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精心呵护与发展中国家关系

2021-04-07江时学

环球时报 2021-04-07
关键词:义利观民心外交政策

江时学

中国面临的外部环境近来出现明显变化。虽然我们一再表明,中国追求的是和平发展,在实现“中国梦”的过程中不会挑战美国的超级大国地位,不会打破现有国际秩序。但是,美国为了保住自身的超级大国地位,千方百计地想要遏制中国的发展。此外,美国还在变本加厉地与其盟友合作,力图造成一种中国与天下为敌的假象。中国既不能天下无敌,也不会与天下为敌。即使中国在实现“中国梦”以后,也会继续坚定不移走和平发展道路。

为了突破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对中国设下的所谓“包围圈”,我们有必要进一步加深与发展中国家的关系。无论如何,包括中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都是一条战壕里的战友,都是美国奉行的“四大主义”(霸权主义、霸凌主义、保护主义和单边主义)的受害者。在构建多极化世界格局的过程中,发展中国家有必要作出更大的贡献。

为了加深与发展中国家的关系,可采取三方面的措施:

一是要进一步夯实政治基础。中国与许多发展中国家建立了多种形式的伙伴关系,其中最重要的无疑是全面战略伙伴关系。此外,中国还提出了命运共同体理念。为了使命运共同体理念及各种形式的伙伴关系进一步夯实中国与发展中国家关系的政治基础,双方有必要保持密切的高层往来,做好顶层设计,强化政策沟通,提升战略共识。

二是要继续大力发展经贸关系。经贸关系是中国与发展中国家关系的定海神针。中国的发展得益于发展中国家的大市场和丰富的自然资源,与此同时,中国也张开双臂,欢迎其他发展中国家和中国共同发展。在大力发展经贸关系的过程中,双方要坚持正确的义利观。“国不以利为利,以义为利也”“先义后利者荣,先利后义者辱”,这两句格言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中国在与发展中国家发展关系时应该恪守的义利观,“以义为先、义利并举,不急功近利,不搞短期行为”。当然,如何做到以义为先、义利并举,很难设计出一个放之四海而皆准的一成不变的套路,必须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三是要最大限度地促进民心相通。国之交在于民相亲,民相亲在于心相通。民心相通是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的基础和支撑。众所周知,中国与许多发展中国家在政治经济制度、文化和语言等方面存在着显著差异,因此,中国有时会被误解、误读和误判。比如一些发展中国家的学者和媒体人士认为,中国不是发展中国家,而是发达国家;中国不是在世界体系的“外围”,而是位于“中心”,因此,中国与发展中国家的合作不是南南合作。他们还说,明天的中国与发展中国家的关系,就是今天的美国与发展中国家的关系。

诸如此类的认知完全不正确。消除这一错误认知的有效手段就是通过人文交流,最大限度地促进民心相通。除了常见的互派歌舞团、举办电影周、翻译文学作品、推广汉语教学和设立“文化年”以外,还应该利用网络化媒体的优势,让发展中国家更好地了解中国。此外,还应该在疫情结束后大力发展旅游业,使来自发展中国家的游客能对中国获得一个眼见为实的认识。

应该指出的是,中国与发展中国家在加强民心相通的过程中,要提防美国的挑拨离间。事实表明,近几年,在华为5G、“一带一路”等方面,一些美国高官肆无忌惮地挑拨发展中国家与中国的关系。对此,我们既要在公开场合有力回击相关谬论,又要对发展中国家晓之以理,多做解释工作,使美国的挑拨离间不攻自破。

中国外交政策的定位被概括为:大国是关键、周边是首要、发展中国家是基础、多边是舞台。基础,根基也。中国外交的根基在发展中国家。由此可见,发展中国家在中国外交政策中的地位是不容低估的。不论中国发展到什么程度,发展中国家永远是中国的好朋友,永远是中国外交政策定位的基础。为了使这一关系永远如此,双方都应该对其精心呵护,悉心照料。▲

(作者是上海大学特聘教授、拉美研究中心主任)

猜你喜欢

义利观民心外交政策
让法治理念根植民心
真假学术视角下大学生义利观的研究
论“正确义利观”的当代价值
默克尔的“德式”风格外交
儒学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关系探讨
近代绅商阶层产生的文化渊源
美国《外交政策》:美国错判中国的强大
从“民心河”事件谈城雕
从“民心河”工程回看城雕发展中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