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语文教学中作文互动情景教学路径浅探

2021-04-07郭刚

学周刊 2021年12期
关键词:作文教学小学语文

郭刚

摘 要:作为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难点——作文教学,无论是对小学生的语言组织表达能力,还是规范书写能力,要求都比其他教学内容要高得多。也正是因为这些要求,使得小学语文教师无法有效提升作文课堂教学的效果。基于此,小学语文教师在进行作文教学时,应以小学生的实际学习理解能力为依据,结合作文教学内容,通过互动情景教学,加强学生对写作知识的理解,有效提升学生的写作水平。

关键词: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互动情景教学;路径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21)12-0145-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1.12.072

一直以来,作文教学都是语文教学中的难点,也是重点。小学生由于年龄小,思维发展不完全,在进行作文写作时,只是拼凑文字,来完成字数要求[1]。这使得小学生的作文没有灵魂,无法将自己的情感表达融入作文当中。基于此,小学语文教师应当在写作教学中利用互动情景教学方式,创设出轻松和谐的语文教学氛围,加强作文教学的生活化,实现写作教学效率的有效提高。

一、互动情景教学

(一)师生之间的情景互动

在情景互动教学中,小学语文教师要想实现对情景的创设,首先需要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充分的了解,从语言运用和思维模式方面创设作文互动场景,鼓励学生积极地交流与表达。比如,教师可以设置与父母相关的话题,引导学生举出一些与父母互动的生活实例,表达自己对父母的情感以及对来自父母关爱的感受等。教师还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上阅读一些与父母相关的优秀文章。通过这些方式,启发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灵感,鼓励学生敞开心扉,以此来实现学生对自己情感的有效表达[2]。

(二)学生与家长之间的情景互动

由于小学生年龄尚小,心智并不成熟,因而在小学生的成长过程中,家长起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孩子的成长离不开家长的教育。然而事实上,许多家长往往忽略了与孩子的沟通交流,无法对孩子的学习产生积极的影响。基于此,家长要认识到自己对孩子的影响,对孩子的成长给予关注,多与孩子进行情感交流。这样,教师对学生进行的表达与父母的真情实感的写作教学指导才能发挥作用。而且,真情实感往往通过具体的生活细节表现出来,这就需要学生关注生活,关注与父母互动和交流时的具体情景。家长要创造与孩子交流沟通的机会,以此启发孩子关注生活,并鼓励孩子体会平淡生活中的点滴感动,实现对孩子正确人生观和积极情感体验的培养。

(三)学生在生活感受之中的情感互动

许多学生之所以写不好作文,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不善于对生活进行细致观察,也无法对生活中的点滴细节进行感受,更是无法体会到其中所蕴含的真实情感[3]。这就需要学校和家庭的共同努力,通过情感互动培养学生对生活的感受能力,使他们能够体悟生活中的情感价值,并积累生活中丰富的写作素材,在具体写作实践中,达到高效运用写作素材的效果。

二、作文互动情景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重视程度不够

在目前的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互动情景教学并没有引起人们足够的重视,很多学校和教师也缺乏对互动情景教学的实际应用。就算有些学校和教师会利用互动情景教学法来开展教学活动,但是由于所设计的情景与实际教学内容并不相符,无法达到预期的效果。另外,许多学校因为不重视互动情景教学,缺乏必要的硬件投入,使得情景教学缺乏必要的设施和教学场地,导致出现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效率过低的情况。

(二)教学方法相对单一

大多数小学语文教师受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缺乏创新教学方法的意识,无法进一步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这也导致在运用互动情景教学法时,无法有效发挥其优势,教学效果差强人意,这也使教学目标无法落到实处,学生的学习质量也受到影响。

(三)教学评价较为单一

在评价作文教学效果的过程中,许多教师只是对作文的写作结果进行评价,而忽视了对学生写作过程和作文内容形式的评价。这样单一的教学评价标准,不仅无法让学生发现并改正自己作文中存在的不足之处,也忽略了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为了改变这一情况,小学语文教师要有效利用作文互动情景教学法,对学生的写作准备、写作过程以及写作内容形式进行评价,而且在评价的过程中,将教师评价、学生互评和学生自我评价相结合。如此方能使评价方式丰富多样,促进作文互动情景教学效率的提高,从而实现学生写作能力的增强。

