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时期的护理干预对妊娠期糖尿病孕妇分娩结局的影响
2021-04-07张明珠余毅宏
张明珠,余毅宏
厦门大学附属妇女儿童医院(厦门市妇幼保健院)产房,福建厦门 361001
妊娠期糖尿病指女性在妊娠期间第一次出现糖耐量异常症状,也是临床比较常见的一种妊娠期并发症[1-2]。临床有研究[3]指出,随着我国饮食丰富化、人们生活质量逐步升高,妊娠期糖尿病的发病率逐年升高,但妊娠期糖尿病会对母婴结局造成不良影响,会增加早产儿、巨大儿的发病率,影响母婴生存质量。 临床有研究[4]明确指出, 确诊妊娠期糖尿病后, 必须及时进行有效治疗,早期治疗、早期护理,可有效控制孕妇血糖水平,可改善母婴结局。 但护理干预实施时间的不同,也会造成不同结果。 妊娠期糖尿病早期进行有效干预,可有效控制血糖水平,可改善患者的饮食状态,不断提高患者的营养状态。 晚期进行干预,固然有一定效果,但整体改善程度不如早期干预。 基于此, 该研究以2019 年1月—2020 年4 月收治的120 例妊娠期糖尿病作为该院研究对象, 探讨不同时期的护理干预对妊娠期糖尿病孕妇分娩结局的影响。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该院收治的120 例妊娠期糖尿病作为该院研究对象, 按照干预时间将孕妇分组, 妊娠时间不超过30周的孕妇为早期组,妊娠期间超过30 周的孕妇为晚期组。 早期组孕妇的年龄在20~36 岁,平均(28.34±2.11)岁;孕周在26~30 周,平均(28.40±0.87)周。 晚期组孕妇的年龄在21~36 岁,平均(28.52±2.19)岁;孕周在30~36周(33.57±0.91)周。 该研究所选病例经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与家属对研究知情,两组孕妇的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数据具有比较价值。
纳入标准: 孕妇均满足2011 年美国糖尿病协会标准定义的妊娠期糖尿病诊断标准[5-6];孕妇均为单胎孕妇;孕妇参与前均未进行相关治疗;孕妇均自愿参与研究。
排除标准:合并严重肝肾障碍;合并恶性肿瘤;合并严重器质性疾病孕妇。
1.2 方法
早期组在早期(妊娠时间不超过30 周时)接受护理干预,晚期组在晚期(妊娠时间超过30 周时)接受护理干预。护理干预方案为:①健康教育。在确诊孕妇为妊娠期糖尿病后,积极建立患者的个人信息,对患者进行统一管理,为患者提供完整、全面、科学、真实的妊娠期糖尿病相关知识宣传和技术支持, 详细讲述妊娠期糖尿病的临床表现、危害性、检测方案、血糖控制方案、膳食方案、 运动方案等知识, 指导孕妇积极进行自我监护,积极配合临床治疗。 可通过宣传片播放、视频讲解、妊娠期糖尿病知识手册等等方式达到教育目的[7]。 ②心理护理。 在孕妇确诊疾病、进行治疗后,安排固定、专业的护士评估孕妇的心理状态, 并通过沟通交流了解孕妇的负面情绪发生原因,理解孕妇确诊疾病后对自己、宝宝的担心与恐惧,理解孕妇产生的不安与焦虑,积极耐心地安慰孕妇,告知孕妇只要积极配合治疗,便可尽最大可能改善母婴结局,可提高宝宝的生命健康保障[8]。护士还需通过一系列干预方式(语言、音乐、瑜伽等)疏解孕妇的负面情绪, 告知孕妇积极心态对疾病的优良影响,告知孕妇如何调节情绪状态,促使孕妇自主调节情绪[9]。③门诊干预。为保证母婴健康水平,护士需指导孕妇定时(1 次/周)在门诊量测血压、血糖、胎心、体重,并记录在孕妇的个人档案中, 引导孕妇及时在食堂进食,进食后散步。 护士在散步过程中陪伴孕妇,了解孕妇近期的用药、饮食情况。 散步后休息一会,量测孕妇的餐后2 h 血糖。然后由护士再次为孕妇讲述血糖自我监测方法,确保孕妇掌握相应技能。 然后,详细讲解妊娠期糖尿病的营养问题、食物热量计算、食物交换份概念等知识。 指导孕妇提出问题,并耐心解答问题。 获取检测结果后,医师需结合孕妇的血糖水平变化,调整孕妇的治疗方案[10]。
1.3 观察指标
①干预前后的空腹血糖、 餐后血糖以及糖化血红蛋白水平;②孕妇并发症(产后出血、羊水过多、胎膜早破、产褥感染)发生率;③新生儿并发症(早产儿、巨大儿、新生儿低血糖、新生儿窒息)发生率。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0.0 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进行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进行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血糖相关指标水平
