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产国际代表马林在中国
2021-04-07蒋元文
蒋元文
马林,本名亨德立克斯·斯内夫利特,1883年出生于荷兰鹿特丹。他在阿姆斯特丹读完大学政治经济学课程后,从事铁路工人运动,1902年参加荷兰社会民主党。1913年,他奉命赴荷兰殖民地爪哇从事革命活动,帮助创建印度尼西亚社会民主联盟。1918年,他被荷兰殖民当局驱逐,后加入荷兰共产党。
1920年,斯内夫利特以“马林”之名出席共产国际第二次代表大会,当选共产国际执行委员。1921年,在列宁的推荐下,他来到中国,作为共产国际代表,出席了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他在中国工作近三年,在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和促进国共合作等方面,作出了重要贡献。
帮助建立中国共产党
中国共产党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随着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及其同中国工人运动的初步结合,以及一批接受马克思主义的先进知识分子的出现,建立新型的工人阶级政党被提上日程。
1921年3月,李大钊著文公开呼吁创建工人阶级政党。他指出:“中国现在既无一个真能表现民众势力的团体,C派(指共产主义派)的朋友若能成立一个强固精密的组织,并注意促进其分子之团体的训练,那么中国彻底的大改革,或者有所附托!”
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得到了列宁领导的第三国际(即共产国际)的帮助。1920年4月,经共产国际批准,俄共(布)远东局派遣维经斯基等人来华,了解五四运动后中国革命运动发展的情况,以及能否有条件建立共产党组织的问题。在华期间,维经斯基先后到北京、上海会见了李大钊和陈独秀等人,讨论建立共产党的问题,并帮助筹备建党事宜。
1921年6月初,共产国际代表马林和共产国际远东书记处代表尼克尔斯基先后到达上海,并与上海的共产党早期组织成员李达、李汉俊建立了联系。经过几次交谈,他们一致认为,应尽快召开全国代表大会,正式成立中国共产党。
当时,李达、李汉俊同在广州的陈独秀、在北京的李大钊通过书信商议,决定在上海召开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随即,他们写信通知北京、武汉、长沙、广州、济南和旅日的党组织,各派两名代表到上海出席会议。
经过准备,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于7月23日晚在上海法租界望志路106号(今兴业路76号)开幕,会址设在李汉俊之兄李书城的住宅内,共有13名代表出席,他们代表全国50多名党员。此外,马林、尼克尔斯基出席了会议。
会上,马林对中国共产党的成立表示祝贺。他介绍了共产国际的概况,并建议把会议的进程及时报告共产国际远东书记处。马林的讲话,对会议的召开及党纲的制定起到了一定的指导作用。
7月30日晚,代表们正在开会,一名陌生的中年男子突然闯入会场,环视一周后匆忙离去。具有长期秘密工作经验的马林立即断定此人是敌探,建议马上中止会议,大部分代表迅速转移。十几分钟后,法租界巡捕包围和搜查会场,结果一无所获。由于代表们的活动已受到监视,会议无法继续在上海举行。于是,代表们分批转移到浙江嘉兴南湖,在一艘游船上召开了最后一天的会议。
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宣告中国共产党正式成立。从此,在古老落后的中国出现了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行动指南,以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为奋斗目标的无产阶级政党。马林以其丰富的经验、高度的警惕性,避免了中国共产党的重大损失,他的贡献不可磨灭。
提出国共联合的主张
马林来中国的使命,首先是帮助成立共产黨,然后依据共产国际第二次代表大会的精神,在中国搞民主联合战线。可是,怎样搞联合战线?和谁搞联合战线?共产国际没有给马林任何专门的指示。
之所以没有其他指示,“是由于没有什么指示可给,因为只有伊尔库茨克局了解一些中国动态的情况”。同时,共产国际在联合的对象上存在分歧。“赤塔的俄国人坚信,为开展中国的民族主义运动而可以合作的人是吴佩孚,而不是孙中山。他们认为孙中山是个不切实际的梦想家。他们同意支持吴佩孚。”此外,刚刚成立的中国共产党也提出“对现有的其他政党,应采取独立的进取的政策……只维护无产阶级的利益,不同其他党派建立任何相互关系”的口号。
初来中国的马林在建立联合战线上,面临诸多思想、理论和实际工作的障碍。为开展工作,他不得不从了解中国的实际情况入手,开始同国民党接触。
马林首先在上海会见了孙中山最重要的代表之一——张继,并于1921年12月动身去桂林,访问孙中山。通过与孙中山交谈,马林加深了对国民党的了解。他根据共产国际二大通过的殖民地问题提纲和实际考察情况,认为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是一个在中国可以联合的政党,并于1922年3月向中共中央提出同国民党联合的建议。但因诸多原因,马林的建议没有被中共中央接受。
