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傣族舞蹈作品中的文化个性漫谈

2021-04-08廖盼文

文艺生活·中旬刊 2021年2期
关键词:傣族舞蹈动作

廖盼文 江 波

(1.广东舞蹈戏剧职业学院,广东 广州528231;2.江波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广东 广州510000)

一、舞蹈作品中蕴涵的文化因素

(一)傣族的民俗文化

“泼水节”是傣族人民送旧迎新的传统节日,是傣族的最重要也是参加人数最多的节日。每年的公历四月中旬,傣族人都会大摆筵席,并且邀请自己的亲朋好友和僧侣。届时每个人都盛装出席,用泼水的方式传达自己最真挚的祝福。对于傣族人来说,水是圣洁、美好、光明的象征,因此“泼水”的习俗已经是傣族人的一种祝福方式,而“泼水”这个动作也演变为美好的祝愿,象征着冲走各种灾难不幸,只留下美好幸福的生活。

舞蹈作品《水》的创作背景就是基于西双版纳,以傣族“泼水节”中的“泼水”动作,为舞蹈动作的核心要素。通过“泼水”,体现了肢体上下和左右波动的特征,展现了女性的柔之美。《水》的舞蹈造型主要是“三道弯”的和“一顺边”。通过两者的组合,形成了多种形态的柔和线条,体现了水的流动之美和傣族人对水的亲近喜爱之情,同时歌颂了水是生命之源,滋润万物茁壮成长,带给傣族民族美满的生活。

(二)傣族的生活环境

傣族人的居住地区,常年炎热且降雨多。受多雨天气影响,在日常生活工作中,傣族人都会头戴斗笠,以防淋湿。许多艺术创作者就是根据傣族人戴斗笠这一形象,创作了优秀的艺术作品,斗笠舞的来源就是模拟傣族人的生活现象。艺术不仅仅是生活的写照,更是生活的凝练和升华,在来源于生活的基础上,艺术作品中往往还凝聚了艺术创作者的想象力和创新力。比如《雨林》这个傣族舞蹈就是在来源于生活的基础上,增加了创作者大量的加工创作。通过舞蹈中身体和斗笠的配合,完成转笠、扛笠都肢体动作,舞蹈动作样式多变,既有柔美又有活泼,把傣族少女漫步在雨中林间的形象表演的生动形象。

(三)傣族的水文化

傣族人民傍水而生,喜爱水,热爱水,被称为“水的民族”。水是这个民族的精神象征,温润又至坚可摧。而傣族舞蹈也正是反映了这一特点,平和似水,但又充满力量。水是生命之源,涵养万物滋润万物。傣族人民虽然靠近水,但是一般村寨都会另寻水源,修建水井。大多数傣族的水井别致,水井都会建有宝塔形的建筑,将井口围绕严实,以防受到污染,保持水的洁净。在傣族人民心中,水有着重要的意义。在流传下来的艺术作品中,就有许多描写关于井或者水的内容。比如在《挖井歌》中,短短几句就体现了水滋润万物的特点,所有生命都离不开水源。并且还揭示了挖井对人们的重要性,哪怕是一个小小的昆虫,也有属于它们独特的“水井”。在歌谣《祭祀歌》里,则体现出了在傣族人民心中,水是圣洁、美好的象征,水是祭祀亡者最好的礼物。这些歌谣,都都反映了傣族人对水真诚的挚爱。

同样在舞蹈作品中,也充分反应了傣族人民的水文化特点。傣族舞蹈种类繁多,多以平缓节奏为主,婀娜多姿,动作优美但同时也充满内在力量。摇曳生姿但又灵活的蔑帽舞;刚健有力但又不是敏捷的象脚鼓舞;步法稳健扎实但动作流畅优美的刀舞等众多傣族舞蹈,都蕴涵着水的文化精神。傣族民间舞中最负盛名的传统表演性舞蹈孔雀舞,动作优美曲雅、柔韧内在而又轻盈敏捷,舞蹈节奏既有平缓,又有轻快跳动,完美体现了水一刚一柔的特点,温润但是具有力量,既能柔和温顺也能波涛汹涌。