两组干预前的空腹血糖、 餐后血糖以及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干预后的空腹血糖、 餐后血糖以及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均低于干预前,早期组干预后的空腹血糖、餐后血糖水平低于晚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糖化血红蛋白与晚期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1。
表1 两组血糖相关指标水平对比(±s)
表1 两组血糖相关指标水平对比(±s)
组别空腹血糖(mmol/L)干预前 干预后餐后血糖(mmol/L)干预前 干预后糖化血红蛋白(%)干预前 干预后早期组(n=60)晚期组(n=60)t 值P 值9.20±1.14 9.22±1.16 0.095 0.924 6.23±0.80 7.13±0.87 5.898<0.001 13.78±2.14 13.84±3.18 0.121 0.452 8.71±1.32 9.67±1.54 3.666<0.001 7.11±0.71 7.18±0.76 0.521 0.603 6.64±0.54 6.70±0.57 0.592 0.555
2.2 孕妇并发症发生率
早期组的孕妇并发症(产后出血、羊水过多、胎膜早破、产褥感染)发生率小于晚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2。
表2 对比两组孕妇并发症发生率
2.3 新生儿并发症发生率
早期组的新生儿并发症(早产儿、巨大儿、新生儿低血糖、新生儿窒息)发生率小于晚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3。
表3 两组新生儿并发症发生率对比
3 讨论
妊娠期糖尿病会增加孕产妇的产后出血、 产褥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率,会增加早产儿、新生儿低血糖、新生儿窒息等新生儿并发症发生率, 会对母婴造成不同程度的负面影响[11]。负面影响程度不同与孕产妇的干预时间、干预效果存在明显相关性。 因此,为促进优生优育,在妊娠后积极产检,早期筛查妊娠期糖尿病,早期诊断疾病,早期干预疾病,是非常有必要的[12]。临床尚未明确妊娠期糖尿病的发病原因、发病机制,但是大部分研究学者[13]倾向于孕妇胎盘生乳素、孕激素、催产素与糖皮质激素等多种拮抗胰岛素激素水平持续升高,导致胰岛素抵抗状态,是诱发妊娠期糖尿病的主要原因。随着临床对妊娠期糖尿病认识的加深, 妊娠期糖尿病的治疗方案、早期护理干预方式越来越受关注。
既往临床更重视妊娠期糖尿病的治疗方案, 但随着医疗理念的变革、护理理念的变革,妊娠期糖尿病的护理干预逐渐被妇产领域重点关注。有研究文献[14]明确指出,有效的护理干预可获得理想的干预效果,可促进临床治疗,可改善临床治疗效果,可获得相对理想的母婴结局。 不论孕妇何时确诊疾病,积极理想的护理干预都是必不可少的。 健康教育可帮助孕妇、家属准确认识妊娠期糖尿病,可让孕妇了解妊娠期糖尿病的危害,可指导孕妇遵照医嘱,积极治疗,可避免孕妇不配合治疗的现象。 心理护理可有效调节孕妇确诊疾病后的不良情绪,可稳定孕妇的心理状态,可让孕妇以更好的情绪状态治疗, 可避免孕妇自身不良情绪对治疗造成负面影响。 其次, 心理护理还可让孕妇掌握调节情绪的方案,可促使孕妇在日常生活中主动调节自身情绪,有效控制血糖。 最后,门诊干预可确定孕妇的治疗效果,可明确孕妇治疗期间的生活情况, 可反复强化孕妇对治疗、饮食、运动的重视,可辅助医师及时调整孕妇的治疗方案,从而提高临床治疗的可针对性与有效性。 临床有研究[15]指出,妊娠期糖尿病的早期护理干预效果优于中期、晚期,孕妇并发症发生率、新生儿不良结局以及剖宫产率均更低。 该研究赞成以上观点,该研究中早期组的血糖水平、并发症发生情况更理想。
综上所述, 早期护理干预可改善妊娠期糖尿病孕妇的母婴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