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借助“补白”,提升初中学生的写作素养

2021-04-07赵晶晶

作文成功之路·教育前言 2021年1期
关键词:补白百草园隐性

赵晶晶

写作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是提升语文综合素养的重要途径,但是当前一些写作教学大而无当,指导内容空泛,不具体,针对性不强,导致学生写作能力参差不齐。教师可以在阅读中渗透写作指导,给学生更多锻炼的机会。

一.在隐性情节处补白,提升叙事能力

初中学生在叙事能力上普遍不强,一些学生基本不能将一件事完整、清晰地表达出来。学生接触到的阅读文本大多是叙事的典范之作,叙事清晰而且生动,是学生模仿的有效资源。学生叙事能力不强,一方面是因为不知道从什么地方开始表达,如何表达;另外一方面是由于不知道表达什么,没有写作的素材。借助阅读文本的一些隐性情节让学生补白,能让他们顺应着情节往下叙述,找到要表达的内容,并进行创新;同时原文本的表述方式也为他们如何表达提供了范例。

以统编教材《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为例,这是鲁迅先生的经典回忆性散文,也是学生需要重点理解的篇目。文中详细地叙写了长妈妈曾给“我” 讲了一个故事,但是长妈妈是怎样讲故事的,文章并没有叙述。教师可让学生对这样一情节进行“补白”,这样能丰富他们对这段文字的理解,也能提高他们的写作能力。从字里行间学生感觉到长妈妈是一个善良的人,他们认为善良的人才愿意为孩子讲故事;从文本里学生还能感知“我”是爱长妈妈的,因为只有爱,才能将这段文字写得如此的温暖;学生还能感知“我”的心情是愉快的,因为听故事成了夏夜乘凉的一种主要休闲方式。当学生从文本中找寻到这些信息之后,一学生这样补白:

长妈妈识字不多,她知道的故事真多,我觉得她满脸的皱纹里都挤满了故事。长妈妈浑浊的眼睛只有在讲故事的时候,感觉就像天上的星星一样闪烁。我喜欢在听长妈妈讲故事的时候问各种不同的问题,长妈妈是答不上来的,她只会讲她知道的故事,尽管这样我还是挺快乐的,因为她讲的每一个故事我都没听过。长妈妈讲故事的时候,总喜欢拿着一把扇子,只要扇动几下,就能滔滔不绝。

这样的补白其实就是一次写作,就是对文本的一次再认识。教师在让学生补白相关情节的时候,最主要的是要关注他们的参与度。只要他们真正参与情节的创作,他们的能力就会获得不同的生长。

二.在隐性神态处补白,提升想象能力

初中学生在写作的时候,总是缺乏想象力,写出来的东西干巴巴的,一点不生动,也不形象。要想改变这一现状,教师就要在课堂上培植学生的想象力,让他们放飞思维的火花。还以《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为例,教师可以让他们在隐性神态处补白,进而激发他们去想象。鲁迅先生为文时,总是点到为止,给读者留下无穷的想象空间,这篇文章同样如此。文中有这样一段描写:“那里也可以爬上花坛去折腊梅花,在地上或桂花树上寻蝉蜕。最好的工作是捉了苍蝇喂蚂蚁,静悄悄地没有声音。”这一段充分表述了百草园的自由快乐,表现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他与小伙伴们自由快乐生活的心理跃然纸上。教师问小伙伴们爬花坛时的心情是怎么样,脸上会有怎样的表情,会做出怎样的动作;折腊梅花时伙伴间会怎样帮助,会怎样将花带到教室,假如现在校园里也有这样一棵腊梅,会不会也去摘。教师继续问能不能想象一下小伙伴在寻到蝉蜕时的表情,观看苍蝇喂蚂蚁时的心理活动。很明显教师是让学生对原文中没有展现出的神态进行想象,以让学生理解小伙伴们当时的心情,进而更好地理解这段文字。一学生这样写道:

一下课,一群小伙伴就聚集到花坛下面,像一群蜜蜂一样,找寻喜欢的花朵。上课的时候,我们总是没精打采的,眼睛有时候都睁不开。课本上真的只有孔子曰,只有孟子曰,没有腊梅的花香。说真话,我是没有闻到腊梅的香,我只是知道这比上课有趣。我们的个儿都不高,一个蹲着,一个从背上跃过,花坛都成了我们的天下。

只是寥寥几笔,那些隐藏的神态就活灵活现地展示出来。对学生来说不仅仅是一次想象力的展示,也是他们在内心深处与文本、与作者进行的一次对话。直接去让学生写一段童年生活的文章,他们会觉得没什么好写,原文本给学生提供足够的素材,他们的思绪就翩翩起舞了。

三.在隐性人物处补白,提升写人能力

对初中学生来说,能在作文中成功地表述身边的人,是重要的写作能力。尽管他们对这些人物都很熟悉,有些都是陪伴他们成长的关键人物,比如父母、同学、老师,但他们往往不能传神地表达。因此教师需要在平常的教学中渗透如何写人的方法,以让他们学习运用,进而更好地感知生活,享受生活。其实学生在内心也希望能将这些人写活,能展现出他们真实的情感。教师要多给学生练笔的机会,不要等到作文课的时候才去写作,在平常的阅读教学中就可以结合具体的语境,给他们训练的机会。在隐性人物处补白就能很好地展示学生的写人能力,也能让学生更好地与文本人物进行对话。

还以《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为例,文中花了一定的笔墨描述了“先生”这一人物。但学生对这一人物的理解还是不够深入,教师对“先生”进行相关的背景补白,有利于学生全面地了解这一人物,也有助于他们更深刻地理解文章主題。教师补充的内容有:寿镜吾老先生远离仕途,子承父业坐馆教书达六十年之久。他对童年的鲁迅十分关心;鲁迅对他一直很恭敬,每次回家都前去看望先生。接着教师进行相关的问题补白,问作者在文章中是怎样写先生。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对文本信息进行总结与归纳,认为作者是从三个方面写“先生”的:一是知识渊博;二是教学认真;三是不太束缚学生。最后教师让学生写一篇文章,题目是“鲁迅的启蒙老师”,让学生对这一人物进行完整的补白。学生需要增加一些情节,需要增加一些人物的言语描写,需要表达自己的观点。表面上是让他们理解文本人物,本质上就是一次写人的训练。一学生这样写:

“先生,‘怪哉这虫,是怎么一回事?……”他将眼睛的余光看着我,就像冬天里的西风,不寒而栗。我知道他一定会,我撅着嘴说,先生我错了,我不该问。先生立马浮现久违的笑容,好像从没这样快乐过。

通过这种训练,学生的写人能力得到有效提升。

总之,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可抓住文本中一些“留白”的地方,引导学生“补白”。这样做一方面可让学生走进文章的深处,另外一方面也可以提升他们的写作素养;因为每一次“补白”都是一次别具一格的写作。

猜你喜欢

补白百草园隐性
让“隐性课程”会说话
游百草园
多元训练 实现读写转化——以部编版《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仿句为例
寻找百草园
高中生物学中的隐性定理
多元“补白”,让语文课堂更精彩
立足文本,让思绪在空白处飞扬
关于增强小学阅读课堂教学效益的若干思考
紧扣空白点,深入理解文本
利用“隐性”圆,巧解一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