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河南省高校创新创业基地建设研究

2021-04-08荆梦阳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21年8期
关键词:双创河南省基地

□文/荆梦阳

( 郑州科技学院 河南·郑州)

[ 提要] 高校创新创业基地的建设与完善为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科技成果的转化提供了平台,有效助力地方经济发展。 本文搜集整理河南省近年来高校创新创业基地建设情况,解析河南省双创基地建设的特点与成效,同时指出双创基地建设过程中的制约因素,并从政策环境、融资环境、人才建设、评估机制等四个方面提出规划建议。

党的十九大中,明确“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十九大以来,习近平多次论述创新问题,强调:“要坚定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供高质量科技供给,着力支撑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但根据教育评估咨询机构麦可思公司发布的《2020 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显示:2019 届本科毕业生自主创业比例为1.6%,相较于2018 届(2.7%)和2014 届(2.9%)均有所下降,与发达国家大学生20%的创业率相比有很大差距。由此得出,我国大学生创新创业存在“创业率低、质量低、成功率低”的三低现象,而大学生创新创业基地建设可以填补高校传统教育模式在创新创业教育方面的缺陷,有效提高大学生创新创业的质量与水平。因此,以创新创业示范基地为教学平台,为高校学生的真正创新创业提供更行之有效的教学保障已成为时下高校创新创业实践教学的必由之路。

一、河南省高校创新创业基地建设必要性和紧迫性

( 一)双创基地是人才培育的摇篮,是实现人才强省目标的助推剂。 为积极贯彻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河南省委十届六次全会强调,要把创新摆在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抓好创新载体,壮大创新主体,完善创新机制,建设人才强省,激活高质量发展的第一动力。目前,河南省政府发文设立了区域、高校和科研院所、企业三类双创示范基地。其中,高校和科研院所示范基地涵盖了郑州大学、河南农业大学、河南理工大学等在内的12 所高校,为河南省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理论与实践的发展,以及创新创业人才的选拔与培养搭建了平台。

( 二)河南省双创人才供需失衡是双创基地建设的现实要求。 人才引领创新,创新驱动发展。人才作为地方社会与经济发展的第一要素,发挥着统领全局的作用。受地区经济、政治、区位等综合因素的影响,新老一线城市往往成为各类人才发展的首选之地,而内陆二三线城市则出现人才存量不足、人才流失严重等现象,进而造成了人才分布地域不均衡、人才层次区域差别大等问题。近些年来,伴随着国家级中心城市的建设,河南省步入了发展的快车道,对外开放程度及发展层次不断提高,愈发需要大力引进与培养“高精尖缺”型双创人才,打造双创升级版,为河南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活力、新动力。

图1 郑州大学创新创业基地管理模式图

二、河南省高校创新创业基地建设进展情况

( 一)河南省高校创新创业基地建设典型模式。 河南省获批建立的高校创新创业基地高达12 所,各个高校在双创示范基地建设过程中均形成了符合本校建设目标与发展的特色模式,笔者在此选择郑州大学双创管理模式做简要介绍,以此为代表来分析河南省高校创新创业示范基地的建设特色。

郑州大学秉持“集中建设、开放共享、专管共用、有偿使用”的双创管理理念,集中校内4 个国家级研究中心,2 个国家药品临床研究基地,3 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等高端实验室与平台资源,建立起“开放共享”的双创管理新模式。依托此管理模式而筹建的郑州大学创新创业示范基地面向在校大学生或毕业五年内的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提供以人工智能和物联网为核心的智能制造行业、以“互联网+”为核心的现代服务业两大类孵化服务。该基地具体管理模式如图1 所示。(图1)

(二)河南省高校创新创业基地建设的特点。 河南省地方高校创新创业基地建设过程中,始终围绕着平台载体建设、双创资源积聚、双创环境优化、双创体制升级等重点领域展开,集中体现出下列四个方面的典型特点:

第一,以服务地方发展为导向。 高校创新创业基地以满足地方发展为目标,依靠双创平台,大力发挥特色学科优势,着力培养社会稀缺性人才,以促进地方经济转型升级,服务和支撑地方经济与社会发展。通过校地合作,加强高校同地方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的横向合作与互动,形成高校重视、政府支持、沟通顺畅、互动频繁的校地长效合作机制。

第二,产学研用协同一体化。 高校创新创业示范基地同企业强强联合,以企业重大项目攻关为方向,选派高校相关领域技术专家组建动态网络型攻关团队,助力企业解决难题,实现智力资源与物质资本的高效联合,推动企业纵深一体化发展的同时,实现了高校创新创业理论与实践的有机融合。

第三,人才培养开放化。 高校开设创新创业教育课程,联合优质企业开展校企合作,坚持教学做一体化,提升学生的双创意识与专业技能。将创新创业教育深度融入学科专业建设中,通过订单班式培养符合企业发展与需求的人才资源,探索建立新的开放式的人才培养机制。

