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经颅直流电刺激联合地西泮对酒精依赖患者的疗效

2021-04-07张进周

菏泽医学专科学校学报 2021年1期
关键词:经颅神经递质氧化应激

张进周

(平顶山市精神病医院,河南 平顶山467000)

酒精依赖可同时表现为躯体依赖与精神依赖,随着经济发展及生活饮食习惯变化,我国酒精依赖发病率呈上升趋势,且由此导致的暴力、酒驾等不良事件对社会及家庭造成严重危害[1]。目前临床尚无特效疗法,主要以抗精神药物、替代疗法及支持治疗等为主,地西泮与酒精有交叉耐受性,可有效减轻患者戒断症状,但个体差异性较大。神经病理学和影像学检查发现,75%以上过度和持续饮酒者出现大脑组织慢性永久性结构和功能损害[2]。经颅直流电刺激通过脉冲磁场变化引发脑内产生电脉冲,对神经元放电情况进行调节,增强目标脑区兴奋性,同时对皮层及皮层下脑区活动亦有影响,在精神疾病治疗中具有显著效果。本研究选取我院收治的酒精依赖患者122例为研究对象,旨在分析经颅直流电刺激联合地西泮治疗的应用价值,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6月—2020年4月我院收治的酒精依赖患者122例,按治疗方案不同分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1 例。观察组男58 例,女3 例;年龄23~57 岁;平均(38.61±7.41)岁;饮酒史5~20 年,平均(13.05±3.41)年;日饮酒量200~890 mL,平均(482.24±110.34)mL。对照组男59 例,女2 例;年龄22~58 岁,平均(40.02±7.07)岁;饮酒史5~22 年,平均(13.79±3.18)年;日饮酒量200~920 mL,平均(490.03±102.85)mL。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患者每日饮酒≥200 mL,一旦戒断就表现出一定躯体或精神症状,部分患者出现震颤、谵妄;具有主观戒断治疗的愿望,愿意配合治疗;患者或家属知情同意并签署同意书。排除标准:原发性精神疾病史或存在明显认知功能障碍者;严重肝肾功能障碍;合并器质性疾病或脑外伤;心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方法 两组均采用常规治疗,包括保肝、补充B族维生素,伴精神病性症状者采用小剂量抗精神病药物治疗。

对照组予以地西泮(南阳普康恒福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41022469)治疗,以100 mL 纯酒精对应10 mg地西泮为日标准剂量,分2~3次口服,治疗过程中控制血压<140/90 mmHg,心率<100次/min,第4 d开始隔日减量10 mg,14 d内停用。

观察组予以经颅直流电刺激联合地西泮治疗,地西泮用法用量同对照组。取侧卧位,选取额叶背外侧为治疗部位,采用MAGPRO2R30 型经颅磁刺激仪(购自英国Mdetronic 公司),频率为10 Hz,30%Power,间隔60 s,每次治疗15 min,1 次/d,连续治疗14 d。

1.3 观察指标(1)疗效。显效:治疗过程中未发生偷饮、放弃治疗,治疗后随访1 个月未复饮;有效:治疗过程中发生偷饮、放弃治疗行为,治疗后随访1 个月偶有饮酒但未成瘾;无效:未达显效、有效标准。(2)比较两组治疗前后戒断症状、酒精渴求、睡眠质量,分别采用酒精戒断状态评定量表(AWS)、宾夕法尼亚酒精渴求量表(PACS)、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估,分值范围为0~38 分、0~28 分、0~21分,得分越高,酒精戒断症状、酒精渴求、睡眠障碍越严重。(3)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清神经递质水平,包括5-羟色胺(5-HT)、去甲肾上腺素(NE)、多巴胺(DA)。(4)比较两组治疗前后氧化应激指标,包括丙二醛(MDA)、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超氧化物岐化醇(SOD)。

1.4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20.0统计软件,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AWS、PACS、PSQI评分比较 见表1。

2.2 两组神经递质水平比较 见表2。

2.3 两组氧化应激指标比较 见表3。

2.4 两组疗效比较 见表4。

表1 两组AWS、PACS、PSQI评分比较(±s,分)

表1 两组AWS、PACS、PSQI评分比较(±s,分)

治疗后,两组AWS、PACS、PSQI评分比较,P<0.05。

组别 n AWS PACS PSQI观察组 治疗前 61 20.16±5.53 19.76±4.35 13.62±3.11治疗后 3.51±0.94 7.60±1.94 7.08±1.86对照组 治疗前 61 19.86±6.01 20.18±4.06 12.87±3.04治疗后 5.43±1.02 10.51±2.04 9.25±1.93

表2 两组神经递质水平比较(±s,ng/mL)

表2 两组神经递质水平比较(±s,ng/mL)

