫情时代

新冠疫情的爆发给中国乃至世界经济造成了巨大的影响。且根据新冠疫情的发展和各国医学专家的推测,新冠疫情的防治将成为未来的常态。这给中国和世界宏观经济的发展都带来了许多不确定性,也要求宏观经济课程教师在理论讲授过程中对新冠疫情下经济发展现状和困境进行分析和解读。

同时,新冠疫情的爆发也带来了对教学模式的颠覆性转变,进一步促进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对线上教育和线下教育的深度融合。

(四)宏观经济学教材及教学方式分析

1.宏观经济学教材分析

国内高校的宏观经济学的教材主要采用马工程重点教材《西方经济学》下册和高鸿业主编的《宏观经济学》。这两本教材的优点在于补充了对资本主义制度和思想的批判,弥补了学科固有的缺陷和不足,普遍存在理论知识讲解较多,缺乏案例解析。且仅有的部分案例也存在本土化低和时效性差的特点。在教材中主要采用西方国家和发达国家的案例和数据蓝本,缺乏与时俱进和对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新现象、新问题、新政策的研究和解读,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理论与现实的脱节,缺乏感同身受的代入感,同时,很难使学生通过理论的学习对我国的经济发展实践进行分析和理解。

同时,由于西方经济学即被运用于西方市场经济国家的经济学,我国的宏观经济学教材多为西方理论著作的直译,概念抽象,晦涩难懂,且有大量的难度较大的经济假设和模型、公式推导,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和理解难度,使学生产生畏难情绪。

2.传统教学方式分析

由于宏观经济学中理论较多且大多高校该课程课时较少,因此在授课过程中教师多采取填鸭式灌输的授课方式。在授课过程中,更多倾向于教材中理论和模型的讲解,而实践较少,使学生很难将课程内容与现实相结合,无法灵活运用理论解释现实的经济现象和经济问题。

此外,在课程内容安排中未区分专业,对于财经类专业中的会计、财管、金融、管理都采用相同的设计,无法满足不同专业学生的多元化需求。

(五)考核制度分析

传统的考核方式陈旧,唯结果论,即期末闭卷考试成绩占总成绩的70%-80%,期中考试和出勤占20%-30%,缺乏过程考核和实践考核,致使大多数学生在平时的课程学习中学习参与度低,期末考试前突击记忆,对课程内容机械背诵。

■课程创新思路

(一)在课程建设和实践中坚持教学理念如下

(1)结合专业要求,注重理论联系实际,融合课程思政和爱国主义思想教育。

(2)引入参与式教学,教师计划引导,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终身学习的能力和习惯。

(3)对接时代要求,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

(4)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拓展课程内容,更新教学手段,颠覆教学模式。

(5)建立多元化考核机制,注重过程评价,并借此形成良好的信息反馈系统和激励机制。

(二)具体思路如下

具体思路如图1所示。

图1 具体思路

■课程创新措施及效果

(一)教学模式

将现代化信息技术与教学深度融合,充分利用网络教育平台和智能教育工具,如翻转课堂、微课、慕课、微信答疑群等,将课堂教学、网络教学和实践教学相结合,形成课程教育、网络教育、实践教育三位一体的教育模式,将教育的单项输入向师生双向互动的模式转变,以形成尊重个性为主的人才培养模式。同时,可以借此打破教育的空间限制和课时限制,将课前预习、案例分析、课题研讨、课后的巩固练习等放在课后的线上教育平台中完成,并充分利用互联网资源扩充教学内容,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将线上教育和线下教育有机结合起来。

(二)教学内容

(1)根据授课对象专业方向和课时限制,有侧重地精选教学内容。在授课过程中,根据学生的学习基础和专业需要,适当的删除对于学生来说难度较大、应用度较低的模型和公式推导,增加专业方向需求度较高的理论和实践案例讲解。为学生后续的专业课程学习打好基础。

(2)教学内容应根据我国经济发展的实际来调整,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渗透到教学内容中,运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来分析和解读当代中国宏观经济的发展历程和经济建设所取得的巨大成就,让学生能够全面、辩证的对待宏观经济学理论。培养学生分析经济现象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民族自豪感,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做到知识传授、价值引领和能力培养的高度统一,达到育人树德的目的。

