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产业园模式推动我国应急产业发展的分析

2021-04-08广州市委党校王玉

中国安全生产 2021年8期
关键词:产业园救援应急

文/广州市委党校 王玉

2020年防疫抗疫过程中的方舱医院、防护服、呼吸机等应急物资的大规模应用引起了社会各界对于应急产业的广泛关注。2021年,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科技部以工信部联安全〔2021〕48号印发通知并公布《国家安全应急产业示范基地管理办法(试行)》,更是进一步推动了应急产业园区的发展。在国家层面对应急产业发展做出具体安排部署后,我国的应急产业产值和规模必将进一步增加。应急产业体系的发展,将带动上下游产业及相关产业发展,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

产业园模式促进应急产业发展

应急产业的发展前景

应急产业是满足社会在应急管理方面的社会需求的产业,具有综合性、行业交叉性、产业链全等特点。应急产业的形成和发展,是当前经济社会快速变化过程中的必然趋势,是社会产业发展与公共安全体系建设的结果。从起源看,应急产业脱胎于传统产业,但又不同于传统产业,应急产业的产业边界与产业内涵有着相当的模糊性和动态性,与其他产业部门的交叉和渗透较深,是产业融合的重要领域。应急产业是一个跨产业、跨领域、跨地域,与其他经济部门相互交叉、相互渗透的综合性新兴产业。从产业类型上说,它涉及装备制造、新型材料、医药医疗、轻工纺织、化学工业、电子信息、通信工程、物流流通、金融保险等,以应急专用产品生产和应急管理服务提供为主。从产业领域来说,它涉及消防产业、安防产业、安全产业、防灾减灾产业、信息安全产业、公共安全产业、紧急救援产业等多个领域,产业范围丰富。

发展应急产业既可以为机械、装备、电子、材料、医药、通信等领域提供新的发展空间和经济增长点,也有可能催生应急救援服务等新的产业形态。据工业和信息化部估算,我国在安全应急、应急装备、防灾减灾等领域所提供的专用产品和服务,其年产值规模已经达到近万亿元,且每年应急产业的产值规模增长速度约为20%,高于同期工业经济平均增速。

产业园区的推动作用

产业园区作为产业聚集的载体,既是区域经济发展、产业调整升级的空间承载形式,又是地区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衡量标志,它肩负着聚集创新资源、培育新兴产业、推动城市化建设等重要使命。根据学者对于产业园发展周期的划分,我国的产业园已经走过生产加工-技术研发-产业升级-产业链群的产业状态,经历了工业厂房-多用建筑-绿色园区-产城一体的建筑形态,产业园的发展愈发从政府主导向“政府—企业”合作双赢迈进。在这漫长的演变过程中,产业园通过产业集聚效应推动某一特定产业发展的底层逻辑一直没有改变。

应急产业发展所遭遇的瓶颈

从应急产业的产业基础、产业发展趋势来看,各地应急产业发展也面临一定的挑战,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市场资本支持不足,引导扶持政策滞后

我国应急管理体系的逐步完善对应急产业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而资本市场的支撑成为应急产业快速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在资本支持机制方面,应急产业还主要以政府财政支持为主、民营企业自筹资金为辅,缺少产业化的多种资本支持机制。由于应急产业中交叉产业过多,与其他产业的边界不明显,在产业支持政策、产业优惠措施等方面难以贯彻落实;而具有发展应急产业潜力的企业在技术研发、资金支持上存在困难,尤其是大型应急装备和应急技术研发周期较长,效益回收较慢,应急企业在资金筹措上较难,限制了企业发展的步伐。

从各地应急产业的产业集聚化发展来看,由政府主导的应急产业基地和产业园区占多数,以龙头企业为主导、部分中小企业参与的方式进行;中小型企业产业化发展不足,对应急科技的资金支持不足。应急产业作为先导性产业和新型战略性产业,其中的各类中小企业具有生产及时、供应迅速、灵活性强等特有的优势,产业转型快,发展成本低,应该成为应急产业领域的主力军。

应急装备技术水平低,重要应急设备技术落后

经过几年的高速发展,我国应急产业在安防视频监控、无人机、应急机器人、航空救援、应急救援包等方面发展迅速,部分产品已经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市场占有率逐步提高,但是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首先是科技含量不高。应急装备水平提升较快,大型应急救援设备生产稳定,但这主要是在传统制造业上的简单升级和转化,技术含量低,产品附加值不高,特别是关键应急装备如水上应急设备、山地小型救援设备以及综合应急指挥设备等,难以适应不同地域应急管理需要,直接影响了应急处置效果。其次是自主创新能力不强。除了少数龙头企业外,大多数应急产品的科技含量不够,缺少核心竞争力,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处于劣势地位。再次是关键设备依赖进口。如矿山井下关键救援、避险,医疗检测,生化、核辐射防护等设备、装备生产领域均严重依赖进口。在一些安全生产和应急救援的重大基础技术和关键型技术上研发不足,应急管理和应急救援方面的先进技术、集成技术及其推广应用比较缓慢,一些应急产品生产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足,更多停留在“模仿”和“升级”层面。

