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能大赛视野下中职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教学改革与实践
2021-04-06苏法翔黄汉武
苏法翔 黄汉武
摘 要:职业技能大赛是我国职业教育工作的一项重大制度设计与创新。历年来,大赛坚持“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改”的理念,以提升职业院校学生技能水平、培育工匠精神为宗旨,以促进职业教育专业建设和教学质量提高为导向。本文就中职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如何基于技能大赛开展专业教学改革开展论述,以期为促进中职学校专业教学改革提供有益借鉴。
关键词:技能大赛 中职 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 教学改革
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以下简称“大赛”)是由教育部发起,联合相关部门、行业组织和地方共同举办的一项全国性职业院校学生技能竞赛活动。自举办以来,大赛坚持“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改”的宗旨,坚持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的模式,坚持联合办赛、开放办赛的理念,坚持办出特色、办出水平、办出影响的路线,举得了傲人的成绩。通过数年努力,大赛深化了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推动了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促进了人才培养和产业发展的结合,扩大了职业教育的国际交流,增强了职业教育的影响力和吸引力。作为大赛其中一个赛项,中职汽车运用与维修竞赛内容包括汽车机电维修、车身修复(钣金)和车身涂装(涂漆)三个子赛项。如何深入研究赛项,理解大赛的内涵,透析大赛中的行业、企业专家智慧,将技能大赛的成果与专业教学改革有机结合,提升专业教学水平,已成为中职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以下简称汽修专业)面临的一项重要课题。多年来,我校在汽修专业办学过程中,不断思考、总结和改进,经历积极参赛、主动备赛、赛课相融等阶段,推动了汽修专业教学改革的进程。
1 借鉴大赛办赛模式,促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人才培养模式是否科学、合理是职业学校人才培养工作的关键。传统的汽修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是由学校自己制订的,相应的人才培养模式也在校内产生。而职业教育是与经济社会联系最为紧密的一种教育类型,承担着为社会培养生产、服务、技术和管理一线技能型人才的任务。借鉴大赛办赛思路,对汽修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如下改革。
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是大赛的办赛模式,也应该是汽修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的编制模式。汽修专业在设计或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时,应以国家政策为根本依据,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与地方政府紧密联系,立足区域定位与经济发展趋势,突出政府主导的地位;应注重发挥行业的指导作用,吸收行业专家的智慧,研究行业标准,分析行业要求,把握行业趋势,将行业标准转化为专业课程教学标准;应注重当地企业(尤其是品牌企业)的参与,了解生产企业的用人需求、岗位能力的要求、职业素养的诉求、职业能力发展的探求、学生与家长的追求。使汽修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坚持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坚持人才培养标准符合行业规格标准,坚持与品牌企业开展校企合作,彰显育人特色。
2 借鉴大赛考核模式,促进技能型课程体系构建
汽修专业传统的课程体系属于知识型课程体系,大多数课程是先讲理论,后开展实训,等理论讲授完到实训时,学生对于理論部分已经淡忘,教学效果欠佳。从大赛考核模式来看,汽车运用与维修赛项前期采用了“理论+实训”的考核模式,后又改为纯实训考核模式,将理论知识融入实训操作当中进行考核。可以看出,大赛考核方式经历了从“理论+技能”双显性的考核方式到“理论隐性+技能显性”的转变。另外,大赛的比赛规则是基于汽车维修生产实践过程的关键岗位技能考核,完全参照汽车维护与修理的标准工作流程而设计的考核项目。
技能大赛考核模式的改变,使大赛与汽车维修生产实践对接更加深入。汽修专业课程体系可借鉴大赛考核模式,构建符合汽车维修生产实践的技能型专业课程体系,理论知识以“必须、够用、关键”为原则,加长学生技能训练时间、突出学生关键岗位技能养成,促进学生职业能力形成。通过技能型专业课程体系构建,从而缩小学校教学内容与企业生产实践的差距,提高汽修专业教学质量。
