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渗透策略探讨
2021-04-07鲁业清
鲁业清
中国历经上下五千年,有着浓厚的传统文化,而随着国家经济的不断进步,我国在各方面有了质的飞跃。所以在未来的发展中要重视传统文化的发展,而在初中时代,学生已经对中国传统文化有了一定的了解和积累,但中国经历上下五千年的发展,传统文化过于冗杂。面对这种情况,教师就需要研究出有效的教学方法,在语文课程中实现传统文化的渗透。
一、传统文化对于学生提高文化素养的影响
1.通过传统文化促进思想教育。
中国自古以来对学生的思想教育的极为重视,启蒙教育思想极为丰富。而传统文化在语文教学中的渗透以及铺垫,对现阶段学生的思想品质的养成有很大的益处。而作为教师,在对学生开展传统文化的教学中,不能盲目地教导学生,而是要采用引导的态度进行教学,注重在思想方面引导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理解,指引学生在学习传统文化中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例如,在解读《伤仲永》课文时,教师可以进一步教导学生应该认识到后天努力及学习的重要性,让学生认识到,经过后天的努力来增加自己的学识,要比天赋更加重要。
2.在文化传承的影响下实现学生的个人价值。
传统文化对学生的影响是不容置疑的。优秀的传统文化更具感染力,能使学生从中了解到优秀的品质,对人生有着重要的引导作用。通过传统文化的教育,可以让学生的写作能力有质的变化,更重要的是有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以及世界观[1]。
二、如何实现在语文教学中,渗透优秀传统文化
1.将传统文化渗入到课文中。
国家越来越重视传统文化对学生的教育作用,课本中也显露了很多优秀的文言篇章,这对于教师在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有非常重要的引导作用。首先教师要立足本职工作,对于课本中收录的文言篇章进行细致深刻的讲解,使学生充分理解文章的大体含义,一些重点通假文言字词的解释。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所以教师在进行讲解之后,更重要的是进行“解惑”的阶段,不仅要解决学生一些基础的问题,更要对文章中所传扬的精神品质或是蕴含的深刻的人生哲理进行讲解。例如,在《陋室铭》中“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这句话,完美地诠释了人要洁身自好、不随波逐流的态度,而教师就需要将其中蕴含的优秀传统文化内涵解释出来,教导学生无论何时,在任何情况下都要有一个良好的品质。教师在立足传统的基础上,结合现代精神,教导学生要认真学习发扬优秀的传统文化。
2.通过对传统文化的渗入让学生建立起对文化的自豪感。
中华传统文化历经千年风雨而不衰,靠的就是历代教育中对学生传统文化的灌输,以及每一代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对中华古国五千年文明的继承和发展,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认识,可以让新一代青少年在实现中国梦的道路上更进一步。这些千年来传承的优秀传统文化,已经成为中国人精神世界的独特构成部分。学生作为国家未来发展的中流砥柱,要对传统文化有足够的了解,并对国家传统文化有着由衷的自豪感。所以想要在语文教学中渗透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就必须要帮助学生树立起坚定的文化自信,和强大的文化自豪感。以文化自信为基石,积攒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情,更好地激励学生学习优秀传统文化。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播放优秀传统文化作品方式使学生认识的优秀传统文化的灿烂之处,从而激发学生的文化自豪感。以优秀文化作品为依托向学生展现中华文化的内核。例如,初中有《黄河颂》这篇课文,黄河每个人都不陌生,它被我们称作是中华文明的发源地,中国五千年以来各朝代的发展都依托在这条河流之上。而教师在这篇课文的教学过程中,应该进一步加深对黄河的讲解。可以举例向同学们讲述,比如说,在历史的河流中,无数诗人被它的澎湃所折服。还可以举例爱国诗人屈原在汨罗江岸边,看着楚国壮丽的山河,却彰显出朝代的千疮百孔,处处显露出了屈原的爱国奋斗精神和不屈的意志。通过历史的真实事件让学生感受到传统文化的深邃,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增强对传统文化的自豪感。同时,教师从自己的眼界出发,指导学生正确认识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弃其糟粕。汲取名家思想精髓,为自己的人生道路奠定文化传承[2]。
3.开展多种多样的文化活动。
开展传统文化活动,使更多的学生加入传统文化传承中来。通过开展学生文化活动,激发了学生的动力,使学生热情参与到文化传承的活动中来。传统文化活动不但丰富了学生的业余生活,还使得一些有文化特长的学生找到了发挥自己才能的舞台,更促进了传统文化在学生中的传承。我们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是各朝各代人民智慧的结晶,对中华民族精神的形成有着重要意义。充分利用各种文化资源加强在教学中对学生传统文化的渗透,如各民族节日,历史纪念日,革命领袖纪念日、民族英雄事迹等等,加以开拓和创新,开展主题班会、专题演讲、文化竞赛、诗歌朗诵、文艺演出等各种各样的主题教育活动,可以引导学生增进对历史传统文化的了解,提高自身品质,传承发展传统文化。多样有趣的文化活动可以激发学生对文化的热爱,还可以使学生对文化产生爱好,让学生在传承传统文化的过程中发掘自身潜力。
4.深刻剖析语文教材内涵,培养传统文化思想。
在语文教学学习中,我们可以看到许多古今名家的卓越风姿,在学习中领略他们的风采,品古今百味人生,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体会到他们的人生历程和心路,从而产生共情,更好地学习传统文化。传统文化在课文中的渗透,可以使学生对历史传统文化和精神文化有着很大的感悟。例如,在《过零丁洋》教学中,可以让学生品味到南宋爱国诗人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民族大义,也更能体会到他看到国家破碎时的拳拳爱国之心。学习《醉翁亭记》可以使学生更加深刻的品味到“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的难能可贵,“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豁然大气。正是这些人凭借着他们珍贵的品格,在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也在中国文化史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为后人所敬仰。学生在学习这些优秀文化之后,会从这些古今大家中,学习到传统文化所传扬的这种精神,并以此为榜样,向儒家思想中所说的那样,见贤,则思齐[3]。
三、结语
综上所述,将初中语文教学与传统文化结合起来,对培养学生的个人品质有着极大的帮助,同时可以提高学生的爱国精神和民族大义,是一种实现社会价值和个人价值的综合教育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