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趣味田径引入初中体育课的实验研究及分析
2021-04-07秦学锋
秦学锋
摘 要:初中正是学生身体成长的关键阶段,体育课程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在初中体育课程中引入趣味田径,不仅可以让学生在体育课程中感受到乐趣,还能够激发学生的潜能。本文主要研究了将趣味田径引入初中体育课程的作用以及教学策略,旨在提高初中学生的身体素质,以使初中体育教学取得更好的效果。
关键词:趣味田径;初中;体育课程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21)10-0173-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1.10.086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学生不再仅仅是学习上的要求,还要求学生能够具备良好的身体素质。但是在实际的体育课程教学中,很多学生对体育课并不感兴趣,而且不愿意参与运动,上体育课仅仅是为了完成教学任务提高自己的成绩,对于自身的素质却没有很大的提高。将趣味田径引入初中体育课中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的热情和积极性,让学生不再惧怕体育课程,从而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此外,趣味田径对于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也具有一定的锻炼。下面,笔者对此浅谈几点自己的建议。
一、将趣味田径引入到初中体育课程中的作用
(一)激发学生运动的热情
在传统的体育课程教学中,教师主要是以培养学生的身体素质和传授田径技巧为主。但是这种教学方式很容易使学生感觉到疲劳,不愿意参与到运动中。趣味田径能够弥补传统田径教学中的一些不足之处,让运动过程变得生动有趣。趣味田径运动能够激发学生的运动热情,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这对于学生参与到运动中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体育课程不同于其他的课程,学生仅仅记住知识没有用,还必须亲自参与到运动中,以此来提高自己的身体素质。趣味田径运动使体育课正变得活跃起来,可以有效提高初中体育课程质量。而且,学生的热情是激发学生运动最大的动力,可以让学生一直在运动中保持积极性,这也是体育教学所需要的。
(二)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
体育课最大的作用就是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让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能够保持一个良好的状态。学生的身体素质不仅会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成绩,而且还会影响到学生的生活质量。趣味田径虽然是以一种趣味性的方式来让学生参与到运动中,但对于学生身体素质的锻炼作用也是非常大的。有些传统的教师认为只有高强度的运动才能够提高学生的素质,但这种教学观念过于传统,而且也缺乏一定的科学性。科学合理的运动量才能够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否则很容易使学生的身体素质受到伤害。特别是对于初中正在成长的学生来说,很容易造成无法彌补的伤害。总之,趣味性的田径不仅可以让学生感受到乐趣,还能够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
(三)激发学生的潜能
初中阶段的学生依然是激发潜能的最佳阶段。很多学生总是说“我没有运动的细胞”,不愿意参与到运动中。其实,每个学生的潜能都是无穷的,趣味性的田径运动形式更加多样化,更容易激发学生多方面的潜能。趣味性的运动有可能激发学生运动方面的潜能,还有可能激发学生思维方面的潜能。在趣味性的运动中,学生不但要运动,而且还要通过一定的思考,让运动能够与理性知识结合在一起,这才是趣味运动的根本目的。每个人都在接受相同的教育,但是大家的最后能力是不同的,这其中潜能的激发占据了很大的一部分因素。趣味性的运动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运动细胞和潜能。
二、将趣味田径引入初中体育课的策略
(一)改进体育教学理念
传统的体育教学理念主要是以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为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会采用标尺、秒表等器材对学生的运动速度和运动量进行测试,使得学生在运动的过程中承受一定的压力。传统的教学理念不仅不利于学生的运动,还会影响到学生的心理健康成长。趣味田径引入初中体育课堂时,教师要改进教学理念。教师在教学中要认识到体育课中不仅是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而且还要锻炼学生的综合能力。此外,教师的教学理念将会影响到教师制定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只有教师具备创新的教学理念,才能够将趣味田径在体育课中充分发挥作用。而且,教师的教师理念也会影响到学生的学习理念,改变学生对于体育课程的态度。
(二)改进教学方式
第一,采用多种道具。体育器材是体育运动的基础,传统的体育课中体育器材相对较少时,体育课也相对枯燥无聊。将趣味田径引入到初中体育课中,需要教师采取多种道具,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体育教学氛围。教师在选择体育器材和道具时,要注意到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就是所选的道具要符合运动需求。趣味田径主要包含跑、投、跳三个方面,道具是学生运动的基础,若是缺乏一定的道具,学生很难完成相应的运动。而且,道具也是激发学生运动兴趣最大的辅助工具,道具可以使趣味田径运动真正趣味起来。其次就是要注意道具的安全性。一般情况下,道具是橡胶类的,对学生的安全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在运动过程中,教师一定要注重学生的安全性,无论任何运动学生的安全都应该是第一位的。因此,在道具的选择中不仅要看道具的实用性,还要注重道具的安全性。最后,教师要做好道具的管理,在学生使用道具之后要进行清点和整理,从而做到循环使用。因此,道具不仅丰富了田径运动,也能够激发学生的运动热情。