第四,激励模式创新化。 由传统外向激励模式向内生激励模式转变,多采用技术、知识等智力资本入股的方式或合伙人制等新型奖惩机制,激发高校创新创业主体的内在动力,激活创新创业主体活力。同时,结合河南省地方高校发展目标,将创新创业教育与高校建设相结合,进一步创新高校教师评价指标体系,于日常教学科研评价中体现双创导向,使创新创业活动价值得以体现与衡量。

三、河南省高校创新创业基地建设取得的成效

(一)各类型双创孵化载体落地实施。 截至目前,河南省共获批建设省级以上孵化载体364 家;国家级专业化众创空间6 家,居全国第三位,省级专业化众创空间12 家,实现了全省18 个省辖市的全覆盖;国家级孵化器大学科技园一处,分东西两个园区,项目总建筑面积271.8 万平方米,在孵企业高达617 家。上述各类型双创孵化载体的加速建设,极大地推动了河南省创新性科技成果和创业项目的落地孵化与转化。

(二)助力大中专学生创新创业。 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示范基地和省级大学生就业创业综合服务基地的建设,为大学生创新创业活动提供了载体平台和专业化的就业创业指导服务。目前,河南省建成使用的上述两类基地共计28 个,各个高校自建的创业基地或孵化场地超过了440 个。此外,河南省各个高校通过不断宣传,高度重视每年度的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大赛,通过校赛、市赛、省赛直至国赛层层选拔、精心指导,从万千创新创业竞赛项目中挑选出优质项目进行创立与扶植,有效提高了高校大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业成功率。

(三)促进科研成果市场化。 河南省高校创新创业示范基地的建设,依托高校的科研、人才、实验设备优势和政府政策、环境、服务、资金等资源,搭建起高校、科研院所的科研成果与创业项目的孵化、转化平台。通过促进河南省内高校创新性科技成果的快速市场化以及优质创业企业的高效孵化,将高校知识、技术和人才等优势创新资源有效导入区域经济发展,使之成为推动地区经济增长的一股重要力量。

四、河南省高校创新创业基地建设的制约因素

(一)政策体系不健全,服务措施不到位。 部分高校有关创新创业示范基地建设未单独设立政策,而是挂靠在双创教育政策上。且高校内部管理层也未引起足够重视,未能牵头成立服务于创新创业基地的专门管理部门和团队。同时,未将双创基地建设工作纳入日常行政部门管理工作的考核要点中,进而出现了个别部门之间推诿掣肘现象发生,不利于双创基地建设工作顺利开展。

(二)基地建设资金渠道来源少、支持乏力。 目前,河南省高校创新创业基地建设资金来源渠道狭窄,主要来自于高校自筹和政策扶持资金,且双创基地建设资金存在申请手续繁琐、审批时效长、资金支持力度小等问题。基于此,应拓宽创新创业基地建设筹资渠道,大力吸引社会资本,通过建立高校双创基地专项建设基金、引导企业注资、向银行申请资金等方式来满足双创基地长效发展。

(三)专业管理人才短缺,人力支撑不足。 多数高校存在着其他职能部门管理人员“身兼多职”,兼任创新创业基地的主管人员的现象,未针对双创基地的管理特点与发展需求,选取专业人才进行专门化管理。这使得现有管理人员的专业知识与管理经验难以胜任高校创新创业基地的管理工作,导致双创基地建设人才支撑不足,缺乏专业指导与管理,发展缺乏预见性。

(四)缺乏评估机制,基地建设难衡量。 高校创新创业基地作为高校内部特殊的行政管理机构,同样需要一套完善的考核评估机制,来衡量双创基地的建设与发展成效。但高校双创基地管理工作因其复杂性、动态性以及多因性等特点,难以采用单一的定量指标来衡量,需结合定性指标,建立完善的指标评价体系,在高校创新创业基地建设与发展过程中,进行科学考核,有效评估,做到及时反馈与激励。

五、河南省高校创新创业基地建设发展规划

新形势下优化河南省高校创新创业基地建设,就是要以国务院有关双创基地建设的实施意见和习近平调研指导河南时的重要讲话为统领,以深化改革为动力,从加强双创政策间的协调耦合,优化双创建设融资环境、拓宽融资渠道,推动高校双创人才梯队建设、实行专门化管理以及建立高校双创基地动态评估机制等几个方面为抓手,不断升级改造双创载体平台,推动各类双创资源积聚,打造河南省高校创新创业基地升级版。

猜你喜欢

双创河南省基地
河南省树人教育交流中心
河南省树人教育交流中心
流翔高钙为党建示范基地锦上添花
高淳区以侨联双创基地 助推“双创”孵化成长、孕育未来
“双创”浪潮方兴未艾
我的基地我的连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