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针灸治疗2 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分析

2021-04-07翟春梅

糖尿病新世界 2021年2期
关键词:糖化空腹针灸

翟春梅

长春市中心医院康复科,吉林长春 130000

2 型糖尿病是临床上发病率较高的一种糖尿病,其发病率高达90%以上[1]。 导致2 型糖尿病的因素相对较多,其中包括遗传因素、生活环境、生活方式以及肥胖等因素,患病后患者出现明显的口渴、多饮、多尿以及消瘦症状, 经临床检查后发现血糖水平明显高于正常水平[2]。 目前临床针对该病的主要治疗方式为药物治疗,对于胰岛素功能极差的患者则采取胰岛素治疗, 但是由于机体生理条件的不同以及生活方式控制程度的差异,患者出现不同的治疗效果。 随着中医对于2 型糖尿病的进一步研究发现, 通过针灸的方式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血糖水平,提升治疗效果,为此,该文针对2019 年7 月—2020 年6 月期间该院接诊的44 例2 型糖尿病患者采取了针灸治疗方案,并观察其具体应用情况,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该院收治的88 例2 型糖尿病患者作为该次研究对象, 按照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4 例。 对照组中男性21 例,女性23 例;年龄35~67 岁,平均(51.3±2.6)岁;病程1~6 年,平均(3.5±0.6)年。 实验组中男性24 例,女性20 例;年龄35~66岁,平均(50.5±2.1)岁;病程1~7 年,平均(4.0±0.8)年,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经过伦理委员会批准,所有患者对于该次研究均知晓明确,且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并可配合完成该次研究。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经临床观察后符合WHO 关于2 型糖尿病的诊断标准;年龄在30~70 岁之间。排除标准:存在糖尿病急性并发症,合并糖尿病高血压;空腹血糖在10 mmol/L 以上,糖化血红蛋白在8.6%以上。

1.3 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取药物治疗,口服二甲双胍(国药准字H20060230),常规用量1 次/d,1 片/次,患者可根据自身情况遵医嘱服用。 实验组患者则在药物治疗基础上给予针灸治疗, 根据患者情况可选取中脘穴、 太溪穴、太渊穴、脾俞穴、肾腧穴、膈俞穴、胰俞穴、足三里穴、大椎穴以及合谷穴。 患者以仰卧位进行针灸,使用1.5 寸28 号毫针针刺足三里、中脘穴和三阴交,使用1寸30 号毫针针刺太渊穴和太溪穴,以常规针刺法进行治疗,留针30 min,期间行针1~2 次。 患者采取俯卧位,使用1.5 寸30 号毫针针刺大椎穴、脾俞穴、肾腧穴、膈俞穴和胰俞穴,针与皮肤保持45°,留针30 min,期间行针1~2 次,1 次/d,连续治疗20 d 为一个疗程,连续治疗3 个疗程。

1.4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的空腹血糖、餐后2 h 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水平以及治疗有效率。 治疗有效率评价标准:显效:治疗后空腹血糖在7 mmol/L 以下,糖化血红蛋白水平低于7%;有效:治疗后空腹血糖达到7~10 mmol/L,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在7%~8%之间。 无效:未达到显效和有效标准。 治疗有效率=(显效+有效) 例数/总例数×100.00%

1.5 统计方法

对于该次调查中的数据将使用SPSS 22.0 统计学软件予以处理,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差异比较以t检验;计数资料以频数和百分比(%)表示,组间差异比较以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空腹血糖、餐后2 h 血糖以及糖化血红蛋白水平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空腹血糖、餐后2 h 血糖以及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实验组患者的实验组空腹血糖为 (6.1±0.7)mmol/L,对照组空腹血糖为(7.8±0.4)m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3.981,P<0.001)。 实验组餐后2 h 血糖为 (7.2±1.5)mmol/L,对照组为(8.1±1.2)m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107,P=0.002),治疗后实验组糖化血红蛋白为(10.3±1.3)%,对照组为(15.4±2.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1.289,P<0.001)。实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空腹血糖、餐后2 h 血糖以及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对比(±s)

表1 两组患者空腹血糖、餐后2 h 血糖以及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对比(±s)

