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行动导向的职教课程标准开发与应用

2021-04-07毕树沙

江苏教育·职业教育 2021年1期
关键词:课程标准课程改革职业教育

【摘 要】职业教育课程标准开发与使用存在体系不完善、使用不规范、实施条件不具备等亟待解决的问题。要坚持分级分类导向,建立和完善中高本衔接的职业教育课程标准体系,围绕典型工作任务或职业活动开发课证融通的职业教育专业课程标准。瞄准标准化,开发具有较强可操作性的职业教育课程标准。“对标”加强课程教学资源建设,提供贯彻落实课程标准的条件保障;“对标”加强教师培训和教研活动,提升教师执行课程标准的能力。

【关键词】职业教育;课程标准;典型工作任务;职业活动;课程改革

【中圖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21)04-0065-04

【作者简介】毕树沙,湖南省教育科学研究院(长沙,410005)副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职业教育课程。

职业教育课程标准是为职业院校教与学提供详细指导的文件,是职业院校教学实施的直接依据和人才培养方案的核心要素。课程标准的质量及其在课程教学中的贯彻落实程度直接影响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质量,必须注重发挥其在职业院校课程改革中的引领作用。

一、职业教育课程标准开发与使用还存在比较突出的问题

(一)职业教育课程标准体系不完善

一是“国标”开发虽然取得了阶段性成绩,但标准数量不足,引领作用尚未充分发挥。2017年开始,教育部职业技术教育中心研究所组织70多位专家,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通过精心研制、修改完善和专家审议,研制了《中等职业学校数学课程标准》等5个课程标准。2020年年初,这5个课程标准经国家教材委员会学科专家委员会审议和复核,由教育部发布。但中职学校公共基础必修课程中,还有政治、历史、英语、艺术等课程标准尚未出台;高职公共基础课程特别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国家标准仍然缺位。与此同时,如何贯彻落实已发布的5个课程标准,以及如何开发专业课程的“省标”和“校标”,各地各校尚在探索阶段。

二是“省标”建设进程缓慢。近几年,江苏、山东等少数省份发布了中等职业学校部分公共基础课程标准、个别专业核心课程标准,但省级职业教育课程标准体系尚未建立。随着各地陆续发布区域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深入推进职业教育改革,越来越多的省份开启了加快职业教育课程标准建设的进程。比如,湖南明确要求中职、高职院校加强课程标准建设,遴选一批省级优质课程标准,并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技能考核标准公开的同时,逐步推进课程标准公开。

三是“校标”大批量建设,但整体水平偏低。职业院校教学诊断与改进工作要求在学校、专业、课程、教师、学生五个层面建立运行诊改机制,其中课程层面的质量方针和目标是课程建设规划诊改和课程标准诊改,有力推动了职业院校课程标准建设取得实质性进展。当下其实绝大部分高职院校、大部分中职学校都开发了课程标准,但很多校级课程标准还不够“标准”,集中表现为与职业教育作为类型教育的教学改革方向不适应。比如,专业课程标准教学内容与要求中的学科教学倾向仍然比较明显,没能很好地把握技能人才成长规律和职业教育教学规律;标准化程度不高,考核标准尤其薄弱,既不明确也不具体,大都缺乏操作性。

(二)职业教育课程标准使用不规范

一方面,职业院校教师对课程标准的重要性普遍认识不够,相当数量的教师不了解任教课程的标准。例如,《中等职业学校数学课程标准》等5门课程标准已发布大半年,但仍有一些教师对“国标”的要求不甚了解,完全没见过或不知道教育部已发布本门课程标准的教师也个别存在。在职业院校轰轰烈烈的课程标准开发大潮中,少部分教师特别是新进青年教师参与度较低,对校级课程标准的开发过程及其在课程教学中的作用缺乏清晰的认识,不能深刻理解标准,为“校标”的有效使用埋下了隐患。另一方面,大部分教师在课程教学中“对标”不够,造成课程标准与课程教学两张皮。职业院校教师是课程开发的主体,他们要“用教材”教学,而不能简单地“教教材”。但长期以来,很多职业院校教师认为上课就是“教教材”,把课程教学内容简化为教材内容。这种刻板的观念和行为导致的严重后果就是课程教学中“架空了”课程标准——把教材当成课程教学的唯一依据,把课程标准当成了摆设。比如,教师普遍反映“教材内容太多,课时不够”,这其实就是典型的“唯教材论”。

