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红色军火化工摇篮

2021-04-08韩正坤

中国军转民 2021年1期
关键词:硫酸兵工厂炸药

韩正坤

位于河北唐县青虚山背面一条叫大岸沟的山沟里,抗战时期有20来户人家,不足百人。该村群山环抱,林木茂盛,溪流不断,隐蔽性很强。这里曾经是晋察冀军区大岸沟化学厂驻地,大岸沟化学厂是共产党领导的晋察冀抗日根据地建立的第一个军事工业化工厂,被誉为红色军火化工的摇篮。

神秘大缸承载红色历史

抗战期间,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军工在敌后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也塑造了一位又一位的“半路出家”的专家。

据八路军军工部部长刘鼎回忆,他是经过查阅职工档案,发现了几位适合负责火炸药研发的专业人员。其中白英和王化南曾在国民政府兵工署的火药厂工作过,王锡瑕是高等技术学校化学系的毕业生。而冀中军区军工部技术研究社负责硫酸制造工艺研究的几位技术人员,没有一个曾从事过与化学工业相关的工作,门本中曾在清华大学实验室工作过,算是最接近化学的一位,另一位技术骨干张方,原来是燕京大学物理系的研究生。

浓硫酸是化工之母,若要制造高爆炸药,关键在于制取硫酸。1939年春,冀中军区技术研究社成员在唐县葛公村开始摸索制造硫酸的方法,经过艰苦努力,硫酸试制工作终于成功。晋察冀军区司令员聂荣臻听到消息后非常高兴,当即指示尽快批量制造硫酸,进行军工生产。

1940年5月,经四处勘察,最后决定将厂址确定在大岸沟,7月,大岸沟化学厂正式成立。为了保密,对外称“醋厂”,同年冬,被命名为晋察冀军区工业部化学一厂。建厂初期,只有30多人,在负责人黄锡川、工务主任臧本忠(唐县大寺城涧人,天津高等工业学校化学系毕业,是唐县临时邮票设计者,其邮票现已被收录到《中国邮票史》)和驻厂技师韦彬的指导下,苦干两个月,首先把民房改造成厂房,然后用土办法制造了一套多缸连结式的塔式制酸装置及蒸酸装置,称为“缸塔法”制酸,开始边试验边生产。至1940年底,制酸装置逐步趋于完善,硫酸生产步入正轨。每昼夜(当时是三班制)可生产浓度为40%的稀硫酸100余斤,蒸浓后可得浓度为98%左右的浓硫酸50余斤。

随着生产条件的逐步改善和工人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化工厂还制造出硫酸、硝酸、无烟药等产品,并且效率和产量不断提高,至1942年,月产硝酸1000公斤,硫酸3000公斤,硝化棉200公斤。

1942年初,晋察冀根据地已全面掌握了自制子弹的全部生产技术,生产原料也都制造出来。从化工到冶炼的生产设备和工具也研制成功,形成了一个较为完整的军火生产体系。1943年自制子弹年产量已达300万发;各类炮弹11万发;手榴弹360万枚;高级炸药24万公斤;火药500公斤。

为了配合地雷战,还研究制造了多种特殊型式的地雷,包括跳雷、子母雷、飞雷等。

艰苦环境铸就伟大精神

大岸沟化工厂生产过程中,生产条件极差,没有防护手段,全凭献身和苦干精神。干部工人待遇一样,同吃同住同穿破衣服,那时没有防酸工作服,更没有防止有害气体的设备,设备管线低劣,跑冒滴漏很难避免,干部工人,就只能在酸气环境中工作。由于硫酸和硝酸烟雾的腐蚀性很强,所有工人和技术人员,包括厂长黄锡川的衣服上都布满了窟窿,堪比“叫花子”。与衣服破损相比,身体上的病痛更为严重。许多职工的手被酸侵蚀,皱皱疤疤的裂口不时向外渗血。

技师张方曾回忆说,当时所有人的脸上手上都会大面积脱皮,虽然化学厂给大家发了护肤的油脂,但对于吸入酸雾导致的呼吸系统疾病,却长期没有特效药。工务主任臧本忠因长期在酸性环境中工作,导致肺病,咳嗽之声不绝于口,但他仍然抱病工作,到死也没有离开自己工作的岗位。

王俊龙老人出生于1934年,当时是大岸沟村儿童团团员,他回忆说:化工厂排出的酸雾长时间笼罩在村子上空,初来乍到的人都会被熏得流眼泪,村子周边的树叶基本都被熏黃了,很多树木长不出芽……

虽然生产生活条件都极其恶劣,但化学厂的战士们精神饱满,没有人叫苦叫累,节日里还歌声洋溢,充满了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大岸沟化工厂建设和生产,同样离不开当地人民群众的支援和牺牲。那里都是崇山峻岭和地势险阻的山沟,运输条件极其艰难,当地人民群众为了支援抗战,组成川流不息的运输队伍,用最原始的运输工具,完成原料的运进和产品的运出。一些当地的妇女也通过招工到工厂中支援生产。老百姓们积极向兵工厂提供生活资料和生产原料。特别是在敌人扫荡中,当地人民群众积极帮助兵工厂隐藏设备,当好向导。有时,甚至宁可牺牲自己也不暴露兵工厂目标和埋藏的设备。

山沟走出大批化工专家

1943年5月1日,日军集中6000人的兵力,突然包围了青虚山,并反复搜山,对根据地的兵工厂进行“清剿”持续七八天之久。致使化学一厂及兄弟工厂约200人未能突围,分散隐蔽在山洞或丛莽之中,没吃没喝一直坚持到敌人撤退。在这次反“扫荡”中,化学一厂职工苏更民等3人遭敌人杀害,股长季刚身负重伤,厂房及设备遭到严重破坏。反“扫荡”结束后,工厂迁至阜平县齐家庄户村,安装好设备很快开工生产。

同年5月,技术研究室技师何振廉同化学三厂工人,试制成功硝化甘油。不久,以硝化甘油为原料的仿周迪生炸药在化学一厂诞生。从此,根据地兵工厂有了高级炸药,结束了制造地雷、手榴弹和迫击炮弹使用黑火药的历史。同年7月,化学三厂撤销,其甘油班并入化学一厂,这时工厂总人数增至130余人。

1944年6月,工业部决定化学二厂与化学一厂合并,改称化学厂。这时化学厂拥有职工200余人,月产浓硫酸 7200公斤,浓硝酸2400公斤,无烟药360公斤,硝化甘油系列炸药7900公斤。已成为一个从制造硫酸、硝酸等化工原料到生产无烟药、硝铵炸药、硝化甘油系列炸药和雷管的综合性军工化学厂。

大岸沟化学厂几经沿革,于1948年8月迁入曲阳县北镇,划归华北人民政府公营企业部第十一兵工厂领导。

化学厂除在烽火硝烟中生产了大量的军工化工产品外,还造就了一大批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被派到兄弟地区开展军工化工建设。新中国建立后,为我党迅速地接管全国大中型军事和民用工厂,并使之迅速恢复生产,发挥了巨大作用。

猜你喜欢

硫酸兵工厂炸药
浅谈硫酸软骨素钠及其在保健食品中的质量控制
硫酸溶液的稀释与混合计算中的思维技巧
硫酸很重要特点要知道
美国富兰克林兵工厂F17—L半自动步枪
菲矿山惊现数万枚炸药怪“中企遗弃”
为什么炸药的威力会很大?
训练有素的狗
炸药的威力为什么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