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核心素养视域下小学语文深度学习的探究与实践

2021-04-08唐睿玺

学周刊 2021年11期
关键词:深度学习核心素养小学语文

唐睿玺

摘 要:核心素养是近年来教育领域的热门话题,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也应该充分理解核心素养的内涵,将学生的核心素养发展当成重要的教育目标,不断发展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和学习思维,让学生具备学习语文以及以后适应社会的能力和品质。深度学习是基于构建主义的学习方式,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非常有利。本文就核心素养视域下的小学语文深度学习进行探析,旨在为人们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核心素养;小学语文;深度学习

深度学习是指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促进学生逻辑思维发展的学习模式,近年来受到了学校和教育部门的高度重视,为教师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改革提供了重要的方向。深度学习能够更好地强化学生的学习能力,促进学生思维方式的发展,和当前核心素养的教育要求相吻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引导学生深度学习,能够有效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因此,作为小学语文教师,一定要积极探索深度学习的方式和途径。

一、引导自主学习,促进学生主动构建知识体系

深度学习要求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翁。因此,教师一定要转变教师和学生的角色,充分发挥自己的引导作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促进学生主动构建知识,这样才能实现学生对知识的积极思考、探索,促进深度学习。要想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就要求教师要给学生更多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主动来探索知识而并不是被动接受知识。在课前,教师应该给学生布置预习任务,引导学生做好预习,这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关键一步。每次下课时,教师都要为下一节课的内容布置预习任务,可以让学生之间相互监督,或者让家长监督学生,促进学生的自主预习。在课堂上为了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教师应该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注重学生自主学习欲望的激发,例如可以设置悬念,提出问题,通过悬念和问题将学生的探究欲望激发出来,从而促使学生积极思考、分析和探究。另外,教师还应该开展各种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活动,例如分组学习、观点讨论、专题研究等,通过这些活动来凸显学生的主体性,激发学生的思维,让学生积极参与到知识的获取过程中,促进学生主动构建知识,实现深度学习。

二、贯通课堂内外,注重知识的迁移运用

让学生掌握学习的有效方法、利用所学的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是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有效途径,也是深度学习的重要要求。因此,教师要注重学生学习思维和学习能力的提升,凸显语文知识的实用性,贯通课堂和课外,引导学生利用所学的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为学生的语文知识迁移应用提供良好的途径。课堂并不是学生学习的终点,当前新课程标准也对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教师要将课堂当成学生学习的加油站,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引导,让学生掌握各种有效的学习方法,然后将课堂延伸到课外,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来解决实际的问题,促进知识迁移运用。例如,在课堂上,教师将阅读的有效方法和技巧教给学生,在阅读教学中渗透各种有效的阅读方法和阅读技巧,让学生掌握课文知识、主旨和中心思想的基础上,还能够从中归纳出阅读的有效方法,并将其应用到课外阅读中,利用课堂上掌握的阅读方法来进行课外阅读,促使学生将课堂中所掌握的学习方法迁移到课外,在这个过程中将所学知识内化,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

三、为深层次知识和深度过程而教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引导学生深度学习,要求教师要为深层次知识以及深度过程而教。首先是为深层次知识而教,以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为例,在以往的教学中,教师一般是通过阅读教学将课文涉及的生字词、课文段落含义以及主旨等教给学生,注重知识的教授,但是却对学生的思维逻辑发展有所忽视,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没有对学生思考问题的方式以及思维发展的方向进行针对性引导,忽视了知识构成的逻辑过程。而在深度学习理念下,教师就要对文本内容进行深入分析,注重学生的深层思维发展,从浅到深来引导学生的思维发展。这就要求教师要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来设置循序渐进的问题,以问题来引导学生的思维,一步一步引导学生的思考方向,让学生的思考过程不断深入,实现深度学习。其次是为深度过程而教,深度学习具有整合性、构建性和联系性等特点,教师在课堂上要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问题探究意识,构建师生共享的深度学习状态。对知识的深化理解是一个比较抽象的过程,创设情境是促进学生深度学习的前提,学生在构建知识的过程中会在新的知识体系中纳入自己原有的知识,此时就会产生认知冲突,而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就能够促进认知冲突的产生,认知冲突一旦产生就会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探索欲望,而这是促进学生深度学习的重要途径。

四、构建科学合理的“学习单元”

“单元”主要是整体形成的单位,换句话说,“单元”可以从单位组成,也可以由一组单位构成。在“深度学习”下的“学习单元”,主要是在文章或者语文知识下的一组文本,主要是为了实現“深度学习”让学生学习的知识。语文是我们国家的母语,汉语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内容,学生在学习语文知识的过程中还需要注重运用,课本内外的知识都能融入到语文课程中。“学习单元”中的文章一种是课本以内的知识,一种是课本以外的知识。