三、作文互动情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教学策略

(一)对学生写作取材于生活进行引导,将写作教学的生活化进行增强

学生个体自我价值以及社会价值的高效实现也是人文教育当中最为关注和重视的内容,能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学生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观、价值观与社会观。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应当引导学生,写作素材要从生活中来获取,培养学生生活化的写作观念。教师还要在语文教学中渗透人文精神,并利用现实生活中的實际事例和素材拓展学生阅读视野,如此,不仅可以增强小学生作文的生活化水平,还能够达到有效提升学生人文精神水平的目的。以《妈妈睡了》这一教学为例[4]。在现如今的教育当中,教师格外重视对学生感恩之心的培养,母亲对孩子的爱是人类社会中最无私、最伟大的情感,母亲对孩子的无私付出是小学生进行写作的好素材。因而教师在进行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时,可以让学生以“我的妈妈”为题目进行写作,然后引导学生对日常生活中妈妈的一举一动进行细致观察,并让学生充分感受妈妈给予自己的关爱,最后将其用文字表达出来,进行作文创作。这样的创作,会使学生觉得有话可说,可以将母爱的伟大充分地体现出来。除此之外,教师还要让学生思考,面对母亲这样无私的关爱,该如何去回报母亲。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增强作文的生活化程度,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从而促进学生人文精神的发展。

(二)对学生的精神情感进行培养,实现语文作文教学情感渗透的增强

其实作文也是一种文学创作形式,而文学创作是人们表达内心情感的重要方式之一。因而小学语文教师可以将人文精神有效地渗透进写作教学中,并在这个渗透过程中,充分发挥情感表达的作用和效果,以此来引导学生在作文写作中将自己的真实情感表达出来。然后,教师还需要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积极向上的情感表达能力,以此实现学生对自我价值的充分认可,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当然,在这一系列的过程当中,教师首先要促进学生情感表达能力的提升,如此方能引导学生在作文当中表达积极向上的情感,从而进一步实现培养学生乐观向上人格精神的效果。例如,教师在对《和时间赛跑》这一课进行教学时,就可以先对文章的结构、作者对外祖母的思念以及时间珍贵的不可逆性等进行全面的分析,以此来对学生进行积极的引导,教导学生要珍惜时间,使学生能够对“和时间赛跑”的真正含义进行充分的理解。而在讲解完课文之后,教师可以让学生以“和时间赛跑”为题,写一篇300字左右的文章,并要求学生将自己利用时间的方式、对时间的独特看法以及时间对情感意识的作用等通过文章真实地表达出来。

(三)对学生的创造热情和思路进行激发,实现写作情景的创设

学生在小学阶段由于年龄尚小,对一切新鲜事物都有着好奇心,性格大多也活泼好动,因而在实际的课堂学习中,很难长时间高度集中注意力。在这样的情况下,学生很容易出现写作思路缺乏的现象,在写作时无话可说或一味拼凑字数,造成作文质量过低的局面。基于此,小学语文教师可以利用音乐、影视资料等创设良好的写作情境,也可以引导学生通过换位思考,将自己置于具体的写作角色中,这样不仅可以创设出生动和谐的语文写作教学情景,还可以为课堂教学构建出良好的师生互动教学关系,激发学生的写作灵感和写作思路,达到有效提高语文作文质量和写作效率的目的。譬如,教师在要求学生以“我眼中的司马懿”为题写一篇300字左右的作文時,就可以先播放《大军师司马懿》的相关影视资料,让学生对人物的外貌、性格和主要事迹等进行初步的了解,进而激发学生的创作灵感,并让学生通过写作提纲的形式梳理完整的写作思路,从而有效增强学生的写作效率。

(四)结合写作和实践活动,实现写作教育社会实践性的加强

小学阶段是学生进行写作学习的初始阶段,在小学写作教学中,教师首先要将现实生活融入写作材料当中,以此让学生明白,写作内容要具备真实性。然而小学生由于年龄小,生活也比较简单,因而缺乏生活经历。基于此,为了防止小学生在写作时出现杜撰或者是直接进行抄袭的行为,教师应该组织和开展一些社会实践活动。在这个过程中,小学语文教师可以对学生加强社会实践性教育,将学生的写作学习和社会实践活动结合起来,为学生开展如看望留守老人、参观烈士陵园、进行义务劳动等各种大型集体类社会实践活动。通过组织和开展这样的社会公益活动,不仅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丰富学生的社会经验和阅历,还可以相应地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让学生在写作时有话可说。

总而言之,小学语文教师要想使语文写作教学具备实效性,就应当利用作文互动情景教学方式来进行作文教学。如此方能使小学生的视野得到开阔,增强小学生的知识积累,丰富小学生的生活体验,让小学生在写作中写真事,抒真情,真正实现写作教学效率的高效提升。

参考文献:

[1]朱桂凤.小学语文教学中作文互动情景教学策略[J].小学生作文辅导(读写双赢),2019(11):53.

[2]吴美娟.小学语文教学中作文互动情景教学策略[J].小学生作文辅导,2016(6):38.

[3]杨雪危.小学语文教学中作文互动情景教学对策分析[J].科教导刊(电子版·中旬),2016(12):83.

[4]李艳敏.小学语文教学中作文互动情景教学策略分析[J].文理导航(下旬),2017(7):15.

猜你喜欢

作文教学小学语文
高中语文个性化作文教学初探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快乐向上的心理健康教育
网络视域下初中作文教学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