治疗后,两组血清5-HT、NE水平、DA水平比较,P<0.05。

组别 n 5-HT NE DA观察组 治疗前 61 120.35±12.06 61.58±4.61 26.01±3.18治疗后 90.28±6.73 54.68±4.15 32.08±4.01对照组 治疗前 61 123.60±11.25 62.03±4.22 25.76±3.60治疗后 98.77±5.84 58.04±4.35 29.42±3.81

表3 两组氧化应激指标比较(±s)

表3 两组氧化应激指标比较(±s)

治疗后,两组血清GSH-Px、SOD 水平、MDA 水平比较,P<0.05。

组别 n MDA(nmol/L)GSH-Px(U/L) SOD(U/L)观察组 治疗前 61 7.05±1.96 95.61±9.26 44.01±7.94治疗后 5.02±1.43 115.64±9.34 59.64±8.03对照组 治疗前 61 6.89±2.10 96.38±8.94 45.62±7.60治疗后 6.04±1.17 103.16±9.10 50.34±7.67

表4 两组疗效比较[n(%)]

3 讨论

酒精为亲脂性物质,通过血-脑屏障与卵磷脂结合并沉积于脑组织中,其神经毒性作用直接作用于大脑,因此酒精依赖患者多表现为神经症状。地西泮是一种苯二氮卓类药物,安全性高,依赖性低,作用与酒精相似,可替代药物来缓解酒精戒断反应,但远期效果有限[3],因此仍需联合其他方案进行治疗,以提高治疗效果。

研究显示,酒精依赖者冒险决定的冲动与意愿与背外侧前额叶做出决定的相关区域神经递质调节水平及神经环路有关[4]。经颅直流电刺激具有无痛、无创、安全性高等优点,其通过向大脑皮层发送恒定的低频直流电刺激背外侧前额叶神经,双向调节大脑皮质兴奋性,降低患者对酒精的渴求。杨雪等[5]研究表明,经颅直流电刺激治疗酒精依赖患者能显著减轻患者戒断症状,改善睡眠质量。本研究在地西泮治疗酒精依赖的基础上加用经颅直流电刺激,结果显示,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治疗后观察组AWS、PACS、PSQI 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提示联合治疗效果显著,能有效缓解患者戒断症状及酒精渴求,提高睡眠质量。颅内电流阴极刺激可引起静息电位超极化,抑制神经元兴奋性,阳极刺激可促进神经元放电,引起静息电位去极化,增加神经元兴奋性,同时经颅直流电刺激对大脑皮质具有一定兴奋作用,且可延续至刺激结束后,进而减少酒精依赖患者复饮行为,有助于减轻躯体及精神症状对患者睡眠的影响,从而提高睡眠质量。

酒精戒断症状的发生机制复杂,与多个受体及交互作用的神经递质系统有关[6]。本研究中治疗后观察组血清5-HT、NE 水平低于对照组,DA 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酒精依赖患者戒断症状可能与停止饮酒后导致的神经递质紊乱有关,引起单胺类神经递质分泌异常,DA水平降低,NE、5-HT水平升高,经颅直流电刺激通过电流产生时变磁场作用于脑组织,在脑组织内产生感应电流,诱发电场,引起生物电流在脑组织中传导,使神经纤维、神经元、肌肉去极化并引起神经冲动,改变病理性神经电活动,加之地西泮可替代性减轻戒断症状,二者联合进一步调节神经递质代谢,促进神经递质功能恢复正常。

酒精在代谢过程中形成过氧化物,长期饮酒导致机体抗氧化能力下降,神经细胞受损,进而造成中枢神经系统损害[7]。有研究指出,酒精主要通过抑制GSH-Px 功能降低机体抗氧化能力[8]。MDA 是脂质过氧化物的终末代谢产物,可用于判断脂质过氧化程度,机体MDA 升高为酒精性氧化应激的重要表现[9]。SOD可有效清除机体活性氧自由基,是反映机体清除氧自由基能力及抗氧化能力的重要指标。本研究发现,治疗后观察组血清GSH-Px、SOD 水平高于对照组,MDA 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可见经颅直流电刺激联合地西泮治疗酒精依赖能有效减轻患者氧化应激。

综上所述,经颅直流电刺激联合地西泮治疗酒精依赖疗效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经颅神经递质氧化应激
科普拟人让理解更轻松
槐黄丸对慢传输型便秘大鼠结肠神经递质及SCF/c-kit通路的影响
经颅电刺激技术对运动性疲劳作用效果的研究进展
灯盏花乙素抗氧化应激机制在防治心脑血管疾病中的研究进展
环状RNA与氧化应激互作机制的研究进展
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对慢性精神分裂症病人的认知功能的影响
度洛西汀治疗对抑郁症患者血清神经递质及神经功能相关因子的影响
快乐不快乐神经递质说了算
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抑郁症患者的临床效果分析
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治疗抗精神病药所致高催乳素血症的疗效及安全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