吡格列酮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 型糖尿病疗效探讨
2021-04-07朱恒前
朱恒前
江苏省徐州市睢宁县中医院内科,江苏睢宁 221200
2 型糖尿病是最为常见的糖尿病类型,由于多发于成年人,也被称为成人型糖尿病,在所有糖尿病患者中占比95%以上[1]。 该疾病的发生,是胰岛素分泌不足或利用障碍引起的,导致血糖水平持续升高,如果没有及时治疗,会累及血管、神经、心脏、肾脏、眼睛等器官。 坚持规范用药,根据患者的个体特征降血压、调血脂、抗血小板,并改善生活方式,是目前治疗2 型糖尿病的主要手段[2]。 如何选择药物类型,提高用药安全性和有效性,成为临床医师的关注重点。 孟恺[3]的研究称,联合用药能进一步提高降糖效果, 改善患者的胰岛素抵抗作用,进而提高生活质量。 基于此,文中选取2019 年4月—2020 年3 月该院收治的76 例患者作为对象,采用吡格列酮联合二甲双胍治疗获得了满意的效果,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在该院收治的2 型糖尿病病例中选取76 例。 以入院编号为准,分成两组:38 例对照组中,包括男性20 例(52.6%)、女性18 例(47.4%);年龄为41~75 岁,平均(58.5±16.3)岁;病程2~7 年,平均(4.6±2.2)年。 38 例试验组中,包括男性21 例(55.3%)、女性17 例(44.7%);年龄为42~77 岁,平均(59.4±17.2)岁;病程2~6 年,平均(4.3±1.8)年。 两组基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以下研究是可行的,且经伦理学机构批准。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①诊断标准:依据《中国2 型糖尿病防治指南》[4],经血糖、尿糖检查和OGTT 试验确诊。②纳入标准:符合2 型糖尿病标准,具有三多一少症状;知晓该次研究,依从性较好。 ③排除标准:精神病史或认知障碍;心肝肾功能不全;药物过敏或禁忌;妊娠哺乳期女性等。
1.3 治疗方法
患者入院后,积极降低血糖、控制血压、调节血脂水平,通过饮食指导和运动干预控制体重,改善生活方式。
1.3.1 对照组 使用二甲双胍片(批号H20023370;规格0.5 g×20 片),患者口服用药,2 次/d,起始剂量为0.5 g;随后每周增加0.5 g,逐渐加至2 g,最大剂量每日不超过2.5 g。 治疗时间3 个月。
1.3.2 试验组 在对照组的基础上, 联合使用吡格列酮片(批号H20052156,规格15 mg×7 片),患者口服用药,1 次/d,起始剂量为15 mg;根据病情需要可加量,最大不超过45 mg/d。 治疗时间3 个月。
1.4 观察指标
①观察临床疗效,判定标准如下[5]:显效:血糖水平达标,三多一少症状明显减轻;好转:血糖水平降低,三多一少症状改善;无效:血糖水平降低不明显,三多一少症状依然存在或加重。 ②治疗前后,监测患者的血糖水平变化,包括空腹血糖(FPG)、餐后2 h 血糖(2 hPG),正常参考值[6]:FPG<6.1 mmol/L,2 hPG<7.8 mmol/L。 ③治疗前后,测定血脂4 项指标,包括总胆固醇(TC)、甘油三脂(TG)、高密度脂蛋白(HDL-C)、低密度脂蛋白(LDL-C), 正常参考值如下[7]:TC 为2.8~5.17 mmol/L,TG 为0.56 ~1.7 mmol/L,HDL-C 为0.9 ~1.55 mmol/L,LDL-C 为0~3.1 mmol/L。 ④用药期间,观察记录不良反应情况,常见如面部水肿、腹泻腹痛、白细胞下降等。
1.5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5.0 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差异比较进行t检验;计数资料以频数及百分比表示,组间差异比较进行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
相比于对照组,试验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比较[n(%)]
2.2 血糖水平
治疗后,两组患者的FPG、2 hPG 水平均明显降低,其中试验组降低幅度更显著,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糖水平比较[(±s),mmol/L]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糖水平比较[(±s),mmol/L]
