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光学相干断层扫描仪(OCT)应用于视网膜疾病检查中的护理配合
2021-04-06吴姗姗
吴姗姗
摘要:目的研究视网膜疾病患者行光学相干断层扫描仪(OCT)时加强护理配合的效果。方法:样本取自本院收治的200例视网膜疾病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分单一组(OCT检查,n=100)、配合组(单一组基础+护理配合),2组临床指标、满意度比较。结果:与单一组比较,配合组ICC值更高;满意率更高,P<0.05。结论:OCT检查时加强护理配合能提高此病护理效果、获得精准的检查结果,避免发生误差、影响患者疾病治疗,拉近护患间距离、避免医疗纠纷,值得借鉴。
关键词:光学相干断层扫描仪;视网膜疾病检查;护理配合;满意度
研究表明,视网膜疾病是目前常见眼科病症,借助光学相干断层扫描仪(OCT)可早期确诊,分析发现:其属高分辨力光学影像技术,具快速、分辨力高、非接触性及非侵入性等特征,其可对患者眼前节、眼后节的纤维结构密切观察,快速获得检查结果、为后期治疗提供参考数据,但此检查所获得的视网膜厚度难精确,导致疾病易被误诊为视网膜水肿、延误后期方案制定及最佳治疗时机,因此尽早如何行对症护理、成为眼科医师亟待解决问题[1],利于尽早确诊疾病、为后期治疗提供参考,鉴于此,本文分析OCT检查视网膜疾病患者时配合对症护理的价值,汇总:
1 资料和方法
1.1基线资料
回顾性研究,数据收集本院2019年8月-2020年8月收治的200例视网膜疾病患者,知情、伦理委员会审批,配合组(100例):男56例、44例女,年龄18-75岁,均值(46.21±5.28)岁;其中单眼58例,双眼42例;单一组(100例):男57例、43例女,年龄20-77岁,均值(46.54±5.45)岁;其中单眼59例,双眼41例。P>0.05、可比较。
1.2方法
单一组(OCT检查):散瞳用0.5%托品酞胺眼水操作,协助取坐位、放下巴于托架,调整检查眼位置,操作者结合实际,调整检查方式、聚焦状态,在监视屏幕上显示扫描位置,借助操作控制面板的按钮,调整扫描线于扫描位置,结束扫描后,计算机对相关信息自动处理,使视网膜切面的二维彩超清晰显示,操作者对病灶区距离进行测量。
配合组:单一组基础+护理配合:①檢查前:主动与患者沟通,告知检查优势、配合要点,情绪紧张者予以鼓励、安慰等,消除顾虑、提高配合度,且先检查裸眼视力、眼压,对晶状体浑浊程度判断,后行OCT检查,检查前做好眼部清洁,叮嘱患者检查时将眼睛睁大、根据要求转动眼球、睁眼或闭眼,缓解眼疲劳。②检查时:上睑下垂者,尽量将上睑上提,使角膜充分暴露、避免遮挡睫毛,精神状态较差者,协助检查、缩短检查时间,腰椎不好者,待疾病稳定后可检查,患者验光后,将屈光度调整合适,图像采集时告知患者坚持5s不眨眼,快速按下按钮,视力<0.1者,做好散瞳再次检查。③检查后:注意做好仪器保养,定期对仪器清洗,镜头用无水乙醇纱布擦拭,不用时遮好镜头、清洁操作台面。
1.3观察指标
临床指标:记录视网膜神经上皮层的平均厚度、标准差,统计2组ICC(相关系数)值。
满意度:自制“满意调查问卷”,百分制,满意≥90分,一般75-89分,差≤74分,总满意率=满意率+一般率。
1.4统计学方法
数据经excel表整理,SPSS22.0统计软件分析,计量资料均数±标准差(±s)表示,t检验。计数资料构成比[n(%)]表示,x2检验。检验水准P=0.05。
2 结果
2.1 临床指标
与单一组比较,配合组ICC值更高,P<0.05,见表1。
2.2 满意度
与单一组比较,配合组满意率更高,P<0.05,见表2。
3 讨论
研究报道[2],护理配合能提高检测结果准确性,分析原因:①定期对仪器做好清洁卫生,不用时遮好镜头,避免外因影响检测结果,检查时主动与患者沟通,予以眼神交流、情绪感染及肢体接触等,确保其遵医睁眼、闭眼,缓解眼部疲劳;②戴眼镜、上睑下垂者,予以对症护理可搭建良好的护患关系,提高检查依从性、避免误差发生,具有实践价值。
本研究示:①与单一组比较,配合组ICC值更高,P<0.05,表明对症护理可减少误差、促进检查顺利;②与单一组比较,配合组满意率更高,P<0.05,说明本文与黄露诗[3]文献相似,因此对症护理可拉近护患关系、提高配合度,效果理想。
综上所述:视网膜疾病患者行OCT检查时加强护理配合能保证测量结果准确、减少误差,改善护患关系、推动检查顺利进行,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陈敏慧,陈应军,李海焕.新生儿眼底广域成像系统的护理配合[J].海南医学,2019,30(24):3262-3264.
[2]邵瑛,范永.折叠式人工玻璃体在玻璃体切除手术应用中的护理配合及体会[J].中国药物与临床,2019,19(7):1194-1195.
[3]黄露诗,郭谊楠,严肃等.临床护理路径在单纯性孔源性视网膜脱离优质护理的应用[J].福建医药杂志,2017,39(2):145-146.
(厦门大学附属厦门眼科中心 特检科福建厦门 361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