第二,采用团队合作教学模式。在体育课程教学中,教师过于重视学生个人技能的培养,而忽视了学生团队合作的能力。将趣味田径引入初中体育课中时,教师要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尽量以团队的形式来让学生参与其中。学生的个人能力固然重要,但在当今这个社会,团队合作能力更是非常重要的素质之一。学生在团队合作田径运动中不仅需要发挥自己的能力,还需要与团队之间的成员配合好,这使得学生在趣味田径运动中不仅感受到运动的乐趣,还能够交到朋友。比如,趣味田径运动中常常采用的一种运动模式就是接力赛跑。接力赛跑不仅考查了每个学生的运动能力,还关系着学生团队之间人员的安排与配合。而且,教师则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将体育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主体地位。教师作为学生运动过程中的监督者和服务者积极地为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监督学生的运动情况。总之,教师在趣味性运动过程中一定要增强学生之间的团队合作能力,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
第三,开展竞赛教学模式。在体育运动过程中必须要有一个点来激发学生的斗志,从而才能够让学生自愿参与到运动中来。教师可以结合趣味性的田径运动,在课堂中开展一些竞赛运动,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团体,让学生以团体的形式来进行竞赛,既能够激发学生的潜能,又能够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例如,教師在教学过程中可以让两个团队两两对决,获胜的团队可以得到优胜的奖品。这样学生在比赛中不仅获取的是自己的荣誉,更获取了团队的荣誉,对于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具有积极的培养作用。竞赛的模式还有利于营造一个良好的课堂氛围。很多学生都认为体育课上只有汗水和泪水,但是在趣味性的田径体育课程中除了有汗水泪水更多的是笑声。此外,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在竞赛模式教学中要合理分配不同团体的成员。在团体分配中不能够将所有素质好的学生都分配在一个团体中,否则很容易造成不公平的现象。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学生的运动积极性来进行合理的分组学习。
第四,加强实践活动。运动并不仅仅是在课堂上完成的,更是融在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中。教师将趣味性的田径运动引入到初中体育课中不仅要注重理论知识的教学,还要积极开展一些实践活动。例如在课下的时候,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去组建自己的团队,让兴趣相投的学生可以找到自己的组织。此外,教师要积极开展实践运动比赛,邀请学生、家长都积极参与到其中,让学生在运动中感受到乐趣,同时提高自己的身体素质。为了激发学生参与实践活动的热情,教师也要积极准备一些丰厚的奖品。实践活动对于学生的运动来说更具有实际的意义,运动并不是说一说即可,必须要身体动起来才算运动。教师也可以引导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去参加一些趣味性的田径比赛,去到其他学校认识更多的学生,让运动不再成为学生的负担,而是成为学生交朋友的一种手段。这样,学生在实践活动运动中不仅提高的是自己的身体素质,还能提高自己的沟通表达能力、交流能力,由内而外呈现出一种运动美。
(三)改进教学评价方式
教师的教学评价方式也会影响到体育课程的教学质量。传统的评价方式更多的是以学生的运动技巧和出勤率来定学生的体育成绩。一般来说,教师认为学生的体育成绩越高,学生的身体素质会越高,学生的体育课程学习质量就越好。但这种评价模式过于片面,教师无法真实了解到学生的运动情况,而且这种评价也会导致学生的学习过于片面。体育课程并不仅仅是为了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更在于让学生在运动的过程中提高自己的团队合作能力、思维能力、实践能力等。教师在评价过程中也应该将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能力融入评价体系,对学生进行综合的评价。通过对于学生表现评价,教师才能积极进行改进,才能不断提高趣味田径运动教学的质量。评价的目的并不是为了将学生分等级,而是为了了解到教学中的不足之处,以使教师与学生之间都能够相互进步和相互监督,从而真正提高课程教学质量。
三、结语
体育课程在学生的学习和成长过程中都是必不可少的课程,对于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心理健康都具有积极的影响作用。而且,学生的成长机会只有一次,若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愿意参与体育锻炼,不仅影响的是学生的成绩,更重要的是使学生不能打下一个良好的身体基础。教师将趣味田径引入到体育课中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够提高体育课程的教学质量。而且,趣味田径对于学生的锻炼也是全方面的,可以锻炼到学生的身体素质、团队合作能力、思维能力等。总之,将趣味田径引入到初中体育课中能够有效提高课程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杨守仙.趣味田径在体育课教学中的有效运用[J].中学教学参考,2011(6).
[2]沈杰.趣味田径教学法在初中体育教学中的应用[J].田径,2016(3).
[3]施卫星.以趣味田径教学法构建初中体育教学[J].田径,2016(9).
[4]刘玉斌.浅谈趣味田径教学法在初中体育教学中的应用[J].情感读本,2017(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