注:和治疗前比较,#P<0.05
组别FPG治疗前 治疗后2 hPG治疗前 治疗后试验组(n=38)对照组(n=38)t 值P 值9.5±1.6 9.6±1.8 0.255 0.798(5.5±0.8)#(6.0±1.2)#2.137 0.035 12.4±2.3 12.5±2.1 0.197 0.843(7.6±1.3)#(8.4±1.5)#2.484 0.015
2.3 血脂四项指标
治疗后,两组患者的TC、TG、LDL-C 均明显降低,其中试验组降低幅度更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脂四项指标比较[(±s),mmol/L]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脂四项指标比较[(±s),mmol/L]
注:和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
组别时间TC TG HDL-C LDL-C试验组(n=38)治疗前治疗后t 值P 值对照组(n=38)治疗前治疗后t 值P 值4.7±1.6(3.6±0.9)#3.693 0.001 4.8±1.8 4.0±1.1 2.337 0.022 2.2±1.0(1.6±0.5)#3.308 0.002 2.3±0.9 1.9±0.6 2.279 0.025 1.7±0.6 1.5±0.3 1.837 0.070 1.7±0.5 1.6±0.4 0.962 0.338 3.3±1.5(2.4±0.8)#3.263 0.002 3.5±1.4 2.9±0.9 2.222 0.029
2.4 不良反应情况
试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3.2%,略高于对照组的7.9%,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n(%)]
3 讨论
流行病学研究显示[8],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发展、人们的生活饮食方式改变, 糖尿病已经成为一种常见病和多发病。 在所有糖尿病患者中,2 型糖尿病占比90%以上,患病率约为10.4%,典型症状表现是三多一少,即多食、多饮、多尿、消瘦。 在发病原因上,基本病因是胰岛β 细胞功能缺陷,导致胰岛素分泌不足,或身体对胰岛素不敏感,促使血糖升高。 孙景磊[9]的研究报道称,2 型糖尿病的诱发因素,包括年龄增长、营养过剩、不良生活方式、体力活动不足、接触化学毒物等。
由于2 型糖尿病的病因复杂, 临床治疗时通常采用综合治疗方案,包括降压、降糖、调脂、抗血小板聚集,以及改善生活方式和控制体重等,必要时还要进行心理治疗。 在药物选择上, 二甲双胍片是常用的降糖药, 适用于单纯饮食控制效果不佳的患者, 尤其是肥胖、 高胰岛素血症人群。 分析该药物的作用机制可能是:①提高周围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促使机体更好地利用葡萄糖; ②提高非胰岛素依赖组织对葡萄糖的利用效率,例如大脑、肠道、皮肤、血细胞等;③抑制肝糖原的异生作用,减少肝糖的合成和分泌;④降低肠壁细胞对葡萄糖的摄取能力; ⑤阻止胆固醇的合成和贮存,降低TC、TG 水平[10]。 和胰岛素相比,该药物不会促进脂肪合成,单独用药一般不会引起低血糖反应。
吡格列酮属于胰岛素增敏剂, 能选择性激动PPAR-γ 受体,该受体能调节葡萄糖、脂类代谢,参与胰岛素基因转录[11]。患者用药后,可减轻胰岛素抵抗,尤其适用于高血糖、高三酰甘油患者;同时修复受损的胰岛细胞,促进胰岛功能全面恢复。 该次研究中,选取76 例患者作为对象,结果显示:试验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和陈镇涛等[12]的研究相近,说明联合用药能发挥出协同、增效的作用。 治疗后,试验组患者的FPG、2 hPG、TC、TG、LDL-C 水平更低(P<0.05),说明联合用药能增强降糖、降脂功效,维持稳定的内环境,避免病情波动。 试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稍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联合用药不会带来更多不良反应,患者可以安心用药。
综上所述, 吡格列酮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 型糖尿病疗效优于单一用药,能进一步改善血糖和血脂水平,推荐患者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