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阳地区社火文化的发展历程及未来前景
2021-04-08李玉婷
李玉婷
(甘肃省庆阳市西峰区文化馆,甘肃 庆阳745000)
一、引言
地处我国西部的甘肃省庆阳市,据历史考证,是中华民族早期农耕文明的发祥地和华夏始祖轩辕黄帝部落发祥地,文化历史悠久。社火作为甘肃地区一种民间庆祝春节,祈祥纳福、驱疫逐魔的大型文艺娱乐活动,在很多古籍中都有关于社火的文献记载,自古就流传着“正月里,过新年,秧歌社火闹翻天”等民俗谚语,从这些文字中可以想象社火表演的热闹场面。春节期间,人民群众趁着农事消闲的时间集结闹社火,成为陇东地区一种特别的习俗。
以前的庆阳因交通不便,地理环境闭塞,所以受外来文化的影响较小,文化变迁缓慢,很多古老的文化习俗都得以完整的保留下来。而庆阳社火相对于关陇以至于整个西北来说,更加具有古典风貌和传承价值。社火虽然是一种由民间发展起来的古老文娱活动,具有典型娱神娱人的双重功能,但是究其根源和表演仪式,反映的是民间社会群众的伦理观念及精神风貌。庆阳社火活动中,有戏曲、跑马、曲艺、杂耍、舞龙舞狮等艺术表演形式,而表演的内容则包含了庆阳人民的吃穿住行、婚丧嫁娶、社会交际、精神信仰、理想愿望等,可以说直接反映了整个庆阳地区的民风民貌。而且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庆阳社火活动正以一种全新的姿态散发出全部的魅力。如今对庆阳社火文化的发展历程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也是为了在经济高速发展,信息交流日渐频繁的现代社会,更好的传承和发展民间艺术,使社火文化成为一种促进和谐社会的重要精神力量。
二、庆阳地区社火文化的发展概述
(一)历史起源
庆阳社火活动多姿多彩,表演形式丰富,是一种历史悠久的文化活动形式,其历史起源与远古人类劳动、祭祀、战争等生活息息相关,产生的年代非常久远。而且社火的发展经历了很长时间的历史变迁,才形成我们现在看到的社火文化。
1.神话起源
在《左传·昭·二十九年》中,对于社火的起源进行了一段神话描述。社火中的“社”相传起源于水神共工的儿子勾龙,又叫“社神”,因他的父亲共工是一个脾气暴躁的神灵,与火神祝融打仗,造成天崩地裂、洪水泛滥的人间景象,而勾龙看到后,为了弥补父亲犯下的过失,耗费自己的心神将九州大地一点点的恢复原貌。他的仁慈感动了黄帝,得到了人们的崇拜,被封为“社神”,并在人间举行祭祀活动来感恩勾龙的善举。又因洪水泛滥之后,瘟疫肆虐,人们发现可以通过烟火来减少瘟疫的发生,所以在祭祀活动中“起源于火,发展于社”,奠定了社火的最初雏形。
2.图腾崇拜
社火文化中面具文化主要形成的原因与远古时期的图腾崇拜有很深的渊源。在我国原始社会,人们将自己本族的图腾标志刻在自己生活的各个角落,甚至涂在自己的脸上,用来吓跑动物,威慑其他人。后来逐步发展成刻在面具之上,等到了祭祀的时候,由族长带领全族人民模仿图腾的动作一起舞蹈,寄托了人们的期望。且舞蹈形式和内容也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被保留了下来,甚至在宫廷中也曾流行巫术舞蹈,并在各种民俗中的祭神、娱神、迎神活动中一直延续至今。
3.历史变迁
据有历史记载的社火,最早起源于商周时代。在《周礼》中明确记载“社”代表“二十五家”,代指村落形成的大致数量。到了秦汉时期,“社”又代指土地神,叫“社神”,人们通过祭祀“社神”来祈祷风调雨顺,五谷丰收。祭祀“社神”时的节日又称为“社日”或“土地诞”。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其祭祀的功能也逐渐发展成综合性的表演活动。到了宋代,甚至将民间所有鼓乐艺术活动都称为社火,这也是社火发展的鼎盛时期。
(二)文化背景
1.民族文化
中国是一个拥有多民族的国家,不同民族之间相互融合汇聚,形成了中国多姿绚烂的民族文化,山河湖海、所有动物都可以是“神灵”,这些“神”无疑都是普通民众对自然环境和现实社会的敬仰畏惧。在这样的背景下,也诞生了很多丰富的神话故事,将人们的道德观和价值观融入其中,形成一套中国社会独特的价值体系,并在社火的表演中展现出来,历经千年的沉积,形成现在社火的表演风格。
首先,庆阳群众对社火中的“神”抱有坚定的信仰,表演者在社火表演之前进行烧香祭祀,用极其虔诚的心祈求神的保佑。其次,社火表演的内容常常与神明联系起来,围绕宗教或英雄人物为主题展现他们救苦救难的事迹。比如关羽,人们给他赋予了神话色彩,成为除暴安良的“武神”。很多社火都是在关帝庙附近,选择这样的地址也无疑是群众的一种精神崇拜。还有,社火表演中还有很多忌讳的事情,如不能污言秽语等,在老一辈人的思想观念中是为了防止冲撞“神灵”,其实也是一种教化人心的做法,潜移默化的引导民间的社会风气。最后,社火表演将一个个鲜活的英雄神话故事在不断的演绎过程中,使人们的精神得到了慰藉,这也是社火本身的价值体现。