二、傣族舞蹈的风格特点

由于当地的生活环境和傣族人民的生活方式,经过漫长的历史演变和发展,形成了如今独特的傣族民族文化,产生了如今令人赞叹不已的傣族舞蹈。由于当地的热带雨林气候,傍水而居的生活习惯,傣家竹楼一般都通风透气,能够更加近距离接触大自然。因而造就了充满活力的傣族舞蹈,简单又不失美丽。傣族舞蹈中最重要的一个特征就是“三道弯”。这个姿势不仅能够使舞蹈更加美丽,具有律动感,而且还能够使舞者更具有雕塑感。“三道弯”,特指在舞蹈动作,舞者的身体和手臂呈现弯曲的状态,形成舞蹈独特的肢体姿态,不仅展现了舞蹈美,展示了身体美。

傣族舞蹈是历史悠久,种类繁多,不仅十分具有观赏性,而且还是傣族人民表达情感的一种方式。傣族舞蹈大多婀娜多姿,独特优雅,还蕴含了丰富的文化内涵,揭示了傣族民族特殊的人文色彩。傣族舞蹈很多时候都以平缓的节奏为主,给人一种舒适温和的感觉。如今的傣族舞蹈融入了现代化元素,与传统的傣族舞蹈风格相差较大,在原先的基础上经历了很大的变化和发展。不仅继承了原先强烈节奏的舞蹈和音乐,也还融入了乐器和服装,更加丰富了傣族舞蹈的多样性,能够更全面直观地进一步展现傣族舞蹈的美丽。傣族舞蹈的每一个要素都受到着大自然的影响,具有着大自然的气息和傣族的文化风格。傣族舞蹈和傣族人民彼此影响,相互促进。傣族民族的文化风格丰富了傣族舞蹈的内容。傣族舞蹈也同时促进了傣族人民更全面发展,促进当地的经济水平和人民的生活质量。傣族舞蹈服饰色彩鲜艳,样式优雅,与傣族舞蹈结合更是能够带来视觉上的惊艳,让现代的傣族舞蹈风格更加美丽精致。

三、傣族舞蹈的风格培养

一个好的舞蹈离不开音乐,音乐是舞蹈的灵魂。所以不能感悟音乐的同学,跳不出一支好的舞蹈。仅仅沉浸在自己的音乐世界里,也不能引起观众的共鸣,会让人觉得乏味。虽然音乐天赋好的人乐感好,但是不代表乐感差的人,不能通过后天的努力而提高。

首先要品味傣族舞蹈的独特风格和文化特色,其次还要能够清楚的辨别出傣族舞蹈的节拍,帮助自己更好地理解舞蹈动作,感悟傣族舞蹈。舞蹈是一种内在表达情绪的方式。因此,不懂舞蹈的人,在欣赏舞蹈的时候也会被舞者带入到舞蹈围中,又到舞蹈所要传达的情绪和内容。就如同一首感心动耳的音乐,能够引起听众的共鸣。在表达情绪的功能上,舞蹈和音乐都要远胜于一般的语言表达,舞蹈甚至又会优于音乐。如果是这三种元素的结合,那么表达情绪的效果更是惊人。只是需要观众单纯的沉浸在它们营造的舞蹈氛围中,又能够感同生受地体会到它所要传递的情感。同时这也就是傣族舞蹈的一大特色。不同的时代,审美的标准也不一样,同样,不同的民族也有自己的文化喜好,但是对于欣赏美的客观存在是一样的。只不过对于欣赏艺术,可能增加了更多的评价标准和审美能力。

