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析京剧元素在中国钢琴作品中的应用

2021-04-08陈卓伦

文艺生活·中旬刊 2021年2期
关键词:皮黄唱腔钢琴演奏

陈卓伦

(信阳师范学院,河南 信阳464000)

现代音乐的发展除了要做好创新工作之外还要加强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延续与传承,因此有很多作曲家开始对中国现代钢琴音乐展开探索,进而通过与族元素的融合呈现出全新的音乐效果。而京剧作为我国的国粹距今已经有两百多年的历史,历经多年的发展,京剧已经形成了自身独特的一套舞台表演形式。将京剧元素应用于中国钢琴作品中,可以进一步推进两种文化的有机融合,从而呈现出独特的生命力。

一、京剧元素与中国钢琴作品相融合的发展背景

京剧是我国的国剧与国粹,到今天已经发展了二百多年,而在其发展的过程中,京剧历经了岁月的冲刷与沉淀,已经形成了自身独特的舞台表演风格与模式。随着世界工业革命的开展,我国的京剧表演艺术开始走出国门,其中《贵妃醉酒》、《霸王别姬》等优秀京剧作品成功登上了世界的舞台,进而使得全世界的音乐爱好者开始关注这一独特的音乐表现形式,在世界音乐文化中涂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随着钢琴的兴起,钢琴曲就受到了广泛地关注,并凭借其音色以及表现力等方面的独特优势受到了广大音乐演奏者的欢迎。在这样的背景下,我国音乐家在了解钢琴的演奏模式之后开始加强了对其的创新与研究,将京剧元素融入到钢琴作品当中,进而创造出包含我国特色的音乐表现形式。

随着东西方音乐文化交流的不断深化,将中国钢琴作品中融进京剧元素的实践也取得了初步成效,其中《红灯记》作为我国第一部二者融合的音乐作品,对推动京剧元素与钢琴的进一步融合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从总体上来看,在中国钢琴作品当中加入京剧元素可以说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同时也大大满足了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

与此同时,京剧元素与中国钢琴作品融合的独特音乐表现形式越来越得到世界上广泛的关注,强烈地体现出了我国独特的文化背景与内涵,对世界音乐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1]。

二、中国钢琴作品中京剧元素的应用

(一)中国钢琴作品创作中京剧元素的应用

1.钢琴作品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中国钢琴作品开始与京剧中的唱腔、伴奏、音调等元素加以结合,例如在《苏三起解》中运用了京剧的曲调,而《红灯记》则将京剧旋律融入其中,进而可以让听众们可以在钢琴作品中感受到京剧元素的魅力。不同的音乐家在进行二者融合的过程中往往会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更加广泛而多样地丰富钢琴演奏曲的表现形式;同时,京剧唱腔元素的加入也为原有作品增加了宣泄情感的途径,可以更好地激发出听众的情感共鸣,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进而为我国音乐的创新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例如《遗失的日记》、《京韵》等作品都是充分将京剧特色与钢琴结合起来,进而在京剧元素中找到钢琴作品的创作灵感。当这些富含京剧元素的钢琴作品可以在世界舞台上演奏的时候将会更好地向全世界推广我国的音乐文化,不断丰富我国音乐的文化内涵和美学品质。

2.钢琴练习曲

在日常弹奏钢琴练习曲目的时候如何可以将京剧元素融入其中,不仅有助于更好地掌握钢琴演奏的技巧,还可以为我国钢琴音乐家的培养提供有利条件。

拿《单音断奏练习》来说,里面就蕴含了大量的本民族文化,进而在练习的时候不仅可以加强对弹奏技巧的了解,还可以进一步加深对本民族文化的理解程度,同时也为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弘扬奠定了坚实基础。在此过程中,钢琴的练习曲目的数量与质量也发生了显著提升,例如《京剧曲牌钢琴练习曲四首》等练习曲就为原有的弹奏练习注入了新的生命力,进而帮助学习演奏者可以接触到更多的音乐作品,进一步提升学习弹奏的积极性与专注程度,最终实现提升文化迁移效果的目的[2]。