应急市场需求不足,应急市场服务亟待整合

首先,应急产品推广不足,对市场整体培育开发不够。从近年来的应急装备与技术展来看,应急产品需求和服务对象较为狭窄,尤其是大型专用设备需求不足,除了军队、武警、公安、消防等应急救援部门外,其他应急产品需求主体不明确,用户粘合度低,长期用户少,生产目的不明确。一些公共安全部门对应急产品的市场化配置机制建设不足,市场对接平台不完善,应急产品目录、标准与需求脱节,生产、储备、使用等环节衔接有困难。其次,应急产品市场培育不足。应急管理部门作为应急产品的直接购买者和储备者,也不可能容纳所有应急产品和物资。因此,如何培育社会化应急产品市场成为当前应急产业发展的重要任务。在突发事件处置过程中,会突然产生对应急产品的大量需求,进而造成短期缺乏,但是平时产品需求较少。这种不确定性给应急产业市场培育带来很大的挑战,成为应急产业均衡持续发展的主要瓶颈,需要进行市场化调节,大力培育和拓展公共安全需求。最后是产学研脱节。我国虽然有着丰富的高校和科研资源,但是应急产业的科技转化率低,产学研协作机制运转不流畅,应急科研成果的转化渠道狭窄,缺少具有影响力的技术开发成果。

我国发展应急产业园的未来方向

我国应通过打造产业龙头企业和应急安全产业示范园区的方式,推进应急与安全产业集聚发展,推动城市安全领域的供给侧改革,以产业思维推动城市公共安全体系建设,全面提升城市公共安全保障层级。

定位上:形成多功能综合应用的“安全谷”

各地努力将产业园向国家公共安全应急综合性实战化应急培训演练、应急物资装备研发制造基地的“安全谷”方向打造,同时依托“安全谷”建设国家级应急物资综合保障平台、打造国家级应急产品展示中心和国家级应急双创孵化平台。围绕应急产业科技研发与学术交流、应急产业技术与产品交易、应急产业监管大数据和应急产业装备生产制造,积极创建一批国字头的试点,大力建设国家级应急产业创新中心、新型工业化示范基地、国家应急产业示范基地、国家级标准化园区。

纵深上:应急产业园内的全产业链发展

未来应进一步发挥各地高科技产业优势,加强整合应急产业链、创新链、价值链资源,创新构建城市安全产业生态圈,搭建应急产业发展平台。

完善产业体系,夯实产业基础。应急产业属于战略新兴产业,是提高应急保障能力的基础,具有覆盖面广、技术性强、跨行业和跨领域的特点。因此,要通过维护应急产业市场秩序,逐渐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应急产业市场体系。由于应急产业的产业链较长,包含电子信息、新材料、安全产业、通信技术、机械制造等多个行业和领域,产业标准制定缺失,会导致相关产品和服务难以兼容。加大应急产业科技创新,推进产业融合集聚发展。根据各地的产业布局特点,加快应急产业科技体系建设。紧紧围绕应急产业的全产业链部署技术创新,加强地震预警、去污机器人、石油储存及危险品安全防护系统、多种作业环境的专用救援挖掘机、救援保护装置系统、移动起重设备等技术创新。加快推进消防安全、交通安全、灾害救援、地质灾害预警预测等应急技术工程化,促进软件信息、北斗导航、通信工程等高新技术应用于突发事件处置,促进应急产业领域的新技术、新产品、新服务的示范和推广应用。

空间上:形成区域产业园联盟

各地应有效利用不同的区域优势,积极展开同周边城市的区域合作,形成区域产业园联盟。

搭建产业联盟,建设自己的应急产业园“国家队”。我国可以以国家中心城市为主导,在所属的省内发展形成一批层级化、区域化的应急产业园联盟,有效推动地方资源整合和产业链分工优化,成为促进应急产业快速发展的重要推手。这些应急产业联盟将从更加专业的角度设置联盟的组织架构与发展目标,促进地域应急产业特色技术研发、产业发展和应用推广。同时,中心城市应结合国家经济结构调整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需要,努力建设自己的应急产业“国家队”,建立产业示范园区,推动龙头企业的形成;加大科技研发投入,促进产学研融合,增强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加快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

猜你喜欢

产业园救援应急
新昌高新技术产业园区
人民的期盼就是应急青年的使命
紧急救援
山西打造首个电商快递产业园
山西首个快递+农产品产业园将于10月建成
3D打印大救援
完善应急指挥机制融嵌应急准备、响应、处置全周期
应急管理部6个“怎么看”
江苏宿迁建成扶贫产业园
国际新应急标准《核或辐射应急的准备与响应》的释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