四、傣族民间舞蹈的教学思考

(一)教授舞蹈的文化内涵

了解在傣族舞蹈中,“三道弯”是舞蹈的基本动作,是最关键的肢体形态。通过人的肢体动作和人的体态,模拟孔雀的各种动作和状态。“三道弯”,并不是什么舞蹈动作,而只是一种单纯的静态体态,利用肢体表达,分为身体,手臂,腿部三个部分。“三道弯”可以让舞者的体态更加的婀娜,更有利用舞者完成傣族舞蹈。比如在孔雀舞蹈的教学过程中,需要让学生神态像一只孔雀那样自信骄傲,需要提臀收腹,提颈挺胸。在教授学生具体动作和姿态时,还需要向学生讲解动作的注意要点,并为学生分析孔雀舞所蕴含的象征意义和文化内涵。在人们的认知中,孔雀是美丽骄傲的,因此孔雀舞的姿态动作也必须符合孔雀的特点。比如挺胸提颈,步伐仪态,给人的感觉一看就像是一只孔雀,让人们能够体会到孔雀的骄傲和优雅。类似的,在教授学生孔雀舞的各个分解动作和姿态神态的时候,也需要向讲解孔雀的自身特点和孔雀舞发展的历史过程。这样的民间舞蹈教学,才能使学生真正掌握傣族舞蹈特点,了解傣族舞蹈的文化内涵,能够使学生从里到外,全方位的把握舞蹈风格特点。在以前的傣族舞蹈教学里,舞蹈教师可能只是注意傣族舞蹈中的“三道弯”这个具有傣族舞蹈特色的舞蹈姿态,而忽略了舞蹈姿态造型来源和象征的文化意义。这种直接僵硬的教授学生舞蹈的具体动作,而不进一步加以解释,介绍舞蹈背后的代表意义,则很难使学生真正的掌握舞蹈动作,就更加难引起观众共鸣,让观众了解真正的傣族舞蹈。如果教师能在具体教学傣族舞蹈动作之前,让学生明白这个舞蹈所蕴含的内容,舞蹈的背后故事。那么就能增加学生对舞蹈的掌握程度,提高学生对舞蹈的理解。

(二)教授傣族的民族风俗

在具体教授傣族舞蹈的时候,除了要当学生讲解舞蹈的背后意义,还要分析傣族当地的地域文化特征。结合傣族舞蹈文化内涵和地域特征,一起教授学生舞蹈动作。既可以促进学生对傣族舞蹈的理解,还能够促进学生了解傣族文化内容,理解当地的民族文化,从而通过舞蹈传递傣族文化内涵。

比如在教授学生蜡条舞蹈时,首先,应该向学生介绍“蜡条”的制作材料,蜡条舞的来源和背后的象征意义。在蜡条舞蹈中,把蜡条插到莲花形底托中心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视觉美感,还对舞者起到了防护作用。其次,还要向学生介绍蜡条的三种拿法,分别是手背、手心托蜡法和三指捏蜡法。“手背托蜡法”,顾名思义需要手背朝上,在手背贴上蜡托,用以固定蜡条。“手心托蜡法”则是手心朝上,蜡托贴在手心上。“三指捏蜡法”和前面两者相差较大,需要食指和中指同时把蜡柱底部捏住大拇指做辅助协调作用,因此“三指捏蜡法”也就并不需要用到蜡托。

同时还需要向学生讲解关于蜡条舞的应用场景,多用于庆典仪式或者古代祭祀的表演舞台上,舞蹈形式大多数偏向于庄重古朴的风格。因此蜡条舞的舞蹈动作的韵律以挑腰、横拧身等为主,注重舞蹈动作和舞者神态的庄重感。舞蹈动作多为跪式和蹲式,并且受到手里拿蜡条的限制,相比较其他舞蹈而言,蜡条舞比较注重身体的表现。结合富多余的舞蹈造型,利用身体部位,胯、腰、腿做出三道弯的舞蹈体态。这样一边结合舞蹈文化,一边教授舞蹈肢体动作,才能够让学生跳出来的舞蹈更具有韵味,才能在舞蹈中蕴含傣族民族特色和表达舞蹈所具有的情感。

猜你喜欢

傣族舞蹈动作
傣族服饰文化在现代生活的运用
学舞蹈的男孩子
冰上舞蹈搭档
舞蹈课
动作描写要具体
构树与傣族传统造纸的保护和开发
傣族民俗文化的英译对其民族发展的作用
非同一般的吃饭动作
《谷魂》与傣族的宗教信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