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训练时间与间歇时间对比负荷特征的研究
2021-04-08王双风李爱月
王双风李爱月
(1.北京体育大学 北京 100084;2.浙江体育职业技术学院 浙江 杭州 311231)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国家青年女子柔道队北京体育大学站16名运动员,年龄18±1,且所有运动员运动等级达到一级,身体健康,无伤病,具有一定的高水平运动能力。训练期间保持正常饮食和生活习惯,并且在整个测试中没有任何疾病与运动损伤的出现。
1.2、研究方法
文献资料法、实验法、数理处理法、对比分析法。
1.3、实验过程
时间选择:本篇论文共两次实验,每次实验在每个周的周一,因为运动员在进行周日的休息之后身体各项机能基本都已恢复到一个比较良好的状态。这样以保证这次实验的信度以及有效性。
时间分别是:2019年1月7日、2019年1月14日
地点选择:北京体育大学校内摔柔馆
实验时间:运动员提前到场40分钟(以保证运动员的心率能得到较好的平复)
在进行准备活动之前先进行安静时的心率测量,并穿戴 polar设备进行实时心率监控。并进行主观疲劳量表进行讲解,让队员了解每一个等级所对应的疲劳状态。
对各项实验指标统计的数据进行统一整理,运用Excel表格统计数据,并用Spss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分析。将RPE量表6-20事先打印好,并在每个等级上备注好解释,以保证运动员充分理解每一个等级的含义,以保证量表的可信度。
准备活动:
(1)肌肉激活:上肢 W、Y肩部,蹲起,六点支撑跪姿犬式呼吸;
(2)动态拉伸:抱膝提踵、毛毛虫爬、超人、最伟大拉伸;
(3)技能整合:侧滑步、交叉步、结合专项的步伐;
(4)神经激活:快频小碎步 5″;
(5)结合受试运动员进行相关的专项准备活动;
(6) 实验动作选择:20″快速打入、20″快速投入、20″立卧撑跳、20″拉橡皮条、20″过头翻、20″三人打入(注:过头翻:初始位置双手双脚与头部五点着垫、以双手与头部为固定轴身体向前翻转);
(7)第一次实验在运动员进行充分热身后,进行20″的训练,以及20″的间歇,在进行20″的训练,以此类推,直至4分钟结束(注:选择4分钟原因是因为跟女子柔道比赛时间相同)。在运动过程中记录运动中平均心率、以及运动后最大心率。并在比赛结束后对血乳酸进行立即采取。以及主观疲劳量表进行记录,让队员反映出真实的感受;
(8)第二次试验在一周后的第二个周一进行,以保证运动员经过周日的休息后,各项机能能够处在一个良好的状态。在进行准备活动之前让队员穿戴polar设备以保证在运动过程中能保证心率的准确记录。进行第二次试验,要采取与第一次实验相一致的准备活动。本次实验是运动时间20″,间歇时间为10″,以此类推直至四分钟结束。并在运动过程中记录运动员的运动中的心率、运动后即刻的心率、进行血乳酸采样以及主观疲劳量表的记录。
2、结果与分析
本研究采用Spss24.0进行数理统计,数据以平均±标准差的形式表示。
2.1、心率对比
(1)心率分析。
心率一般是指正常人每分钟心跳的次数,心率的快慢将会直接表现为心脏的收缩情况。心脏的收缩功能、运动强度及整体的机能状态我们可以通过安静心率、运动心率增加的情况以及运动后心率恢复的情况来反映。心率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运动的强度。
表1我们可以看出,训练时间和间歇时间为2:1的组安静心率为69.12±7.14次/min、运动中平均心率为174.00±3.33次/min,运动后即刻为187.50±4.78次/min,平均心率和运动后的心率相比较安静时的心率提高了1052次/min、117次/min。;练习时间和间歇时间为1:1的组,安静心率为71.62±8.41次/min、运动中的平均心率为161.00±5.23次/min,运动后即刻为168.37±1.76次/min;平均心率和运动后的心率相比较安静时的心率提高了91次/min、98次/min。
