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改革下初中英语高效课堂的和谐构建
2021-04-07苟艳玲
苟艳玲
摘 要:新课程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要求教师转变自身的角色,由学生学习的教育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促进学生参与课堂,做课堂的主人。新课程改革对教师提出了更多的要求,希望教师关心爱护所有学生,尊重学生差异,认识到学生是独特的人,所以对待学生要分层教学。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初中学生因为学习压力大,教师任务重,所以没有很好地贯彻新课程改革提倡的内容,教学过程中仍存在很多问题。故在分析英语教学过程中现存问题的基础上,具体阐述如何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和谐构建初中英语高效课堂。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初中英语;高效课堂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21)12-0159-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1.12.079
建立高效课堂是每个教师都应关注的教学任务,但是更重要的是构建高效课堂的路径,它需要教师反思自己的教学思路、教学方式、教学手段,改进自己的教学内容,提升自身的综合水平,为学生带来更好的课堂体验。
一、初中英语教学过程中现存的问题
(一)忽略学生参与过程
课堂是由教师和学生互动构成的教学活动,需要教师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学生注重自身的参与,但是在实际实施的过程中,教师往往会忽略学生的参与,觉得学生的参与不重要。因为英语在学生的日常生活中有很重要的作用,在中考的分数比例比较大,是一门主科目,所以教师希望学生都能考上一个好高中,希望将更多的知识传递给学生,所以在讲课的过程中会过分放大自己的作用,缩小学生的参与过程,学生不需要有自己的思考,仅仅跟着教师的步伐就行,做个乖学生。教师和学生之间缺乏良性的互动,师生互动的方式主要是通过问题的设置,学生回答,但是在实际的过程中,教师很少提问,因为课堂时间是有限的,所以教师希望自己运用好每分每秒,教师提问不是为了激发学生参与课堂,主动思考问题,而是为了拉回学生的注意力,让他们认真听课。教师没有去考虑班级学生的接受程度,一味地进行填鸭式教学,学生也没有办法很好地消化,所以课堂效率低下。
(二)教学方式单调无聊
英语知识点比较琐碎,又是一门外语科目,其逻辑体系与中文不同,学生从发音到书写的整个过程中都会遇到很多的困难。所以教师应该循序渐进,尽量简化英语的知识点,注重知识之间的联系,突出学习的重点,让学生更好更快地接受知识。初中生的思维已经有了一定的发展,教师要根据他们的心理特征将自己的教学过程尽量丰富化,启发学生的英语思维,但是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的教学方法单调无趣,就是进行填鸭式教学,学生很难集中注意力。而且因为教师人数有限,不能每个班都专门配备一个英语教师,很多时候教师需要教学多个班级,自身的教学任务重,就会忽略备课的重要性,所以在备课时不会仔细钻研教材,了解教材的三维目标,加上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网络上优秀的教学教案也十分丰富,有些教师会直接复制,没有仔细研究其中的内容。
(三)教学内容枯燥重复
英语课本主要是为了锻炼学生的视听说能力,所以在课本中每一单元的形式都是一样的,但是他们的侧重点不同,培养学生的能力也不同,但是教师在教学過程中没有仔细考虑章节之间的差异,就想着让学生学会这些内容,所以在备课过程中忘记了研究不同的教学方法,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于每一章节的学习,教师都是按部就班,一步一步进行,讲单词,背单词,听对话,讲对话,练习对话,每节课都是如此循环往复,学生觉得没有新鲜感,调动不起学习兴趣,不愿意参与其中。
(四)忽略学生学习情况
每个学生都是独特的人,他们每个人自身接受新知识的能力不同,所以在学习的过程中,有的学习比较快,有的学习比较慢,很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没有考虑到每个学生的个体差异,在教学过程中教学节奏紧张,学习程度比较差的学生没有办法很好地跟上教师的节奏,长此以往,学生落下的进度会越来越多,然后学习成绩持续下降,慢慢对英语产生抵触心理。而且教师在上课进程中不注重学生学习学情,在讲课的时候就无法有效地突出学生想要学习的重点,只是自身认为的重点,所以存在着学生学习需求与教师实际教学过程中错节的现象,教学效果不佳。
(五)哑巴英语现象严重
英语学习不仅仅是为了应付考试,最重要的是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让学生可以掌握第二外语,能够进行日常的交流。但是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注重与考试相关的内容,考试不考学生开口说英语的能力,只注重学生的听力和书写能力,所以在日常教学活动中,课本中有关英语口语锻炼的内容都被教师跳过,学生没有开口说英语的机会,课堂氛围压抑,大家不能进行有效的交流,学生只会写,不会说,哑巴英语的现象严重。
二、新课程改革下初中英语高效课堂的构建策略
(一)认真备课,高效课堂的基础