组别空腹血糖(mmol/L)治疗前 治疗后餐后2 h 血糖(mmol/L)治疗前 治疗后糖化血红蛋白(%)治疗前 治疗后实验组(n=44)对照组(n=44)t 值P 值8.1±0.3 8.2±0.2 1.840 0.069 6.1±0.7 7.8±0.4 13.981<0.001 10.5±1.6 10.6±1.4 0.312 0.755 7.2±1.5 8.1±1.2 3.107 0.002 18.9±2.2 18.8±2.4 0.203 0.839 10.3±1.3 15.4±2.7 11.289<0.001

2.2 治疗有效率

实验组44 例患者中无效4 例, 治疗有效率为90.91%,而对照组44 例患者中无效12 例,治疗有效率为72.73%, 实验组占有明显优势,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对比

3 讨论

糖尿病是一种典型的慢性疾病, 近些年该病的发生率逐年上升且更趋于年轻化, 目前临床对于该病的治疗方案较多,但尚不能根治,因此找到高效、安全、便捷的治疗方法对患者来讲具有重要意义。 从中医角度讲, 该病属于消渴病范畴内疾病, 患者饮食结构不合理,尤其是肥胖患者不喜运动[3],久而久之导致脾胃运化失调,水谷精微得不到应有的输布,导致脂浊痰湿内聚而发病。 糖尿病的主要病机在于阴虚燥热, 阴虚为本,燥热为标,进而导致血瘀。 燥热内胜,消耗津液,造成了肾阴不足,水亏火旺,消灼肾阴,随着疾病的发展,会导致热郁血瘀,阴伤及气,气阳不足,气血瘀滞,运行不畅,瘀阻气滞,进而水津失布。

近些年随着中医的不断发展, 其在糖尿病的治疗中发挥了较好的作用,例如服用中药治疗、学位按摩以及针灸等均达到了稳定血糖的作用, 为此该文针对针灸治疗方法进行了相关研究,并观察其具体应用情况。在针灸治疗中根据糖尿病的发病原因采用了益气养阴、祛瘀通脉以及补虚泻实的治疗方法,该次针灸所选的穴位中,中脘穴、脾俞穴、三阴交穴和足三里穴起到了调节脾胃的作用,达到了脾胃升华有源,生津止渴的作用,也因此患者的血糖也会因此平稳下降。 其中太溪穴和肾俞穴具有滋阴养肾的作用[4-6],大椎穴和合谷穴达到了泻热理气的作用, 太渊穴则具有益肺气和清虚热的作用, 通过肝俞穴和胰俞穴可调节肝脏和胰脏的功能,以保证尚存功能的胰岛充分发挥作用,这对2 型糖尿病来讲具有重要作用。 之所以通过针灸能够达到稳定血糖的作用, 主要在于针灸能够直接刺激神经系统和胃肠道功能, 进而影响葡萄糖代谢途径, 降低食欲,延缓胃排空速度,让患者出现早饱感,以降低患者的总食物量,减轻体重,避免出现胰岛素抵抗,增加胰岛素敏感程度,进而达到控制血糖的目的[7-9]。 在该次研究中也显示,治疗后实验组患者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以及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 且实验组44 例患者中无效4 例, 治疗有效率为90.91%,而对照组44 例患者中无效12 例,治疗有效率为72.73%,实验组占有明显优势, 此结果再次证明了该方法的有效性,与刘芝芳[10]观察组46 例患者中无效4 例,治疗有效率为91.30%, 而对照组46 例患者中无效13 例,治疗有效率为71.74%研究结果一致,说明方法正确,结果可靠。

综上所述, 针对2 型糖尿病的治疗可采取针灸治疗方法, 其可帮助患者有效控制血糖以及糖化血红蛋白水平,促进其康复进程。

猜你喜欢

糖化空腹针灸
Las nueve agujas de Fuxi Cómo surgieron estos implementos para practicar la acupuntura
采血为何要空腹
Efficacy of acupuncture on treating obesity and adipose-incurred illnesses
新型糖化醪过滤工艺
空腹喝水
甜酒曲发酵制备花生粕糖化液的研究
糖化血红蛋白测定在非糖尿病冠心病中的意义
中医针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44例
米酒酿造的糖化条件优化
有些食物别在空腹时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