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语文教学学习兴趣的培养
——努力做一名学生喜欢的老师
2021-04-07刘伟
刘 伟
如何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如何让孩子们爱上语文这门学科呢? 接下来,笔者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浅谈几点体会。
一、做一个心中有爱的教师
热爱是做好一切事情的前提。首先,做一名热爱本职工作的教师。只有我们热爱教师这个职业,我们才能在课堂上达到“忘我”的境界,才能迸发出最大的灵感和潜能,让我们的课堂教学效果达到最佳。
其次,要做一名热爱学生的教师。美国著名教育心理学家霍华德·加德纳讲:“教育首先要在师生之间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人际关系,教育最重要的是把学生当成活生生的人。老师要尊重学生,爱护学生。”是的,爱是没有歧视;爱是尊重,尊重他们的人格,尊重孩子们的学习地位;而当我们的课堂有了平等、尊重和关爱时,就有了一种亦师亦友的师生关系。这种良好的师生关系会形成一种强大的凝聚力,使孩子因亲其师,而信其道。
再次,要做一名热爱语言文字的教师。
《课标》指出语文教学的总体目标包括:“激发学习语文的兴趣,培育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增强学习语文的自信心,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想让学生喜欢上祖国的语言文字,教师首先要由衷地热爱祖国的文字,才能把这份情感从言行中传递给孩子。
教育的本质应该是爱的教育,爱的传递。只有心中有爱,才能传递爱;心中有爱,才会乐在其中,才会不亦乐乎,才会乐此不疲。
二、做一个能点亮孩子眼球的老师
要想让孩子的眼睛亮起来,首先,教师要有足够的人格魅力,还要有深厚的语文素养。备课时,我会进行换位思考,站在学生的角度设计教学,文章最吸引我的往往也是最吸引学生的。
其次,一堂课是否能引起学生的兴趣,调动孩子们的感官,除了有出奇制胜的教学设计,教师的课堂语言也很关键。
第一,指向性明确的课堂评价语言是我的语文教学取得成功的又一个法宝。课堂上,仔细关注每一个孩子的表现,发现优点,及时鼓励,这样既给了被表扬的孩子以肯定,让他获得继续前进的力量,也给其他孩子指明了努力的方向。
第二,幽默风趣的语言,是课堂最好的调味剂。幽默的课堂语言,能让孩子们耳目一新,甚至热血沸腾。幽默是一种智慧,更是一位语文教师的基本素养。在我的课堂上,从来没有一板一眼的教学,说说笑笑,读读写写就是一堂课,孩子们学得不亦乐乎,我也教得乐此不疲。
三、做一个眼中有学生的教师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遵循学生主动学习与教师主导作用相统一的原则。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课堂的主人。只有时刻关注学生,把学生放在眼里,放在心上,尊重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把课堂还给学生,让他们动起来——动起手举起来,动起嘴巴说起来,动起脑筋思考起来,孩子们才愿意学,学得有趣,学得尽兴。
在学习《刷子李》“只见师傅的手臂悠然摆来,悠然摆去……极是好听”时,感受作者对刷子李形象传神的动作描写是本段的重点,也是一个难点,为了摆脱传统的教学模式,调动起所有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我首先引导孩子通过自读感悟:句子中的哪一个词语用得最好,为什么? 在孩子们研读出“悠然”“如同伴着鼓点”“和着琴音”这几个词语的妙处时,继续引导:“老师更喜欢这个摆字。”此刻,孩子的兴趣被激发,顺势引导:“摆是什么意思? 什么是摆来摆去?”孩子们的思维再次被点燃:是刷来刷去的意思! 最终引导:“作者为什么不直接写刷来刷去呢? 比较一下用哪个字好?”一石激起千层浪,孩子们针对这个“摆”字畅所欲言:因为这个词能让人感受到师傅刷浆技艺很熟练高超,很有节奏感,感觉刷子李不像是在刷浆,而像是在随着音乐翩翩起舞。
就这样,一个简单的动作描写,在我的精心预设和层层引导下,迎刃而解,孩子们对文本的解读,始终在充满兴趣地主动探究,没有丝毫代替和包办。所以,做一个眼中有学生的教师,时刻从学生出发,只有我们的眼中时时有学生,学生的眼里才会是满满的我们,他们的眼睛才会被我们点亮。
四、做一个会“领跑”的教师
所谓会“领跑”就是一定要做一个会“引导”的教师。好多课堂为什么听起来索然无味,孩子们昏昏欲睡? 其实,与教师的引导语言有很大的关系。当学生一问三不知时,老师就慌了手脚,干脆把答案直接灌输给孩子。长此以往,孩子们便失去了思考的能力,更失去了学习的兴趣。如何让孩子积极主动的参与学习呢? 在学习过程中,像我教学《刷子李》一课那样,巧妙地设置悬念,进行抽丝剥茧似的引导,埋下包袱,使孩子们的思绪始终处于最兴奋的状态,兴致满满的参与每一分钟的学习。
环环相扣的教学环节,跌宕起伏的问题设置,妙趣横生的课堂语言,让孩子不自觉地被吸引,愉快的参与学习。寓教于乐,润物无声,真正实现孩子们的快乐学习——是我多年来一直努力追求的课堂。我认为,孩子们往往因为喜欢一位老师,而喜欢上这门学科。为了让更多的孩子喜欢上我们,进而喜欢上语文这门课程,我愿意,一如既往地努力下去,只为了变成让孩子们更加喜欢的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