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合并2 型糖尿病乳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及其与预后的关系
2021-04-07申永强
申永强
城市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门诊部,山西晋城 048000
在全球女性疾病中乳腺癌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在恶性肿瘤中占比较高,对女性生命健康造成严重威胁。我国是乳腺癌发病率较低的国家,因生活压力、经济水平提升,其发病率上升,且逐渐年轻化。 糖尿病对患者的健康造成严重影响,其发病率逐年增加[1]。 糖尿病、乳腺癌存在共同危险因子,如胰岛素抵抗、肥胖、年龄、高胰岛素血症等。 国内外研究中显示糖尿病属于乳腺癌高危因素的一种,使乳腺癌发病率和病死率增加。 2 型糖尿病发病率在90%~95%之间。 大量研究[2]证实乳腺癌与糖尿病具有直接关系,乳腺癌可促进糖尿病发展,糖尿病会使乳腺癌的病死率和患病率增加,主要发病机制包含胰岛素、高血糖、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以及胰岛素抵抗等。基于此,对2015 年2 月—2016 年2 月期间收治的46 例2 型糖尿病乳腺癌患者进行研究。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该院就诊的合并2 型糖尿病乳腺癌患者中抽取46例作为实验组, 在同时期抽取非糖尿病乳腺癌患者46例作为参照组。
纳入标准:所有患者均有完整的临床资料,一般情况与临床病理特征,主要包含年龄、体重指数、身高。 糖尿病组详细记录内容为:空腹血糖、2 型糖尿病病程、降糖药使用方法、糖化血红蛋白、并发症。 临床病理特征包含:组织学分级、分子分型、腋窝淋巴结、肿瘤大小。
排除标准:男性乳腺癌患者;Ⅰ型糖尿病和继发性糖尿病患者;病历资料不全的患者、新辅助化疗的乳腺癌患者、治疗不规范的患者。
诊断标准:所有选取人员均使用病理石蜡切片、免疫组化检测,判定为乳腺癌。收集所有患者的诊断时间、医院、用药史、血糖控制情况等。依照1999 年WHO 的诊断标准:①糖尿病症状(不明因素消瘦、多尿、多饮),空腹血糖在7.0 mmol/L 之上;②随机血糖在11.1 mmol/L 之上;③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2 h 后,血糖水平在11.1 mmol/L之上的患者,需进行重复测试。 参与研究的患者和家属均知情了解该组研究内容,并自愿签署同意书,上报给该院伦理委员会,得到批准认可。
1.2 方法
对全部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查阅, 主要包含绝经状态、基本情况、肿瘤直径、腋窝淋巴结转移情况、病理类型、组织学分级、肿瘤分期、手术方式与时间以及免疫组化指标。 术后严格依照乳腺癌随访原则实施随访工作。 临床病理分期主要依照2010 年美国癌症联合会第七版修订的内容进行临床分期。 组织学分级主要使用SBR 改良分级系统实施评分分级。 乳腺癌分子分型主要依照国际乳腺癌会议内容实施。
1.3 随访工作
科室人员主要经微信、电话、信件等方式对病例进行随访, 对其病例进行随机选取, 并详细记录随访结果, 将失访患者的例数予以排除, 随访后明确病理日期,术后第一年每3 个月进行1 次随访,第2 年、第3年每6 个月进行1 次随访,随后每年进行1 次随访。 随访终点为复发、死亡、转移等,针对复发、转移情况,需使用影像学结果和临床症状对患者进行病理学证实。复查内容主要包含乳腺超声、胸部X 线片、钼靶、乳腺肿瘤标志物、腹部超声等诊断,必要时可采取全身骨扫描诊断。 经临床或者组织学检测诊断,其乳腺癌出现局部复发和转移情况。 随访从初次确定乳腺癌时开始计算,直至死亡。
1.4 统计方法