以孙以强创作的《谷粒飞舞》为例,就是借助快速同音敲击的方法来突出音色的表现效果,也正是京剧元素在钢琴曲中的有效运用为钢琴创作打开了新的局面,进一步推动了钢琴演奏曲的深化发展。

(二)中国钢琴作品演奏中京剧元素的应用

1.音响与表现力的应用

将京剧元素中丰富的音响手段运用到钢琴作品的演奏当中可以更加鲜明地展现出作品中节奏、旋律以及强弱的变化,例如张朝的《皮黄》就是在钢琴乐曲演奏过程中着重强调了京剧元素中音响的表现力,进而借助一些和声手法的运用体现出钢琴作品的鲜明个性,通过音响的对比效果来凸显京剧元素的独特魅力;江文创作的《午后胡琴》也是通过对二黄音调的改编有效推动了京剧二黄元素与钢琴作品的结合;《遗失的日记》是京腔和戏曲结合的典型代表,而《京韵》则借助双钢琴以京剧曲牌为灵感创造出的富有京剧特色的作品。将这样的作品在世界舞台上展示可以更好地为世界听众展现我国音乐作品的文化内涵,丰富其中的生命力。与此同时,将京剧音响与钢琴作品有机结合也可以为京剧原生因素的发扬提供新的渠道,也为京剧文化的延续提供了不竭动力。京剧音响的运用对演奏者对演奏知识、演奏技巧以及视野思维都提出了新的要求,为了可以进一步提升钢琴的演奏效果,应不断加强对京剧元素的探索,进而有效推动二者交融的深化,提升京剧元素的运用效果。

2.板腔式变奏体的应用

我国的京剧与西方的钢琴采取的是截然不同的音乐形式,其中京剧是板腔式音乐,而钢琴演奏采用的则是十二平均律制。通常情况下,板式变奏体在演奏的过程中具备着渐变的特点,既呈现出“散板—慢板—中板—快板—散板”的特点。

以黎英海的作品《夕阳箫鼓》为例,这首作品就是以板式变奏体的音乐形式为基础,但却对原有琵琶古曲的段落结构做出了改动进而使得整首作品更加简洁,但在总体布局以及旋律变奏等方面则依然遵循着板式变奏体的相关原则。

3.多声化唱腔曲调的应用

每一种音乐元素在发展的过程中都会因为其单调性使得其声化发展进入瓶颈,在这一阶段听众也会产生相应的审美疲劳,面对这样的问题,可以在钢琴作品加入一定的京剧元素,从而有效丰富作品的内涵与特色。

以王阿毛的《生旦净末丑》为例,就是通过对主题和音响的运用充分发挥出京剧唱腔的优势特征;而钢琴伴唱《红灯记》则更是充分将我国传统文化与西方钢琴音乐艺术演奏的特点融为一体,极大地推动了两种元素的冲击与碰撞。钢琴伴唱《红灯记》是根据中国现代革命京剧《红灯记》所改变,在保留原有京剧元素的基础上加入了西方的钢琴弹奏技法,大大丰富了整体作品的丰富程度,进而这是作品也成为在国外演奏的经典曲目。外国的音乐爱好者在欣赏这首曲目的时候也可以从中体会到我国京剧元素当中的文化内涵,使得听众可以身临其境。

三、中国钢琴作品应用京剧元素的实例分析

张朝的钢琴作品《皮黄》是京剧元素与钢琴作品融合的经典代表作品之一,通过对京剧板式体结构以及独特钢琴手法的巧妙运用展现出了更加丰富的旋律、和声以及节奏变化。在结构体以及唱腔的运用过程中,整部作品的结构愈发明朗,这也帮助了演奏者可以更好地把握音响效果,增强与听众之间的情感共鸣。

(一)旋律

很多时候,作曲家在进行京剧元素与钢琴作品融合的过程中,往往会通过戏曲的音调来模仿京剧唱腔的感觉,但因京剧唱腔的音高与音色都具备十分丰富的变化特点,这也会大大增加钢琴演奏的难度。同时,只是将京剧唱腔复制在钢琴演奏当中也是不可能的,因此在融合的过程中应充分考虑二者之间的变化。