(三)职业教育课程标准实施条件不完备

总体来说,当前职业院校教学条件已经显著提升,但整体水平与实际教学需求相比仍然不高,相当数量的中职学校以及一些高职院校(主要是民办、行业和欠发达地区院校)基本办学条件还处于达标边缘。比如,中职生均图书不少于30册、高职生均图书不低于60册的基本办学条件,很多学校至今都未达标,直接影响公共课程和专业拓展课程的教学实施;随着高职扩招,高职院校生均科研仪器设备数量增速放缓,一些地区出现下降。具体到课程来看,高职院校大部分课程教学条件具备但不完备,少部分课程难以“对标”开出,中职学校情况还要差一些,导致课程标准贯彻落实难。

二、职业教育课程标准开发要基于行动导向

(一)坚持分级分类导向,建立和完善中高本衔接的职业教育课程标准体系

一是分级开发国、省、校课程标准。省级层面,职业院校可对接“国标”,根据本省、本校实际,按照“校标”不低于“省标”、“省标”不低于“国标”的标准开发省级课程标准、学校课程标准,贯彻落实教育部发布的课程标准,同时“省标”“校标”要对“国标”相关内容进行适当的具体化。比如,根据区域和学校人才培养需要选择具体的限定选修课程,并设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劳动教育等教学安排;根据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战略、文化特色以及本校专业特色、人才培养特色等积极开设选修课程。二是分类开发公共基础课程、公共选修课程、专业核心课程、专业拓展课程标准。要深入研究职业教育课程体系的序化问题,进一步理顺各门课程在课程体系中的性质与定位,为各类课程标准开发指明方向。所有中职公共基础课程、高职思政课程都应有国家标准,具有省域特色的公共选修课和本省学校开设较多的专业核心课程都应有省级标准。三是衔接开发中、高、本层次职业教育课程标准。各级各类职业教育课程标准开发要充分考虑技术技能人才的衔接培养,关键是明确职业教育不同学段课程要求的核心素养,以此服务不同层次技术技能人才学历提升、就业和职业发展等多种成长需求。此外,还应鼓励高职院校通过国际合作,开发与国际先进标准接轨的国际化课程标准。

(二)围绕典型工作任务或职业活动,开发课证融通的职业教育专业课程标准

国家大力推行1+X证书制度,要求职业院校专业课程与X证书融通,其目标是学生通过专业课程考核就应该能通过相应证书考试,反之,学生获得某个证书考试就可以认定获得相应课程学分。要实现这个目标,就必须找到职业教育课程教学和X证书考试共同的载体,那就是行动导向的教学,因而必须基于行动导向开发职业教育课程标准。基于行动导向的课程设计可围绕典型工作任務或者职业活动展开,一般来说,前者适合偏向与物打交道的生产类专业,后者适合偏向与人打交道的服务类专业。以围绕典型工作任务为例,职业教育课程标准开发应抓住三个关键:一是遴选典型工作任务。一般来说,一个职业岗位通常包括10~15个典型工作任务。遴选典型工作任务的关键在于识别,即从职业领域纷繁复杂的岗位工作中剖析、选取、序化出具有一定综合性、能够聚集多个相近技能点的工作任务。二是围绕典型工作任务重构专业课程体系。职业院校对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要按照能力递进的理念,构建“公共课、专业基本能力课、岗位核心能力课、拓展课、顶岗实习”纵向分层递进的课程体系。对于重构专业课程体系来说,要厘清不同典型任务之间内在的逻辑关系,从而明确课程之间的相互关系,如哪些为前置课程、哪些为后续课程。三是实现典型工作任务教学化。典型工作任务本身并不适合直接作为课程教学内容,它只是教学内容确定的基础。职业院校要使典型工作任务成为教学内容,不能直接遵循职业工作逻辑,而应遵循技能形成规律和职业教育教学规律,对典型工作任务进行教学化处理。课程教学内容可按照较易训练项目、复杂训练项目、综合训练项目的层次横向分级编排,每一级由若干教学模块组成。具体来说,每个教学模块的形成,要经过提取教学任务、制订教学方案、设计教学情境、建设课程资源等过程。