通过SPSS 22.0 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组间差异比较用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病理特征对比
与参照组进行比较, 实验组50 岁之上的例数较多,绝经后例数较多,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特征对比[n(%)]
2.2 两组病理学特征比较
相比于参照组, 实验组其T2 期以及之上的例数、淋巴结阳性的例数、II/III 期患者例数均较多,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2。
表2 两组病理学特征比较[n(%)]
3 讨论
糖尿病、乳腺癌均为女性人群中常发疾病,对女性患者的生命健康造成严重威胁, 两种疾病均属于隐形疾病,早期无显著症状,不易察觉[3]。
有大多数研究[4]证实糖尿病会使乳腺癌的发生风险增加,且会使复发率和死亡风险升高。 相关流行病学研究证实, 合并2 型糖尿病乳腺癌患者相比于非糖尿病乳腺癌患者,其乳腺癌相关性病死率较高,与糖尿病存在一定关系。 有关研究[5]显示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水平会影响乳腺癌患者预后效果, 使患者更加了解糖尿病知识,乳腺癌预后效果。
有关报道[6]证实,糖尿病乳腺癌患者在5 年复发风险比非糖尿病乳腺癌患者复发风险高2.25 倍。 此组研究中餐后血糖水平在11.1 mmol/L 之上,其5 年复发风险是餐后2 h 血糖水平在11.1 mmol/L 之下患者的1.70倍。其糖尿病乳腺癌患者的复发率相比于非糖尿病乳腺癌患者的复发率较高。有学者[7]指出,慢性高血糖乳腺癌患者的预后效果不佳,进而影响生存情况。 其结果显示血糖控制不良会影响糖尿病乳腺癌患者的预后效果。
在糖尿病治疗和肿瘤之间进行作用时, 不能仅把血糖作为媒介。 有关学者[8]提出肿瘤能量学说,主要指出肿瘤对能量的需求。 糖酵解比氧化磷酸化更需要三磷酸腺苷,长时间处于高血糖水平,其细胞线粒体呼吸链会被破坏,进而增强无氧酵解情况。 正常细胞糖酵解能力相比于肿瘤细胞较弱, 高血糖状态有助于肿瘤细胞生长,因此有效地控制糖尿病患者血糖水平,其高血糖有助于肿瘤扩散。 高血糖对胰岛素释放具有促进作用,进而发生高胰岛素血症,有利于肿瘤生长[9]。
有关研究[10]证实,糖化血红蛋白在7%之上的女性乳腺癌患者的病死率相比糖化血红蛋白在6.5%之下的女性患者高出2 倍以上。 因此高糖化血红蛋白、高血糖均可促使乳腺癌发展,因此针对乳腺癌患者,需良好地控制血糖水平,对其具有较高的警惕性,指导患者增强运动,不可摄入营养过剩的食物,尽量少量或者避免使用对血糖水平影响较大的药物, 针对糖尿病并发症予以及时处理[11]。
糖尿病属于慢性消耗性疾病, 乳腺癌临床症状往往受糖尿病肾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糖尿病性神经病变等影响,进而忽视乳腺癌[12]。 有关学者[13]指出,合并2型糖尿病乳腺癌患者, 其临床分期较晚, 预后效果不佳,一般在女性绝经后发生,其风险率升高20%左右,确诊后其病死率升高50%左右。
该组结果得出,与参照组进行比较,实验组50 岁之上的例数较多,绝经后例数较多,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比于参照组,实验组其T2 期以及之上的例数、 淋巴结阳性的例数、II/III 期患者例数均较多(P<0.05)。
综上所述, 对合并2 型糖尿病乳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进行分析, 针对其病理特征对预后效果的影响进行分析,2 型糖尿病是乳腺癌发生、 淋巴结转移等主要因素, 乳腺癌伴有2 型糖尿病患者的病理T 分期与临床分期较晚,淋巴结转移较多,具有较高的复发转移率,伴有2 型糖尿病乳腺癌患者的预后效果不佳,因此需重视术后复查和随访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