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道德需求视角的小学德育效果提升策略研究
2021-04-07关伟辉
关伟辉
【摘要】道德需求理论强调,学生的道德需求其不仅是德育过程的起点,而且在德育中具有强大的内生力量。开展小学德育教学,有利于培养与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教育,促使学生形成优良的行为习惯,增强自己对法治的认识。为有效提高教育效果,应采取完善小学德育工作的教育方法、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增强德育活动与实际生活的关联性及将德育活动作为载体,丰富校园文化生活等策略,开展小学德育。
【关键词】道德需求;德育;教育效果提升
近年来,伴随着新课改进程的不断加快,国家非常重视学生的德育。所以为了提升学生的德育水平,我国各个学校均结合学校学生的具体状况开展了德育工作。然而伴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提升,知识与物质文明的增多,部分消极的思想对学生造成很多不利影响,在一定程度上这些消极影响严重阻碍了小学德育工作的顺利进行。因此,快速提升小学德育工作的实效性是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
一、道德需求的概述
道德需求实际上就是人类一种本质性需要,其和德育工作之间存在紧密联系,其不仅是德育工作开展的入手点,而且还在德育工作开展过程中具有强大的内生动力。所以,这就需要改变德育观念,激起学生道德需求;创新德育内容,符合学生道德需求;更新与优化德育方式,激发学生道德需求;拓展德育路径,使学生道德需求得到满足;健全德育机制,鼓励学生道德需求。所以这就需要将得到需求作为理论依据,探索提高小学德育效果策略。
二、小学德育的作用
小学是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主要阶段,鉴于我国当前高素质复合型人才培养和发展目标,与以往教育教学模式相比,在现代教学背景下,非常有必要提升小学德育的效果。小学德育教学活动开展过程中,经过全面实行德育教学活动,可以指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是非观念,协助学生增强提高自身的道德素养,进而为我国培养更多的复合型人才。总而言之,德育教学作为小学教育工作的主要构成内容,提升小学德育实效性可以有效的增强这一工作内容的功能效用,从而促进小学教育事业的健康稳定的可持续发展。
三、道德需求视角下小学德育效果提升策略
小学德育活动进行期間,需要对小学生德育效果的提高引起高度重视,这就需要采取以下几个方面的教学策略:
(一)完善小学德育工作的教育方法
尽管小学生具有较差的自我教育能力,但是若可以熟练掌握自我教育遵循的规律,在教学过程中依然可以发挥较大的功效。在开展德育工作过程中,学生的自我教育过程实际上就是学生养成良好德育素质的过程。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中根据学生的特点因材施教,才能够增强学生自我教育的能力。同时在德育中需要让学生占主要地位,把社会生活中的具体问题与德育教学进行系统整合,让学生真正了解德育教学和生活之间存在的密切关系。例如,教师在讲解《生活中的垃圾》这节课的内容时,首先要求学生表述自己的想法,接着指导学生思索垃圾对人们的日常生活产生的不利影响。最后还需要让学生积极思考,垃圾具有的价值。这样可以提升学生主动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在一定程度上增强学生的道德意识,这是学生在实践中得到的真实感受,并不是教师强加给学生。另外,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过程中还需要让学生融入大自然,切实到社会中实践。同时在上课过程中需要结合小学生自身具有的特征,采用以情感人的方式为学生灌输德育思想。
(二)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近年来,随着新课改进程的不断加快,使课堂教学方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改变,同时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广泛应用实验、讨论等方法,由于在核心素养背景下,需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并不是让学生被动的学习。想要提升德育课堂教学实践的实效性,需要教师在教学期间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调动学生思考问题的积极性与主动性,采取交流、讨论等方法扩散学生的思维,最后就可以使学生在一个非常优良的学习环境中得以发展。因此,教师在德育活动开展过程中,需要改变自身的角色,在教学期间主动为学生创设轻松、和谐的学习环境。比如,教师为学生讲解《诚实与守信》这一节课时,不能仅为学生讲授诚实守信的重要性,同时还需要为学生营造与内容相关的教学情境。在这个期间可以要求学生之间进行交流与沟通,通过采用这种方法告诉学生诚实守信具有的价值,最后可以使德育教学的实效性得到有效保障。这样可以看出,在道德需求视角下的德育活动,想要提升其实效性,需要全面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不再被动式听课,使学生在良好学习环境中得到全面发展,最后在道德需求视角下,达到提升德育实效性的目的。
(三)增强德育活动与实际生活的关联性
小学教学活动开展过程中,教师需要重视德育活动和实际生活之间的联系,比如,将生活中的实际案例引入课堂教学中,从而有效开展德育活动。如此一来既可以依靠生活事件降低德育知识的学习难度,协助学生有效的学习德育内容,同时还可以指导学生感受到德育知识和实际生活之间存在的关系,进而逐步指导学生利用自己所学的知识处理实际生活中遇到的问题,推动学生身心健康的全面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小学德育的实效性。
(四)将德育活动作为载体,丰富校园文化生活
小学德育活动开展过程中,通过设置多种多样、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既能够使学生的课余生活具有趣味性,同时又能够使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得到进一步培育,陶冶学生的情操等,在这个过程中还可以使学生的品德、情感、性情及意志等得到质的提高,统一学生的知行,进而逐步成为德育的主要介质。学校需要为学生营造形色各异的校园文化生活,可以按照每个传统节日为学生举办主题月、主题周等活动,还可以举行各种学生喜欢的活动,按照季节的变化、学生的要求组织学生举行春秋季社会实践活动。学生身心健康想要得到全面发展,需要家庭、学校及社会这三种不同的教育环境,所以,学校不仅需要在校内为学生创设优良的学习环境,与此同时,还需要为学生提供充足的时间和空间,使学生可以有机会和社会、外校交流,为他们建立成长的平台。学校组织的各种活动除外,每个中队、每个班级等同样可以为学生举办各种活动,从而使学生的课余生活不再单一。
小学德育工作具有一定的复杂性,若要想提升小学德育的实效性,就需要三方(学校、家庭、社会)之间相互配合。对于小学德育工作开展过程中面临的一些难题,采用完善的策略,尽量提升小学德育的实效性,从而让小学德育满足时代快速发展的要求。
【参考文献】
[1]张黎.论提升农村中小学德育的实效性策略[J].读与写(上,下旬),2019,016(009):36.
[2]张春敏.新课程理念下中小学德育的实效性研究[J].文存阅刊,20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