教材是教师开展教学活动的基础,教师不能信口开河,盲目地为学生讲解英语知识,所以想要建立高效课堂,需要教师注重备课的流程,阅读英语教材,了解每章节之间的内在联系,通过学习课本的内容框架,设置建立完整的教学体系,注重了解教材中每节课的三维目标。教师只有深入钻研教材,才能有效地设想教学环节,这门的课的难点重点在哪里,学生会在哪里产生疑问,他们的疑问点会是什么,他们的疑问如何运用本节课的知识进行讲解,与前面的知识与后面的知识有哪些联系,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构建英语学习体系。在教案设计的过程中,思考如何与他们进行有效的互动,才能让课堂的效能发挥最大化,通过对教学过程的不断设想,丰富自己的备课内容,为课程的正常开展做好铺垫。教师也要认真准备教学课件,简单明了地展现教学内容,帮助自己梳理教学流程,学生也可以更加清晰地看到教学的重点难点,教师要注重加强自身的学习,不断学习如何让课件更加清晰简洁,不要太花哨,分散学生的注意力,网上有很多优秀的教学资源分享,教师可以进行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教学课件。
(二)创新方法,高效课堂的手段
我们常常说没有目标,我们就会迷失方向,在学习过程中也是,如果不采用合适的教学方法,我们就无法建立高效的英语课堂,所以教师要好好思考如何综合运用新课程改革强调的方法来完善我们的教学环节,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参与其中。在课程伊始,我们就要抓住学生的学习兴趣,思考如何营造一个良好的教学开端,让学生积极参与其中。我们可以运用新课程改革中提到的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相关的情境,为学生营造良好的氛围,置身其中,思考相关的问题。兴趣是学习的第一驱动力,学生处于初中阶段,求异心理开始发展,所以想要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需要教师注重运用情境教学。传统的教学方式中,教师单枪直入,学生刚刚经历过课间休息,状态一下子调整不过来,教师要给他们一个缓冲的时间,促使他们进行英语课程的学习。教师通过创设相关的情境,比如故事情境、问题情境、生活情境,使学生有一个了解本节课程的阶段,在这个阶段中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对所学的知识产生好奇,自然而然地就参与到课堂的学习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运用问题情境,这是师生互动的主要方式,教师通过抛出问题,使学生进行有效的思考,提高英语思维能力的发展。教师在设置问题的时候应该注重问题的有效性,问题不是为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而是为了促进他们的综合能力发展,所以教师认真地根据教学内容进行设计,同时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问题不要太难,也不要过于简单,学生脱口而出,没有思考的环节也不行,所以要难度适中。教师可以研究中考的英语题目设置,思考他们的问题逻辑体系,运用这种思维方式对学生进行提问,让学生熟悉这种问题模式,可以方便他们更好地提高英语成绩。
(三)创新手段,高效课堂的辅助
随着我国科技的发展,互联网已经普及,多媒体信息技术已经在很多学校广泛运用,教师要好好地利用这种新型技术来丰富和完善自己的课堂教学形式。传统的黑板书写对于学生来说没有吸引力,学生就会跑神,小动作不断,而且英语句子比较长,教师书写比较费时间,对于每节课都很宝贵的初中生来说,这种方式不太有效。所以教师要与时俱进,充分利用现有多媒体资源,向学生展示课件,课件中重点内容会进行加粗,以加深学生的视觉记忆,无形中促进学生的学习。而且英语很重要的就是听说能力的发展,这也是很多学生的弱项,運用多媒体可以引入音频、视频,简化教学流程,学生更容易了解他们在听什么,不仅可以促进学生对于英语知识的理解,而且可以缓解学生对于英语的恐惧,增强学习英语的信心。教师要结合单元内容,寻找合适的资源,通过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使学生学习兴趣不断增加,参与课堂的积极性提高,从而推动高效课堂的建立。但是教师要认识到多媒体只是一种辅助手段,不能完全代替教师的作用,所以教师要合理运用、合理规划各种资源的播放时间,不要本末倒置。
(四)尊重学生,高效课堂的核心
新课程改革强调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关心爱护所有学生,教师应该转变自身的想法,不要把学生仅仅看成自己的教学对象,他们也是我们的关心对象,我们要与他们建立良好的关系,在课下与他们进行有效的交流,了解他们的日常生活状况,在课上对学生一视同仁,让他们都可以平等地参与进来,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表现机会。教师与学生要形成亦师亦友的感觉,学生也会更加尊重教师,更加喜欢教师所教授的英语课程,教师也会更加认真地讲解英语知识,两者之间形成良性互动。
高效课堂的建立不是一蹴而就的,尤其是对学生来说很难的英语,他们需要一段时间进行适应,所以需要教师投入更多的精力,帮助他们进行有效的学习。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认真备课,创新教学方法,改进教学手段,转变教学思想,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促进学生参与课堂,推动课堂逐步高效。
参考文献:
[1]刘淑萍.新课改模式下初中英语高效课堂的和谐构建[J].中华少年,2017(12).
[2]卢文芳.新课改模式下初中英语高效课堂的和谐构建[J].校园英语,2018(10).
[3]吴超影.新课改模式下初中英语高效课堂的和谐构建探析[J].未来英才,201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