在钢琴作品《皮黄》中,作者在表现京剧元素的时候并没有选择直接将京剧中的腔调和音响效果照搬过来,而是提炼出了一些核心的腔调,将西皮与二黄的核心三音巧妙地融入进了和声之中,并借助装饰音的巧妙运用来丰富作品的风格特点。

(二)节奏

作品《皮黄》在创作的过程中,作者张朝通过大量的分析与研究将传统京剧当中的伴奏乐器音响有机地融入到整首作品当中,进而其中可以体现出鲜明的戏曲节奏款式[3]。一开始的导板是由大量的倚音以及颤音构成,给人以强烈的舒缓、自由之感,仿佛置身于戏台。同时,其中附点节奏搭配十六分音符也一直不断地点缀着气氛,而快三眼的部分也充分利用民族感节奏加强节奏的配合。

(三)和声

《皮黄》作品的和声构造主要是以降E 调为基础,加上和弦外音的配合进而营造出强烈的京剧韵味。这首作品与传统西方音乐中的和声形式不同,而是根据其中具体的情感与内容进行和声的加入。例如在[流水]就运用了非常具有特色的表达特点,在完成五级对I 级两小节的转换之后又将V 用VII 代替,加上上升Re、升Do 这两个和弦外音的充分配合,可以给人以更加丰富的和音效果。与此同时,左手和声变换对旋律和声的形式进行了有效创新,进一步丰富了和声色彩。

(四)曲式

板式变奏体的应用主要是以一个曲牌为基础,通过“抽眼”、“叫散”、“借字”等多种手法的充分运用,有效形成不同的板别,在将这部分板别按照规律联系在一起,最终形成成套唱腔。而在张朝的作品当中,并没有直接采取传统的格式,而是在对原有板式结构体裁进行有效创新之后再与钢琴作品有机结合。通常情况下,板腔体音乐曲调包含着非固定旋律的变化反复,而作品《皮黄》当中也是通过不同的板式构成完成的整体结构[4]。

与此同时,《皮黄》中对散板的运用则更加突出地表现了其中蕴含的张力,打破了西方音乐中固定节奏的固有模式,通过紧打慢唱的感觉通过钢琴演奏有效表现出了摇板里松弛的感觉,给人以悠闲舒缓的听感。

总的来说,中国戏曲音乐结构呈现出了与西方音乐截然不同的特征,如何在二者融合的过程中找到一个平衡点是每一位作曲家都需要探索跟思考的问题。随着我国音乐文化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作曲家开始找到的二者之间的平衡,同时借助科学、合理的手段解决了我国传统京剧元素与西方音乐形式之间的矛盾,推动二者的和谐统一,进而在进行音乐演奏的过程中,既可以展现出浓厚的中华民族文化特色,又可以流露出钢琴演奏的音响特点。

四、结语

综上所述,将京剧元素与中国钢琴作品相结合是推动我国音乐发展的新的契机,京剧中唱腔、曲调等元素的展现也大大推动了京剧在现阶段的创新与发展,而与京剧元素的融合也使我国钢琴曲的发展登上了新的台阶。因此,在日后发展的过程中,应不断加强优秀素材的发掘与融合,将我国的音乐作品更多地展现在世界的舞台上,这不仅可以推动我国音乐的创新与发展,还为世界音乐文化的进步奠定坚实的基础。

猜你喜欢

皮黄唱腔钢琴演奏
现代钢琴作品中国粹文化的传承分析
——以《皮黄》为例
“任派”唱腔——忆任哲中
经典唱腔 适才做了一个甜滋滋的梦
优秀唱腔《徽匠神韵》
小戏唱腔之“体” 略说
布赫宾德的贝多芬阐释对钢琴演奏的启示
钢琴演奏在声乐演唱中的作用探讨
浅析提高钢琴演奏技巧的有效途径
浅析钢琴曲《皮黄》的创作特色与演奏技巧
钢琴曲《皮黄》的创作特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