2.庆阳农耕文化
庆阳地区自旧石器时代开始,就有原始人类活动和繁衍的遗迹,其特殊的黄土地质结构的洞穴为原始人类提供了天然安全的居住场所,也为农业的发展奠定了基本的先决条件。而且当地气候、土质和水利条件也有利于农耕发展,所以形成了庆阳以农耕文化为主的地域文化风貌,并延续至今。
农耕文化也对社火表演形成带来巨大的影响。首先庆阳人民重视农耕经济,开发了很多农事工具。如“走高跷”,随着社会发展,“高跷”已被淘汰,但是却成为一种表演形式在社火中延续下来。其次,社火形成最根本的目的是为了娱神,祈盼社神保佑全年风调雨顺,五谷兴旺。而且社火都有非常好的名称,如“天官赐福”等,其喻意都是保佑农事顺利。还有,社火举行的时间一般都在正月,这个时间农事不多,农民可以休养生息,大家聚在一起,通过热闹的社火来消除一年的疲劳,也成为广大劳苦工作者最放松和开心的活动。
三、庆阳地区社火的主要表现形式
(一)津津乐道的“春官”
庆阳社火中的“春官”是一个非常特殊的角色名称,俗称为“仪程官”,是社火中的核心人物。春官一般由资深的社火传承人来担任,他们都头戴礼帽、身穿黑色长袍、手拿摇扇,带着表演队一路前行。在前行的过程中,春官还会即兴创作春官诗,以民众生活、国家政策为主题,词曲诙谐幽默,通俗易懂,引发周围观众的共鸣。
春官诗虽然是民间“顺口溜”,但是在表演上具有非常强的地方特色和感染效果,常常在上千人面前现场表演,要求口才伶俐敏捷,能一口气说上七八首不同类型的诗句,还要诗句押韵顺口。随着社会的发展,春官诗也在不断的更新,受到当地群众的追捧。
(二)载歌载舞的“锣鼓队”
春官表演者的后面就是载歌载舞的“锣鼓队”,他们人数众多,每人都拿着不同的乐器进行弹奏,在前行的过程中吹奏韵味十足,又有铿锵有力的鼓点节奏。锣鼓队的表演者一般都为男性,且都是各自村落中“热烈气氛”的制造者,而且还会随着鼓点起舞,让观众的情绪随着鼓声上下起伏,常见的锣鼓队鼓点节奏有“凤凰三点头”、“擂鼓战金山”等。
(三)热闹非凡的“马故事”与“车故事”
紧跟着就是热闹非凡的“马故事”和“车故事”,也就是正式的“社火表演队”。一般用装潢材料制作假马,造型逼真十分威风,他们一组组装扮成不同的人物造型,展现耳熟能详的故事情节。每组人物故事都在进行比较,看谁的造型更加生动和别出心裁,观众也会进行评判,引发热闹的笑声。
而“车故事”也是将“车”用绸缎面料装扮成彩棚,“车故事”与“马故事”类似,都是通过特定的人物形象来展现故事内容,而且“车故事”更加奢华,制作人员想尽办法创造出各种各样的造型和楼宇亭阁,这样的心思技巧也是劳动人民智慧的体现。
四、弘扬社火文化的当代价值和未来前景
黄土高原这片古老的土地上,保存下来的最古老的民俗艺术——社火,在每个时代都创造新的价值,在社会飞跃发展的今天,它仍然极具魅力。
(一)社会意义
传统社火从发源形式上的社会意义是娱神祈福、驱疫逐魔,后来加了杂耍、杂戏等,在功能上又变成民众闹春的集体性文娱活动。庆阳社火的主要环节有:祭神、清庄、过关、谢将。虽然具有一定的迷信色彩,但是在很长一段时期内是穷苦乡民们的精神寄托,也是最淳朴最美好愿望的表达方式。到了新社会,社火传承又有了新的发展意义,增加消遣娱乐的功能,使春节节日的气氛更加浓厚。
(二)价值意义
社火文化作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它存在的意义则远非现在所看到的曲艺表演或杂耍表演,其深层文化内涵更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劝人向善。
2.反映民风生活。
3.反映人民的劳动过程。
(三)未来的前景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社火逐渐衍生出更多新的功能。首先作为民间体育健身娱乐活动,娱乐老百姓的身心。其次,已成为庆阳当地的著名文化风景,成为新的节日旅游景点。人们通过观赏社火,提升了旅游人群的参与性,将烦恼一扫而光。
纵观社火文化的发展历程,都是一种文化内涵的传承,并随着民族复兴因素的刺激,更多的人关注到传统文化的保护,所以被列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使得社火具有更好的发展前景和未来。
五、结语
今天,我们站在庆阳社火文化发展历程的角度,深入探讨社火文化的未来,会发现社火文化的“根”就是蕴藏在劳动人民内心深处的精神文化内涵,随着社会的发展,社火不断在更新、与时俱进,被赋予了新的社会价值,散发出新的魅力。符合现代人对生活品质的追求,成为老百姓自我表现、自我娱乐、自我教育的一种工具,在民俗文化研究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只有不断挖掘深藏在社火中的社会价值与经济价值,才能使社火文化得到更好的传承与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