3 借助大赛训练过程,促进教师队伍梯队成长
汽修专业青年教师大多来自本科院校,有一定的理论知识,但是缺乏来自生产一线的操作技能和操作经验。汽车维护与修理是一个对技能和经验均有较高要求的职业,这对专业教师提出了很大的挑战。大赛的考核标准和流程均经过行业企业专家一致论证,同时其公开、透明、详细的评分标准更是将汽车维修作业过程中的各个流程、各种要求完整包含,是教师增加实践能力的最好学习方式。
在汽修专业教师队伍建设中,秉持“研究比赛、积极备赛、平和参赛、赛后总结”的原则。在研究方面,教师通过研究比赛内容、比赛规则、比赛标准、比赛视频、比赛现场、比赛设备……从而学习专家经验,吸收专家智慧,增加专业认知;在备赛方面,通过“做中学、学中做”的方式培养教师,鼓励教师在认真研究比赛文件的基础上增强自身技能水平,积极指导学生参加比赛,提高自身专业技能水平和指导学生的能力;在参赛方面,安抚教师放平心态,注重观察参赛学生是否将平时所学、所练成果是否发挥出来,将成绩压力放下;在赛后总结方面,注重总结平时对学生训练的技能是否符合大赛要求,是否有训练盲点,及时总结,及时提高。
4 借鉴详细的评分标准,促进工匠精神培育
传统的汽修专业教育追求的是达标教育,主要表现为“理论及格+技能合格”,这与当前技能成才的职业教育要求相背。就汽车维修生产实践来说,只有优秀的企业才有发展,只有优秀的员工才有发展。也就是说,汽车维修人员需要具有追求卓越和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才能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下存活。技能大赛涵盖维修前准备、维修中操作、维修后整理全过程的评分细则就是最好的工匠精神的体现。
在汽修专业课程教学中促进工匠精神的培育主要有三个方面。首先,向学生传播“良好的收入来源于良好的口碑、良好的口碑来源于精湛的技术和优良的服务”这一理念,让学生认识到只有具备工匠精神的汽车维修人员才可以有所发展。其次,技能训练过程中养成严谨的工作作风,避免零件、工具随处推放等现象。最后,结合大赛评价标准,将工量具摆放、6S环境管理等纳入专业课程考核过程。
5 回顾学生训练过程,促进教学方法改革
大赛的评分标准通过行业企业专家的论证,与生产实践结合紧密,能反映当前行业的新设备、新技术与新技能。学生参赛后就竞赛成绩进行分析,除了学生自身心理因素之外,主要分析训练过程,也就是教学过程。通过训练过程分析,找出汽修专业教学方法改革方向。
传统的汽修专业教育以教师为中心,以教师的输出时间(课时)来安排教学,教学要求以达标为主。而大赛的技能训练要求教师以学生为中心开展的,根据学生的现状制定训练计划,把握训练进度,安排训练内容,还要通过不断重复训练学生的熟练程度和精细程度。两者相比,传统的汽车专业教育注重完成,大赛的训练注重完美。汽修专业教学过程中,应借鉴大赛培训学生过程,以学生为中心,坚持“素质本位”的发展观,将学生看作一个独立发展的个体,注重学生素质养成;以学生为主体,坚持“建构主义”的学习观,以学生的学习时间作为安排依据,注重学生职业能力的构建;以行业企业要求为标准,坚持“泰勒原理”的设计观,设计教学要素,注重学习内容的科学性和实效性。
6 导入大赛各项资源,促进教学资源转化
传统的汽修专业都是以工作原理为切入点组织教学的,而在生产实践中是以维修手册为中心开展各项维修与保养工作的。大赛项目的设置既贴合生产实际,又符合行业发展需求。在课程改革的实践中,可以充分发挥技能大赛各项资源的功能,将大赛资源进行转化与导入,不断补充和丰富专业教学库。
详细研究项目技术方案,将作业流程导入与转化为汽修专业技能教学中的技能操作流程,如将汽车机电维修项目中的汽车维护作业流程转化为核心课程《汽车维护》课程实训操作流程,规范实训作业流程。详细收集高水平竞赛操作视频,将其作为日常教学用视频,丰富教学资源库。详细研究竞赛的规范要求,将其要求作为日常技能教学要求,如实施维修类课程教学时,注重维修手册的使用等。
合理的统筹與转化可以将技能大赛的标准、要求、规范转化为汽修专业的日常教学实践,形成“双赢”的局面,使技能大赛不再是学校和教师的负担,而是专业教学改革的助力,逐步实现专业的可持续发展。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9年度广西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立项项目“技能大赛视野下中职汽车专业教学改革与实践研究”(项目编号:GXZZJG2019B001)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杨建良.技能大赛与专业教学有效融合的实践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3(02):19-24.
[2]李天景,贲能军,陈安柱,钱宗仁.以赛促教、以赛促学技能大赛在职业院校教改中的价值[J].科教导刊(中旬刊),2015(03):47-48.
[3]龙华,王自勤,邵明珠.基于职业技能大赛的汽修专业教学改革研究——以“汽车检测与维修”赛项为例[J].湖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19,25(05):28-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