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读”出语文的滋味

2021-04-06潘兆香

广西教育·D版 2021年1期
关键词:紫藤萝瀑布教学策略

潘兆香

【摘要】语文课堂应有滋有味,突显语文教学的本色,而朗读就是学习语文最本色的途径。本文结合《紫藤萝瀑布》课例分析常态课课堂语文朗读存在的问题,尝试探讨课堂如何引导学生“真”朗读,读出语文“真”滋味。

【关键词】《紫藤萝瀑布》;真朗读;教学策略

笔者近日听了一节校级公开课,课题是《紫藤萝瀑布》,这篇文章是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第一篇课文。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学习托物言志的手法,体会如何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写景状物,寄寓自己的情思,抒发对社会人生的感悟。写景状物、托物言志是本单元的教学重点,作为本单元的第一篇课文,其承担着让学生品味语言、理解托物言志手法的重任。

宗璞的这篇散文名作,文字不多,篇幅不长,但内涵丰富,有着特殊的时代背景。因为引导七年级的学生体味人生并让他们理解作者对人生的感悟有一定的难度,所以教师要将第一节课的目标放在朗读指导上,通过朗读,让学生厘清文章脉络,品味文章语言,体会作者情感。这篇文章语言优美、表现力强,通过反复朗读让学生咀嚼、品味字里行间流淌的暖暖的而有带有淡淡伤感的情愫,目标小而精当,有利于第二节课文章主旨和写作手法的探讨。

语文教学就是培养学生听、说、读、写四种能力,而这几种能力中,最核心的就是读。朗读在教学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所以,教师的教学目标的准确性是无可厚非的,但一节课听下来总觉得学生的朗读浮在表面,未能深入文本,虽然形式多样,如自由读、集体读、个体读、范读,可学生不是大声喊读,就是故作深情地朗读,还有平淡无奇地读,未能将课文中“不可言传”的内容在朗读中“传出来”。本文结合这节课尝试探讨如何引导学生“真”朗读,读出语文“真”滋味。

一、分层次朗读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学生应“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这是朗读的总要求。这个总要求在教学中不可能一步到位,教师只能按照教学内容按步骤进行训练,先要求学生读正确,在读正确的基础上读流畅,读出感情[1]。教师教学的第一步是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边读边用笔圈画出‘我观赏紫藤萝瀑布行踪的词语,以及‘我所做、所思、所感的句子”。笔者认为,这个朗读目标的制定有点急功近利,学生才初次接触课文,生字的音形义还没有掌握,就开始理解文章内容,要求太高,学生的注意力很容易集中在寻找作者行踪及所做、所思、所感的句子上,不能全身心地投入课文朗读中,甚至可能还没读完课文就匆忙地进入寻找答案的环节,导致朗读流于形式。

初次朗读,何不只让学生大声朗读,读准字音、不读错字、不掉字、不添字、不改字,让学生从感性的角度感受语言的精美、流畅。教师可先用朗读的方式点燃学生学习这篇课文的热情,在学生读准字音的基础上再要求其读流利,吐字清晰、响亮,不颠倒、不重复。笔者认为,经过这几次三番的朗读,学生对课文已经很熟悉了,接下来让他们去理解内容、从文中寻找相应的词语,句子就水到渠成了。

二、朗读要有精细指导

教师朗读教学的第二步是让学生选择喜欢的语段来朗读,体会文章表达的情感,然后课件上出示朗读方法指导,分别是读准字音,长句停顿要恰当,朗读语速要缓急适当,朗读时通过语气语调的变化来抒发作者要表达的情感。有要求且有方法指导是常规的教学方法,朗读前教师提出明确的要求,让学生边读边思考,运用教师提供的朗读方法吟诵课文,以达到教学目标。这似乎是教师理想的设计,可是教学效果如何呢?对文字有悟性的学生站起来朗读时抑扬顿挫,听来似乎很有感情,但是否符合作者所想要表达的意思呢?班级中又有几个有悟性的学生呢?大多数朗读水平一般的学生朗读时语气平淡,似无风无浪的湖面,这时教师该怎么办?

笔者认为,此时最好的方法莫过于选择重点语段、语句进行精细化指导。比如,《紫藤萝瀑布》这一课,第四、五自然段同样的句子“我在开花”,朗读时怎样处理,可以让学生讨论:“我在开花!”它们在笑。“我在开花!”它们嚷嚷。为什么“笑”、为什么“嚷嚷”?我们可以把自己想象成这一树盛开的花朵, “笑”是因为花朵因开花而开心、惊喜;“嚷嚷”是花朵多,推着、挤着、簇拥着竞相绽放。怎样读出要表达的情感呢?教师可以让朗读水平较好的学生示范朗读,教师也可以亲自朗读,第一个“我在开花”把重音放在“开花”上,凸显开花是花朵生命的绽放,语调应是上扬的,读出花朵的开心、激动的情感;第二句“我在开花”把重音放在“我”上,表现花你争我强、竞相绽放的情景和快乐的心情。示范朗读以后,教师再要求学生一起读,读出自己的特点。这样通过重点语段、语句的精细指导,能使学生精细分析、精细品析词语的表现力,培养其思维能力。这样的指导在课堂上能起到四两拨千斤的作用,进而激活学生的思维。

