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抗结核药物超敏反应患者PBMCs中T淋巴细胞亚群及CD69、CD40L的表达意义*

2021-04-08吴于青姜国强周燕红张梁伟

重庆医学 2021年5期
关键词:抗结核抗原活化

吴于青,姜国强,刘 ,周燕红,张梁伟

(江西省胸科医院结核科,南昌 330006)

超敏反应是结核病患者在药物治疗过程中常见不良反应之一,约占抗结核药物不良反应的1/5[1-3];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出现超敏反应后,轻者中断治疗延误病情,而对于出现严重的皮肤不良反应患者,如药物反应伴嗜酸性粒细胞增多和系统症状(DRESS)、Sterens-Johnson综合征(SJS)、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症(TEN)等,则可导致死亡。抗结核药物超敏反应的发生机制尚不清楚,目前观点认为主要以迟发型超敏反应为主,由抗原特异性T淋巴细胞介导,在致敏药物刺激后,药物特异性的T淋巴细胞活化并在其表面表达多个活化标记物,如CD25、CD69、CD71、CD40L等,淋巴细胞活化后分泌相关的细胞因子,产生炎性反应[4]。

本研究通过对抗结核药物超敏反应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s,PBMCs)中T淋巴细胞亚群Th1细胞、Th2细胞、CD4+CD25+Treg及CD69、CD40L表面分子的表达变化进行检测,探讨抗结核药物超敏反应的细胞免疫特性。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符合初治肺结核治疗过程中出现超敏反应诊断的患者60例作为病例组,其中男26例,女34例,平均年龄37.9岁(18~65岁)。本研究经过本院伦理委员会讨论并通过,所有研究对象均签订知情同意书。初治肺结核诊断标准:初治肺结核患者均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行业标准-肺结核诊断(WS 288-2017)。抗结核药物超敏反应的判断[5-6]:患者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符合2010年出版《中国临床皮肤病学》中药物超敏反应的诊断,并由2名专科医师共同诊断为药物超敏反应(同时判断出皮疹的类型)。排除标准:(1)合并获得性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者;(2)合并自身免疫性相关疾病或长期服用激素类药物者;(3)采血前1周内有输血史或做过PET-CT检查者;(4)采血前已行抗过敏治疗并使用了免疫抑制剂者;(5)既往有药物过敏史者。对照组选择同期抗结核治疗过程中未出现超敏反应的患者,根据性别、年龄、来源与病例组1∶1匹配,所有患者抗结核治疗方案均为2H(异烟肼)R(利福平)Z(吡嗪酰胺)E(乙胺丁醇)/4HR,患者入组以后,统一于清晨空腹用肝素抗凝管采外周静脉血备检,标本室温保存,4 h内送检。

1.2 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PBMCs中Th1细胞比例、Th2细胞比例、CD4+CD25+Treg比例及CD69、CD40表达水平。

1.3 统计学处理

2 结 果

2.1 入组患者的一般特征

病例组患者入组后,根据性别、年龄(相差不超过3岁)、患者来源1∶1匹配对照组,使两组患者具有可比性,两组患者的一般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病例组和对照组患者社会人口统计学特征

2.2 患者PBMCs中Th1细胞、Th2细胞、CD4+CD25+Treg表达比较

经流式细胞仪结果分析,病例组患者PBMCS中的CD4+IFN-γ+Th1细胞比例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CD4+IL-4+Th2细胞比例较对照组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病例组患者PBMCS中CD4+CD25+Treg比例较对照组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病例组和对照组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表达比较