(3)利用互联网资源和大数据丰富教学内容,采取本土化案例填补教材和理论本土化不足的缺陷。将社会经济热点和时事政策新闻融入教学,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加深学生对宏观经济理论的理解,培养学生的经济思维。在教学过程中,将现实经济社会的时代背景和重大转变,如中国经济发展转型和新冠疫情对中国和世界经济的影响等融合课程内容,突出学科的前沿动态,增加课程理论的现实应用性。

(三)教学方法

以理论教学为基础,实践教学为核心,以学生为中心,采取研讨式和参与式的多元教学方法,将情景模拟、小组辩论、案例分析、经济实验、课题研究汇报、热点解读和经济论文撰写与课堂理论讲授相结合,提升学生参与度,引导学生主动思考,自主学习,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同时,注重作为课堂教育延伸的第二课堂,鼓励学生参加财经类的课外竞赛,推动学生多元化能力发展,帮助学生将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在实践中得到正确的运用,增加学生成就感的同时,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教学评价

采取结构计分制,打破传统唯期末论,由实践成绩和期末成绩共同构成课程总成绩,并将创新、创造能力纳入考核。其中,日常考勤,作业占总成绩的10%,随堂考试、案例分析、经济实验等占10%,课题汇报热点解读和经济论文撰写占10%,小组辩论占10%,期末成绩占60%。并在期末试卷中,针对现实问题的主观数据和资料分析题占卷面成绩的60%。

在实践活动的评价中,多采取学生集体投票制和组员互相评分制,以此激发学生的荣誉感和成就感,使学生更好地融入课堂的教学活动中。

通过对教学评价方式的改革,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同时也可以作为教师对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动态调整的依据。教师可以随时根据学生的表现和反馈调整课题的难度,优化教学环节。

(五)效果

(1)通过对教学内容的精选和专业方向侧重,且减少了对本专业学生来说难度过大的一些模型和公式推导,增加了更多关于结合现实的案例和热点问题研讨,不仅解答了学生关于“学习该课程有什么用”的实用主义问题,且使学生学习兴趣明显增强,避免学生产生厌学情绪,且更好地培养了学生的经济学思维和经济数据分析能力。

(2)通过课程思政和课堂教学的融合,使学生更加了解社会,了解国情,感受到国家日新月异的发展面貌,增强了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使学生能够更全面、辩证地对待宏观经济学理论,树立起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激发出大学生投身祖国建设的家国情怀。

(3)通过对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创新,使学生培养起自我学习、主动学习、终身学习的良好意识,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更是可以使学生充分利用碎片化时间获取知识,并且通过对现实经济热点的解读和分析,帮助学生提升经济学素养和数据获取、搜集和分析的能力。同时,通过对考核方式的创新,提升学生教学活动的参与度。

通过比较和学生反馈,创新改革后的宏观经济学教学明显提升了学生对本课程甚至经济学的学习兴趣,且在专业能力、社会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方面都取得了较好的效果。通过课题研究汇报,学生对现实经济现象的经济敏感度和语言表达能力明显提高;通过小组辩论,提高了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通过案例研讨,提高了学生的资料和数据的搜集、获取和分析能力;通过论文撰写,培养了学生的逻辑分析能力,这一点在毕业论文的写作中有较明显的体现。通过课程学习和教师辅导,本专业学生在多项财经类课外竞赛中均取得了较好的成绩。课程的教育创新具有很大的推广和应用价值。

■反思

通过宏观经济学的教学创新改革取得了较好的成果,但也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进一步优化和调整。如在小组活动中,如何避免个别同学搭便车的行为;在学时限制下,如何合理安排理论讲解和实践活动的比例;在安排案例分析和课题研究任务时,如何更好地控制任务难度。这些问题都需要任课教师在今后的教学活动中进一步探索和优化,为学生提供更为优质的宏观经济学课程。

猜你喜欢

宏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
移民与健康经济学
明清史宏观研究的问题意识
宏观经济学双语教学的改革和实践
论经济学数字化的必要性
送餐的巫术经济学 精读
宏观经济学课程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研究
MBA宏观经济学[HT19.H]教学理念的多维视角探讨
组成与构成 含义各不同
宏观把握 微观提炼——我的楹联创作感悟
雷人的经济学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