(三)瞄准标准化,开发具有较强可操作性的职业教育课程标准

一是课程标准体例框架要统一。课程标准必须涵盖课程性质与定位、教学目标、课程设计、教学内容与要求、课程考核等内容,具体的体例框架可有不同,但具体到某个学校,各门课程标准的体例框架应统一。笔者认为,职业院校可按照“课程概要、课程定位、教学目标、课程设计、教学内容、教学实施、考核标准、其他(如引用的技术规范、有关问题说明)”等项目设计课程标准体例框架。二是典型工作任务教学化描述要具体明确。至少要明确职业情境、专业技能、教学目标三个关键要素,回答学生在“何种条件下”、通过“何种操作”、掌握“何种技能”的问题。比如某课程标准中“熟悉数控机床上坐标系相关规则,掌握在数控机床上确定坐标系的方法”的描述就不够具体明确,可修改为“能在数控机床上建立笛卡尔坐标概念,并能在不同情境中用右手定则对刀具、工件正确定位”。三是“国标”“省标”“校标”应更为具体化。比如,对于教学实施和考核来说,“国标”“省标”提供指导性的教学实施建议、考核建议,“校标”要明确具体要求,弱化教师实施教学和考核的随意性,强化课程标准的规范性。

三、课程标准必须贯彻到课程教学行动中

(一)“对标”加强课程教学资源建设,提供贯彻落实课程标准的条件保障

职业院校要配齐语音室、计算机室、多媒体教室、理化实验室以及音体美专用场馆,提供不低于教育部规定的基本办学条件指标的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和图书,保障公共基础课程教学;深化校企合作,采取校企共建校内、校外生产性实习实训基地等方式,引进企业力量,共同提供典型的前沿技术、工艺教学急需的先进设施设备,保障专业课(实习实训)教学。各省份要加快出台《职业院校教材管理办法》实施细则,加强教材建设与管理,确保国家统编的中职思想政治、语文、历史课教材,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其他意识形态属性较强的教材,涉及国家主权、安全、民族、宗教等内容的教材进课堂。与此同时,加强省级规划教材建设,引导职业院校开发校本特色教材,积极开发工作手册式、活页式教材及线上配套教学资源,打造适应行动导向课程教学需求的立体化课程资源。

(二)“对标”加强教师培训力度,提升教师执行课程标准的能力

各地要在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升计划中单列课程标准开发与使用的专项培训项目,提升教师对任教课程标准的认识水平以及教学行动的基本把控能力。职业院校要组织以课程标准开发与使用为主题的校本培训,可采取按课程团队分组教学、任务式培训的方式,发挥教师主体作用,在培训过程中有针对性地优化课程标准,形成对标教学的框架性方案。省级和地市级教研机构要围绕课程标准组织教研活动,指导教师准确把握课程教学要求,做好教学设计,规范编写教案,开发和使用立体化教学资源,推动课程教学改革。

(三)“对标”加强课程教学评价,提高教师执行课程标准的主动性

省级教育行政部门采取不定期的方式,市级教育行政部门采取定期的方式,每学年对职业院校的课程标准、授课计划、课堂教学质量等进行视导,指导区域内中等职业学校开齐国家规定的公共基础课,开足规定学时。各地的学生学业水平测试工作要与贯彻落实“国标”统筹推进,比如,江苏开展的中职学生学业水平考试、湖南开展的中职公共课普测等工作,要“对标”组织开展。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可组织开发或遴选认定一批省级优秀课程标准,以此保证省域内职业教育课程标准的整体水平,并引导职业院校根据本校实际开发更高标准的校级课程标准。职业院校要对课程标准和教学计划执行情况、课程设计与课程实施质量、课程资源建设状态、课程实习实训条件保障情况等进行常规检查,并建立奖惩机制,细化奖惩措施。

猜你喜欢

课程标准课程改革职业教育
广州市教育局邀请专家深入解读《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
关于开辟版块答疑解惑的通知
新课程标准下的计算教学怎样教更有效
“动能教育”模式下的工匠人才培养路径研究
论七年一贯制体系下本科学科建设中职业教育的重要性
“双创”形势下高职财务管理课程改革探索
刍议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有效性
基于创意的对口单招色彩课程改革突破点研究
校企协同实施高职专业课程改革的实践研究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PLC应用技术》课程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