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民族地区中职普通话培训课程思政教学策略初探

2021-04-07王成媛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2021年17期
关键词:普通话语音思政

◎ 王成媛

普通话培训课程是一门语言类的人文素质教育基础学科,在民族地区中职院校的许多专业均有开设。在当前全学科领域融入思政教育的趋势下,作为语言文化教育的重要载体,民族地区普通话培训课程的教学也应与时俱进,在提高学生普通话语音面貌和口语表达水平的同时,发掘和提升普通话教学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帮助学生提高思想认知能力,形成良好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职业观,实现“立德树人”的目标。因此,我们需要结合民族地区中职院校的实际情况和特殊性,积极探索符合需求的普通话培训课程思政的教学模式和实施路径。

一、明确普通话培训课程的定位与思政教育的目标

1.普通话培训课程的性质与定位

普通话是我国各民族之间交流的通用语言。因此,在民族地区的中职院校开设普通话培训的课程,一方面是要激发学生对祖国语言的热爱,在加强人文素质教育、推广普通话、促进民族交融与团结、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维护社会和谐统一等方面有着重要和积极的推进作用。另一方面,是要通过系统地学习和训练,帮助学生掌握通用的普通话语音规范和行业口语表达的基本技能,具备一定的交际和职业口语素养。

2.民族地区中职普通话培训课程的思政教育目标

(1)加强爱国主义教育,让学生充分了解和认识普通话与汉语方言以及少数民族语言之间的关系,能在系统掌握普通话知识技能的基础上,体验国家推广普通话的重要意义,增进各民族学生之间的交流与融合,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2)对学生进行民族文化教育,帮助学生掌握普通话的语音结构和规律规范,在领略普通话的中文底蕴和音韵美的同时,交流民族语言文化,增强学生规范使用语言的意识,提升人文素养和学识修养。

(3)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担当意识,予以职业价值引领,引导学生树立以行业标准为导向,加强职业口语表达学习,以提高职业素养和就业能力的思想观念。

二、在普通话培训课程的教学实践中融合渗透思政教育

1.在建立学生语音档案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在教学内容中融入对语言文化的宣传教育,引导学生树立良好的普通话学习动机。

民族地区的中职学生,虽然在九年义务教育中就已经接触和学习了拼音等普通话基础知识,但由于受所在地域的影响长期使用汉语方言或是少数民族语言,处于一种不标准、不规范的语境当中,大多数学生对普通话的自我语感良好,缺乏对普通话学习的足够重视。甚至有相当一部分的学生是因为所学专业有一定的普通话水平等级考证要求,而被动地学习普通话,思想认识不到位。

因此,在普通话培训课程的教学内容中,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适当融入对普通话、汉语方言、少数民族语言等语言文化的介绍和宣传,引导学生明确普通话在促进民族交流与团结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提高思想认识,修正学生的学习动机,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在教学各环节中找准契合点,融入渗透思政教育,构建使用规范普通话的学习语境和思政教育体系,协同育人。

语音正音、朗读和口语表达训练,是普通话培训课程的主要学习内容,在选取相应的教学语料时,应注意将爱国主义教育、感恩教育、文化素质教育、社会责任感和担当意识、职业素养教育等思政元素有机地融入,从而构建课程的思政教育体系。这包括:

(1)选择央视、地方媒体的新闻播报作为语音发音的示范语料,鼓励学生多听、跟读和模仿。这样,不但可以强化学生的字词正确发音和提升语感,还可以潜移默化地让学生接收时政、热点信息,感知正能量,引导思想积极向上。

(2)从现当代的优秀文学作品中选取朗读练习的教育素材。学生通过对这些作品的反复诵读练习,在掌握普通话的语意结构、语法规范、提升自身朗读水平的同时,还能从中领略中文的文化底蕴,感知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体会美好的道德情感,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明确人生的价值引领和职业追求,从而提升其社会责任感和专业素养。

(3)在口语表达训练的教学综合实践活动中,渗透课程思政教育。注意围绕不同的专业培养目标,选取思政教育的元素融入演讲表达的主题。设置项目学习任务,加强学生的职业口语表达学习,以培养学生的担当意识,提高职业素养和就业能力,成为符合行业标准和要求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4)注意培养和延伸学生对学习普通话的兴趣,构建学习的语境。课堂上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课堂学习模式,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共同完成教学目标;课后,还要有意识地督促学生,养成平时学习生活中说规范普通话的良好习惯,从而构建使用规范普通话的学习语境。例如,可以设计“课前三分钟思政主题演讲”的教学环节,通过语音展示和表达锻炼,既可以逐渐纠正方音对学生的影响,提升学生普通话语音的标准程度,还可以帮助学生克服羞怯的心理,积极练习普通话,提升自我表达的自信心。

三、拓展普通话培训课程思政的深度和广度,提升教学效果

1.加大推广普通话的宣传力度,全面提高对普通话学习的认识

普通话作为我国的通用语言,它不仅仅是各民族之间交流往来的重要工具,更是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重要载体。在民族地区的中职院校,应定期开展推广普通话的宣传教育工作,组织举办各类校级、年级、班级性的普通话竞赛活动,引导全校师生树立对普通话的正确认识,构建语言学习的大语境。

普通话培训课程的任课教师,应结合地域中职学生学习普通话的语言特点,在学生的实践体验锻炼中,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合理渗透多元化的课程思政教育素材,将专业口语表达技能的培养与人文素质的教育、核心价值的引领相结合,培养和提升学生的辨识能力。

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明确普通话的重要地位、作用和政治意义,以及自己应尽的学习责任和义务,既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普通话的积极性,更有利于牢固树立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思想观念,增强民族的团结精神和凝聚力。

2.加强师资培养,提高任课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和教学能力

现阶段,许多民族地区中职院校的普通话培训师资力量不足,一是普通话水平没有达到《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相关规定的要求(普通话语音教师不低于一级),缺乏足够专业的语音辨识能力和培训能力;二是课程专任教师对课程思政教育理念的认识不足,思政教育的水平参差不齐,导致课程与思政教育的融合不足,对学生思政教育的效果不均衡。

因此,民族地区的中职院校应加大对普通话培训课程专业师资的引进和培养力度,定期开展对授课教师的普通话专业培训和课程思政教育培训,提高授课教师的教育理念认识,深化对普通话专业知识、思政教育理论的学习和掌握,不断提升课程授课教师的专业教学能力和思政教育水平。

3.有效利用“互联网+”开发教育教学资源,满足自主学习的需求

普通话培训课程注重实践教学,在实施过程中,应结合民族地区的方言语境和专业设置特点,有效利用“互联网+”开发和创新普通话培训课程的教育教学资源,通过动态化、可视化、一体化的呈现形式,解读推普政策文件、科普方言知识、强化普通话的语音学习和自测训练、进行课内外的辅导和交流,以满足学生的自主学习需求。

综上所述,民族地区中职院校的普通话培训课程思政,应立足于学生的语言学习特点和教学实际,找准契合点融入思政教育,构建使用规范普通话的学习语境和课程思政体系,引导学生端正普通话的学习态度,增强表达的自信心,提升专业口语技能水平的同时,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最终实现“立德树人”的教育教学目标。

猜你喜欢

普通话语音思政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魔力语音
思政课“需求侧”
基于MATLAB的语音信号处理
基于MQ3与MP3的价廉物美的酒驾语音提醒器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对方正在输入……
我教爸爸说普通话
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