三、重视教师的示范作用

在这里,教师的示范作用包含两重含义,首先是教师得敢于示范。现在,很多语文教师由于自身教学能力不足,不敢在课堂上开口朗读,不是让朗读水平较好的学生范读,就是借助多媒体工具播放音频。殊不知,教师在课堂上开口朗读其实给学生展示的是一种态度,这对于那些不愿意开口、不敢开口的学生而言有着不可替代的鼓励作用。示范朗读不仅可以让学生与教师在诉说与聆听之间进行沟通,也能提升教学效果。当学生看到教师如此用心地朗读课文时,他们能够在这最基础的教学中得到感化。

这节课上,教师想有意识地鼓励、培养学生开口朗读的热情,课堂上他带头示范朗读了课文第10段,在他的带动下,许多学生勇敢地举起了手,尝试朗读这一段,可是由于教师在处理这一段时没能准确把握技巧,没有读出此段应有的语气和语调,学生的模仿也就走了样。此段内容是作者回顾花和人的命运,悟到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这就是说人在遭遇不幸的时候,不能被厄运打倒,要保持坚定的信念,振奋精神,以昂揚的斗志投身到伟大的事业中去。作者彻悟了,于是“在浅紫色的光辉和浅紫色的芳香中,不觉加快了脚步”,从中我们能感受到作者新的精神状态。因此,此段朗读应是饱含激情的,应读出对生命永恒的赞颂和投身事业建设的豪迈之情,应有一种顿悟后的轻松、豁然开朗的感觉。

可见,示范朗读的另一层含义是注重教师的正向引导,在学生眼中,教师的一言一行都是值得学习的范本,教师朗读中的字音、情感、节奏也就成了他们学习模仿的内容。教师是这个正向的引导者,学生便是巧妙的模仿者。然而,是否值得学生去模仿学习,就需要教師加强个人素质修养,提升各方面的能力。这样,学生就能够在听取范读之后产生关于课文朗读的独特感受,可以是字词的音准,可以是文章的感情基调。

四、要给学生足够的朗读时间

在有限的语文课堂时间内,教师非常注重知识的讲解,备课时安排了满满的内容,留给学生朗读的时间是不充足的。语文课堂上,教师一般是在上课伊始给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的时间,让学生初步了解课文内容,接下来,学生在教师一个一个问题的引导下思考问题,朗读的声音就少了。有时教师觉得课堂沉闷时,会让某个学生或者全班集体朗读,活跃一下课堂气氛,但这样的课堂朗读流于形式[2]。

古人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书读熟了,自能理解书中之意。鲁迅先生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描写的寿镜吾先生读书的语句是“铁如意,指挥倜傥,一座皆惊……微笑,将头扬起,摇着,向后面拗过去,拗过去”,这样的读书画面,鲁迅先生多年以后回忆还能如此清晰,看来教师入情的朗读对鲁迅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大声诵读,反复吟咏,容易入情入境,如古人反复吟诵,涌现出很多优秀的词赋家、大诗人。因此,语文课堂上,教师应将烦琐的讲解简化,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去读、去悟,通过朗读发展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情感,逐步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说:“真正的朗读其实是一种享受,在动情的朗读中用心灵去感受作品,体会作者当时的心境,与作者感同身受,这是多么美好的事情。”课堂上,教师何不多留点时间让学生去享受这美好的事情呢?

中央教科所研究员蒋仲仁曾提出:“从学习语文来说,朗读最重要,可以说不朗读,不出声朗读,光靠看,光靠浏览,是学不好语文的。”语文课堂应有滋有味,回归语文教学的本色。朗读是学习语文最本色的途径,课堂的有效朗读能培养学生的语感,增强学生的文字感悟能力,使学生感受到文字的魅力,从而提升其语文素养。

【参考文献】

高庆献.让琅琅读书声重现校园:谈语文教学中的朗读教学[J].平安校园,2020(12):64-66.

龚成栋.朗读教学的现状、原则及方法[J].甘肃教育,2020(14):68.

猜你喜欢

紫藤萝瀑布教学策略
低年级写话教学策略
谈以生为本的群文阅读教学策略
写话教学策略初探
浅谈复习课的有效教学策略
舞蹈教学策略之我见
高中英语读后续写的教学策略
由《紫藤萝瀑布》谈散文写作技巧
《紫藤萝瀑布》文本解读及教学建议
从审美教育视阈下探讨初中现代文教学
探索《紫藤萝瀑布》的语言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