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吃的千百种姿态

2021-04-08清泉

快乐作文(7.8年级) 2021年3期
关键词:韭菜骆驼白菜

清泉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古往今来,生活不过一张嘴。在小说《骆驼祥子》中,有许多关于“吃”的精彩描写,这些描写,不仅有助于刻画人物形象,推动情节发展,而且为读者呈现出别具特色的市井风情,让老北京的烟火气息扑面而来。

下面,我们来看三个描写“吃”的片段——

片段一:吃老豆腐

他到桥头吃了碗老豆腐:醋,酱油,花椒油,韭菜末,被热的雪白的豆腐一烫,发出点顶香美的味儿,香得使祥子要闭住气;捧着碗,看着那深绿的韭菜末儿,他的手不住的哆嗦。吃了一口,豆腐把身里烫开一条路;他自己下手又加了两小勺辣椒油。一碗吃完,他的汗已湿透了裤腰。半闭着眼,把碗递出去:“再来一碗!”

片段二:吃煎包儿

他买了十个煎包儿,里边全是白菜帮子,外边又“皮”又牙碜。不管怎样难吃,也都把它们吞下去。吃完,用手背抹了抹嘴。

片段三:吃冻柿

为更实际的表示自己的快乐,他买了个冻结实了的柿子,一口下去,满嘴都是冰凌!扎牙根的凉,从口中慢慢凉到胸部,使他全身一颤。几口把它吃完,舌头有些麻木,心中舒服。

比较三个片段,会有如下发现:

1.吃中有差异。

文学创作素有炼字传统,老舍先生在描写“吃”的时候,选取不同的动词,写出了吃的差异。

吃老豆腐,用“烫”字写出老豆腐温度之高、热气之大,随后用“汗已湿透了裤腰”“半闭着眼”补充“烫”的结果,这碗老豆腐,是祥子重返北京城的见证,不仅祥子吃得过瘾,读者读得也大呼过瘾。吃煎包儿,“全是白菜帮子”的煎包,实在难吃,作者着意一个“吞”字,刻画出祥子不品滋味不嚼而咽的吃相;吃冻柿,“一口下去”,将名词“口”转为动词,是一口咬下去的意思,突出其用力之猛之大,写出祥子冬天吃冻柿的畅快。

细细数来,同样是吃,作者分别用 “烫”“口”“吞”等动词,着一字而传神,写出吃的不同姿态。每一个动词,都有其独特的存在价值,在作文时,我们得大浪淘沙,筛选出最贴切的那一个,“择其善者而从之”。

2.吃中有过程。

再读这三个片段,我们会发现吃的过程都很长。说时迟,那时快,每个“吃”,前后不过几秒,作者却写了几分钟,奥秘何在?

其实,写作中的时间不等同于生活中的时间。生活中的漫长岁月,也许就是纸上短短一行字;而某个转眼即逝的一瞬,可能会成洋洋一篇文。《骆驼祥子》中的这三个片段,就把一瞬写成了一段。那作者又是怎样拉长“吃”的过程呢?

用慢镜头来写,抓住特点细细描摹。比如,吃老豆腐重在写吃得香,先写闻得香,“醋,酱油,花椒油,韭菜末”,这些配料一一罗列,用老豆腐一烫,闻起来就香了;再写吃得香,一口下肚把身里烫开一条路;辅以豆腐的“雪白”,韭菜末儿的“深绿”,能想见的辣椒油的“亮红”,这碗老豆腐,色香味能透纸背,让人过目难忘。再如,吃煎包重在写吃得难,“又‘皮又牙碜”的白菜帮子馅的煎包,难吃而强“吞”,只为填肚充饥。最后,吃柿子重在写吃得凉,作者用“冻结实”“满嘴都是冰凌”“扎牙根的凉”“凉到胸部”“全身一颤”等短语,分别写手凉、嘴凉、牙凉、心凉、全身凉,不仅写出凉的过程,还从触觉味觉等多个角度全方位写凉,这种反复渲染的手法,延长了“吃”的过程,使凉意无处不在。

抓住特点,用时间短语延长时间,用多角描摹延长时间,用反复渲染延长时间,吃的千姿百态,就能一一展现。

3.吃中有心情。

面对食物,之所以会吃得不同,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心情不同。没有无缘无故的动作,显性的动作是隐性的内心发出的指令。

第一片段热火朝天地吃老豆腐,是因为祥子已经回到朝思暮想的北京城,死里逃生,吃一碗老豆腐,是慰藉,也是重生。而第二片段吃煎包儿,狼吞虎咽的背后是祥子在遇到刘四爷后立志重新做人的举动。第三片段冬天吃冻柿,是祥子在去找小福子的路上吃的,以身体的凉来平衡心中的热,是火热激动的心情的写照。

和“一切景語皆情语”同理,人物的一切举动亦皆是情语。

4.吃中有风俗。

当然,《骆驼祥子》整本书“吃”的后面,都站着一个“老北京”。有人这样评价:《骆驼祥子》的一个重大贡献,就是用美好的文字给我们留下了一座老北京城。老北京的特色,除了地道的京腔,还有纯正的京味儿。这些味道,集中体现在饮食上。

你看,买第一辆车时,祥子把这一天算作人和车共同的生日,为庆祝“双寿”,心中念念不忘的是吃“热烧饼夹爆羊肉”;在茶馆休息时,一分钱恨不得掰成两半花的祥子为晕倒的老马买回的是“羊肉馅包子”;在王家借住一宿,清早车夫老程买来的是“甜浆粥”“马蹄烧饼”和“小焦油炸鬼”;刘四爷做寿时,待客的是“三个海碗”“六个冷荤”“六个炒菜”“四大碗”“一个锅子”;新婚第二天,虎妞准备的午饭是“馏的馒头”“熬白菜加肉丸子”“一碟虎皮冻”“一碟酱萝卜”,冷热搭配,有荤有素。

凡此种种,老北京的饮食风俗就立体地呈现出来了。

心动不如行动:

同学们,我们可以将get的新技能,用在日常写作实践中,撷取本地的寻常滋味,通过描写“吃”的千姿百态,传递出不寻常的味道来。

猜你喜欢

韭菜骆驼白菜
羊与白菜
狼、羊和白菜
韭菜壮阳是真的吗
大骆驼
骆驼
小象种白菜
莴苣和韭菜
莴苣与韭菜
夜雨剪春韭
为什么骆驼被称为“沙漠之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