1922年4月6日,陈独秀在写给维经斯基的信中说,他们“无条件地反对”马林提出的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共青团应当联合国民党的建议,“事实上,联合国民党毫无可能”。
4月底,在广州召开的中国共产党领导干部会议上,以张国焘为首的一些与会者也反对统一战线,反对和小资产阶级联合。为此,马林于当月离开上海赴莫斯科,向共产国际报告工作。
7月17日,马林向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提交了一份关于中国情况的详细报告,提出国共联合的主张。他说:“我曾向我们的同志建议放弃他们对于国民党的排斥态度,到国民党中去进行政治活动……但我们的同志反对这种意见。只要他们不愿与国民党联合,这些小团体开展宣传工作的前景是暗淡的。”共产国际接受了他的建议。7月18日,共产国际执委会正式决定在中国实行国共联合。
马林的报告“成功地粉碎了赤塔依赖吴佩孚的方针”。尽管当时中共党内认识还不一致,国共合作面临重重困难,但中国共产党作为共产国际的一个支部,仍被动地接受了国共合作的意见,并在中共二大上通过了《关于“民主的联合战线”的决议案》,使国共联合有了实现的可能。
促使国共合作变为现实
中共二大通过的关于建立民主联合战线的决议,是国共合作迈出的重要一步,但其中“党外联合”的方式却是国共合作的重要障碍。
当时,孙中山已经多次表示,不赞成“党外联合”的办法,只允许中共党员以个人资格加入国民党。中共二大以后,中共中央又写信给国民党,建议召开联席会议,讨论建立联合战线问题,孙中山也不赞成。因此,马林主张“党内合作”,即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来实现国共合作。
1922年8月,在中共中央召开的特别会议上,马林提出“中共党员加入国民党,为实现关于国共建立联合战线唯一可行的具体步骤”,这一主张遭到大多数中央委员的反对。对此,他闡述了加入国民党的理由:“中国在一个很长的时期内,只能有一个民主的和民族的革命,决不能有社会主义的革命,而且现在无产阶级的力量和其所起的作用,都还很小;孙中山先生的国民党是中国现在一个有力量的民主和民族革命的政党,不能说它是资产阶级的政党,而是一个各阶层革命分子的联盟;中共必须学习西欧工会运动中,共产国际所推行的各国共产党员加入社会民主党工会的联合战线的经验,中共须尊重共产国际的意向;共产党员加入国民党既可以谋革命势力的团结,又可以影响国民党所领导的大量工人群众。”
经过马林的解释和说服,并经过充分讨论,会议决定在孙中山改组国民党的条件下,由共产党少数负责人先加入国民党,同时劝说全体共产党员以个人名义加入国民党。
会后不久,李大钊、陈独秀、张太雷、蔡和森等相继加入国民党。孙中山也接受了马林关于改组国民党的意见,并着手进行改组国民党的准备工作。
由于中共党员对加入国民党组织仍有疑虑,虽然有了双重身份的先例,但对共产国际的提议并未全面执行。1923年1月10日,马林在莫斯科向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作了报告。1月12日,共产国际通过了《关于中国共产党与国民党的关系问题的决议》,决议指出:“在目前条件下,中国共产党党员留在国民党内是适宜的。”
不久,二七惨案(北洋政府直系军阀吴佩孚镇压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的流血事件)发生。血的教训,使国共合作更加紧迫。
根据共产国际的指示,中国共产党在1923年6月召开了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出席代表30余人,代表党员420人。马林出席大会并作了关于国际形势与国际工人运动的报告。大会讨论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关于国民运动及国民党问题的议决案》,初步确立了国共合作的方针、政策,决定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同国民党进行合作,同时强调共产党要保持政治上、组织上、思想上的独立性。
1924年1月,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召开,标志着国民党改组的完成和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正式建立,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国共合作终成现实。
中共三大之后,马林仍以共产国际代表的身份在中国工作和活动。1923 年9 月中旬,他结束了在中国的使命,回到莫斯科。1924 年4 月,马林辞去在共产国际的职务返回荷兰。1940 年,马林参加反对希特勒侵占荷兰的斗争,不久被捕入狱,于1942年4月被杀害。
编辑/杨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