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视野—八、九零年代香港艺术新象
2021-04-06笔嗜收藏家
笔嗜收藏家
仞姿《残阳如血,蝶梦如烟》,2021年。
冯美华作品《她说为何是我》。两段影片以背对背自动旋转方式呈现,观者须跟随影片移动观看。
展览重现 Para Site艺术空间的展览「咖啡店」,展场布置得恍如咖啡店一样。
蔡仞姿《残阳如血,蝶梦如烟》,2021 年。
陈育强作品《垂直的麦田》,2021年(重造1996年版本)。陈育强的作品带有其独特的「家事」美学风格,回应香港的空间问题。
香港艺术馆馆长(现代及香港艺术)俞俏(左)及客席策展人方敏儿(右)表示,是次展览的空间布局经特意构思,希望观者与展品互动。
鲍蔼伦于2001年第49届威尼斯双年展首个香港馆的参展作品《循环影院》。
展览重现「女那禾多」当代摄影中心。
方敏儿出生于香港,是一位独立策展人,现于北京工作及居住。自1997年起,她曾任职于中央美术院美术馆丶奥沙艺术基金与奥沙画廊丶香港大学美术馆丶1a空间与香港海事博物馆。
香港艺术馆4日下昼举行“多元视野──八、九十年代香港艺术新象”新闻界预展,展览以多元视野,重塑上世纪80、90年月香港现代艺术的创新浪潮,出现谁人年月的美学取向、创作方法与理念等面向。
上世纪80、90年月是香港现代艺术生长的一个主要转折点,“多元视野——八、九十年代香港艺术新象”展览连系宏观和微观历史,透过多元的视野转换,融入时下最为盛行的新元素,重塑谁人年月在香港形成的现代艺术创作新潮,出现昔时开拓出的新美学取向、新方法与看法、影像新景三大面向。
客席策展人、香港浸会大学视觉艺术院研究助理教授方敏儿说,展览聚焦7组现代青年艺术家具代表性的作品及艺术空间,在装置艺术、新媒体、摄影及空间上力图突破的探索,并行使相关文献资料,出现当日香港艺坛的转变及新艺术创作形式的兴起。
方敏兒在过去十多年曾策展许多项目,包括:「博特罗在中国:费尔南多·博特罗作品展」(中国国家博物馆、中华艺术宫、中国北京与上海,2015-2016)、 「我要食餐好」当代艺术展(油街实现,中国香港,2015);CAFAM双年展「中国艺术家驻留计划-香港站」(2015)、「Emergency Lab」(中国香港)、「下一个十年的当代艺术」(今日美术馆,中国北京,2011)、「首届三亚艺术季」 (中国三亚,2012-2013)、 「英雄本色– 一个与香港有关的当代艺术展」(798仁当代艺术空间,中国北京,2013)。
方敏儿曾为K11国际艺术驻留项目顾问委员、香港艺术新秀奖委员、SAYA青年艺术家计划委员、美国博物馆与网络协会(亚洲)委员、奥沙艺术基金顾问、香港青年学生艺术家奖委员及纽约凯尚艺术项目策展人。
多元视野——八、九十年代香港艺术新象
日期:即日起至2022 年4 月24 日
时间: 星期一至三,五至日及公众假期上午10 时至下午5 时;
星期四(公众假期除外)休馆
地点:九龙尖沙咀梳士巴利道10 号艺术馆5 楼新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