2.3 患者PBMC中CD40L和CD69的表达比较

经流式细胞仪结果分析,病例组患者PBMCS中的细胞表面CD40L和CD69的表达水平较对照组均明显升高(P<0.05),见表3。

表3 病例组和对照组患者PBMCS中的细胞表面CD40L和CD69的表达比较

3 讨 论

超敏反应是结核病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常见的药物不良反应之一,到目前为止,抗结核药物导致的超敏反应的发生机制尚不清楚。患者出现超敏反应后往往需要中断治疗,从而导致治疗不规则影响我国结核病的防控。临床观察发现抗结核药物超敏反应的临床表现主要以各种皮肤损害为主,部分患者伴有发热、肝肾损害、血嗜酸细胞比例升高等[7-8],符合Ⅳ型(迟发型)超敏反应的表现。目前有观点认为,药物作为抗原或半抗原初次接触T淋巴细胞后引起T淋巴细胞活化,形成药物特异性T淋巴细胞克隆长期存留于组织和血液中,当记忆性T淋巴细胞再次接触致敏药物后便迅速活化并增殖,产生不同的炎症因子而引起各种临床表现。CD4+CD25+Treg细胞是一组具有免疫抑制功能的T淋巴细胞,能抑制自身反应性T细胞和B淋巴细胞的活化、增殖、免疫球蛋白的分泌及各种炎性细胞因子的产生。

本研究运用流式细胞仪检测抗结核药物超敏反应患者PBMCs中T淋巴细胞亚群、Treg及细胞表面分子CD69、CD40L的表达,并与同期抗结核治疗过程中未出现超敏反应的初治肺结核患者比较,结果发现,抗结核药物超敏反应患者PBMCs中CD4+IFN-γ+Th1细胞比例和细胞表面CD69、CD40L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CD4+CD25+Treg细胞比例低于对照组(P<0.05),但CD4+IL-4+-γ+Th2细胞比例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据此笔者认为,在抗结核药物超敏反应发生过程中,患者特异性T淋巴细胞表面CD69、CD40L等分子表达上调,细胞活化增殖,其中以Th1细胞活化增殖为主,成为针对此药物抗原的杀伤性T淋巴细胞,而具有免疫抑制功能的Treg细胞比例下降,外周血中促炎因子分泌增多,而抗炎因子释放减少,导致组织器官损害,与部分研究结果[9-13]类似。

在细胞免疫中,当抗原提呈细胞(APC)将抗原提呈给幼稚T细胞形成主要组织相溶性复合体-T淋巴细胞受体(MHC-TCR)复合物时,T淋巴细胞表面的CD40L表达上调,一般在复合物形成之后4 h内,T淋巴细胞表面的CD40L与APC上的CD40结合,并刺激APC产生协同刺激分子,在抗原信号及协同信号双重作用下,T淋巴细胞被激活为针对某种抗原的杀伤T淋巴细胞,产生相应的细胞因子而发挥效应功能。由于抗结核药物是联合运用,患者在抗结核药物超敏反应发生后,致敏药物的快速识别一直是工作中的难点,本研究中,抗结核药物超敏反应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表面CD69、CD40L等分子表达迅速增加聚集,并较好地体现出此类患者机体的免疫应答,提示检测该类分子在迟发型超敏反应患者外周淋巴细胞中的改变可用于迟发型超敏反应的诊断及致敏药物的识别,这也是笔者今后研究的方向。

CD4+T淋巴细胞根据其产生的细胞因子分为不同的亚群:Th1细胞、Th2细胞和Treg等,其中Th1细胞和CD4+CD25+Treg的比率决定了免疫反应的发生和程度,以及疾病的进程[14-16]。本研究显示抗结核药物超敏反应发生过程中患者以Th1淋巴细胞活化增殖为主,变化符合迟发型超敏反应发生特点,下一步将继续对相关的细胞因子表达水平进行研究,将来基于诱导或增强能够抑制过敏性炎性反应的Treg的新型治疗策略也许是可取的。

猜你喜欢

抗结核抗原活化
无Sn-Pd活化法制备PANI/Cu导电织物
免疫功能和SAA、MMP-9、MMP-14在抗结核药物性肝损伤中的临床评估
抗结核药物不良反应376例分析
生姜对亚硝胺合成及体内代谢活化的抑制作用
小学生活化写作教学思考
贵州夏枯草的抗结核化学成分研究
链霉菌CPCC 203702中抗结核分枝杆菌活性次级代谢产物的分离与鉴定
梅毒螺旋体TpN17抗原的表达及纯化
结核分枝杆菌抗原Lppx和MT0322人T细胞抗原表位的多态性研究
APOBEC-3F和APOBEC-3G与乙肝核心抗原的相互作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