表1 不同训练时间和间歇时间心率
2.2、血乳酸分析
通过表 2可以得到,训练时间和间歇时间2:1组运动前血乳酸为2.26±0.24mmol,运动后血乳酸为9.12±0.54mmol,运动后血乳酸较运动前血乳酸提高了6.82mmol;训练时间和间歇时间1:1组训练前的血乳酸为2.34±0.43mmol,运动后血乳酸为7.42±0.36mmol,运动后血乳酸较运动前血乳酸提高了5.08mmol。
表2 不同训练和间歇时间比对运动员血乳酸的影响
2.3、主观疲劳量表(RPE)分析
主观体力感觉等级 (Rating of Perceived Exertion,RPE)是判断疲劳的重要指标。运动过程中对肌组织、呼吸系统和心血管活动的刺激会扩散到大脑皮层,并引起感觉系统的压力。脑细胞通过对传入信息的综合分析来调节其工作能力。如果他们觉得累了,各个系统就会经常发出停止工作的信号。因此,疲劳的主观感觉往往是真正疲劳的信号。
由表3可知训练时间和间歇时间2:1的练习形式结束后,运动员的RPE为17.37±0.51,训练和间歇时间1:1的练习形式结束后,运动员的RPE为12.62±0.74。
表3 不同训练时间和间歇时间RPE
3、分析
由表1可知,训练时间和间歇时间2:1组运动后即刻为187.50±4.78次/min;训练时间和间歇时间1:1组,运动后即可为168.37±1.76次/min;经统计学分析差异具有显著性 (P<0.05)。
由表2可知,训练时间和间歇时间2:1组运动后即刻血乳酸为9.12±0.54mmol;训练时间和间歇时间1:1组运动后即刻血乳酸为7.42±0.37mmol;可以看出训练时间和间歇时间2:1组、1:1组运动后即刻平均血乳酸明显高于运动前血乳酸,经统计学分析差异具有显著性。
由表3可知训练时间和间歇时间2:1的练习形式结束后,运动员的RPE为17.37±0.51,训练和间歇时间1:的练习形式结束后,运动员的RPE为12.62±0.74。经统计学分析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
由结果可知2:1练习时间:间歇时间要比1:1的练习时间:间歇时间,对心率、血乳酸、RPE量表影响要大,通过查阅文献了解高的原因在于间歇时间短对心率的恢复和血乳酸的恢复是时间过于短暂的,而在机体没有得到积极的恢复后,继续进行下一项的练习,相对而言2:1的练习时间:间歇时间的强度要高于1:1的练习时间:间歇时间,因此可通过不同的训练时间:间歇时间,提高运动员的耐力,以及耐乳酸能力。而 RPE量表是通过心理和机体的有机结合并充分传达到大脑通过运动员的主观来反映出运动员个人的主观疲劳程度,2:1的间歇时间要比1:1的间歇时间要短二分之一,因此不管是从心理还是机体对运动员来说对会是强度大一些的。会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在于,2:1的练习时间与间歇时间要比1:1的练习时间与间歇时间强度要大,并且训练时间长,且间歇时间短,因此在训练的过程中可以根据专项进行分级,制定精确的训练计划,设定精确的分级,以保证在训练过程中能达到教练员想要达到的训练效果。并在文献以及专业的老师解析下发现2:1的训练时间:间歇时间的心率、血乳酸以及RPE量表与运动员在实际比赛情况下的心率、血乳酸、RPE量表都具有一定的差距,因此可在训练过程中,再提高训练时间缩短间歇时间,以达到与专项相符合的训练模式,不同专项可设置不同的训练时间:间歇时 间。
4、结论与建议
4.1、结论
(1)训练和间歇时间2:1与1:1相比可以提高柔道运动员的平均心率和最大心率,对运动员的心肺刺激大;
(2)训练和间歇时间2:1与1:1相比具有较高的血乳酸浓度,能力代谢以乳酸代谢为主;
(3)训练和间歇时间2:1与1:1相比对运动员身体刺激大,运动后即刻主观疲劳等级较高。
4.2、建议
在训练的准备期采用1:1的长时间间歇训练,并结合基本力量、耐力以及速度,在训练的比赛期则采用2:1结合专项时间的间歇训练,可结合专项的动作进行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