(一)课本中原有的单位和教师构建的“学习单元”

在统编课本中,每个单元一般情况下都是由人文主题或者语文园地等元素组成,一些单元中还存在口语交际等。但是“学习单元”与以往课本中的单元是存在差异的:其一,单元构建是存在差异的。课本中以往的单元都是课本编纂者撰写的,是学生学习的主体;“学习单元”是教师设计的,主要是帮助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其二,单元形式是存在差异的。课本中以往的单元由很多篇文章,“学习单元”中的文章是单独的,也可以是多篇文章组成。

(二)感受“学习单元”中语文知识的特征

课本中的“学习单元”主要是为了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教师可以将文章放到一起进行对比,让学生从整体中感受语文知识的特征,找到科学有效的“学习单元”环节。在核心素养下,学生需要从语言、思维、审美和文化等四方面进行学习,对语言特征进行分析是比较重要的环节。

文章中的语言要素和重难点知识和学生学习的方法是有一定的关联的,汉字知识、拼写、表达以及阅读和写作都是语言方面的知识。文章的先后顺序、段落体系、表达方式是思维方面的体现;“审美”主要就是感受美,情感在审美中是非常重要的。审美主要体现在文章中的情感以及学生在阅读时的情感抒发,学生在阅读时应该与创作者的情感形成共鸣。文化要素主要是指人和自然、社会等方面的关联。

(三)创建多种类型的“学习单元”

为了让学生“深度学习”,教师在语文知识的讲授中,应该构建多种类型的“学习单元”。一种是“单文本单元”。这样的“学习单元”主要是从一篇文章单独构成的,主要是体现在课本的结构中。文章中的语言蕴含着丰富的特征。阅读和写作具有鲜明的特点,有些文章是非常经典的。一种是“多文本单元”,这时“学习单元”主要就是由两篇以上的文章进行阅读,可以由课本以外的文章组成,也可以由课本内的文章构成,或者课本内外的文章紧密相连。在“多文本单元”中,文章应该具有很多相似之处,学生可以将文章的相似之处整合起来,同时进行学习。为了实现“深度学习”,教师应该让学生成为课堂中的主体。由于学生的学习能力、情况等方面都是有限制的,教师不能只将文章进行整合,还需要将文章中的知识进行整合,展现出文章中知识的特征,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提升学生的学习素养。

五、提炼恰当的“主题”

“单元主题”需要从“学习单元”中提取。主题是比较凝练的,教师需要明确讲述语文知识,让学生感受学习语言要素时蕴含的意义,让学生在语文知识的学习中,不断将语言进行运用。“单元主题”是将语文知识整合起来,构建完整的知识框架,主要是为了实现学习目标,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学习单元”中的知识是比较丰富的,蕴含着的语言、文化等,但是课堂中的时间和空间都是有限制的,学生要想在有限的时空中学习知识,就应该将全身心都投入到语文课程中,感受到语文知识的本质。教师在构建“单元主题”时,应该努力对语言要素进行探究,从而提炼出“单元主题”。

感受文章的原生价值。语文课本中的文章主要就是为了传达一些道理或者感受创作者的情感,融入了创作者的深刻思考。明确教学价值。教学价值就是将学到的知识运用出来,并感受语文知识的价值。其实学生学习的文章蕴含着丰富的知识,教师应该发挥出引导者的作用,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作用。为了实现深度学习,教师应该让学生有端正的学习态度,让学生成为课堂中的主体,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教学目标是根据语文知识和学生生成的,为了实现教学目标,应该为学生创设一定的情境。教师应该满足学生在语言方面的发展,为学生指明学习的方向,从而实现“深度学习”。教师制定的知识、能力和情感目标都应该和学生的综合素养有段,需要充分考量学生的身心发展情况,这样才能为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做好准备。教师还要注重将教学目标和学生的生活联系起来,提升学生的学以致用能力。

六、结语

深度学习是一种注重学生深入思考的学习模式,通過深入学习能够更好地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让学生对知识形成深刻的认识,并在深度思考和学习的过程中形成良好的学习品质,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对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在当前注重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师也应该引导学生深度学习,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分析和探究等,让学生深度掌握知识,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

[1]王平.让“深度对话”走进语文核心素养[J].现代职业教育,2018(11).

[2]金林.培养核心素养,构建小学语文有效课堂[J].学周刊,2019(31).

[3]许红琴.深度学习——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语文教学[J].中小学教师培训,2018(1).

猜你喜欢

深度学习核心素养小学语文
MOOC与翻转课堂融合的深度学习场域建构
大数据技术在反恐怖主义中的应用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