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用画笔敲开文化交流大门

2021-04-06尼玛泽仁

世纪 2021年2期
关键词:文成公主馆员藏族

编者按:由国务院参事室、中央文史研究馆组织编辑的《馆员履职录》一书,于201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之际开始启动,旨在迎接文史馆员制度建立70周年。经过一年多的努力,该书将于2021年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学林出版社出版。该书收录中央文史研究馆和地方政府32家文史研究馆馆员的近百篇文章,以馆员履职亲身经历为切入点,以独特视角讲述中央和地方文史研究馆馆员致力于传承、弘扬和创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开展文史研究、艺术创作、建言献策、统战联谊的生动实践,也是广大文史馆员心忧天下、淡泊名利、老骥伏枥、敢于直言、倾心公益的高尚风范的生动缩影。本期选刊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班禅画师尼玛泽仁《用画笔敲开文化交流大门》一文,以飨读者。

2009年,我作为一名藏族画家,被聘为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我记得很清楚,在中南海紫光阁,温家宝总理亲自给我们发聘书,这对我来说是一个很高的荣誉。我是真正的边疆少数民族,生活在大雪山下、金沙江边,能进入中央文史研究馆是很高的待遇和荣誉,对此我特别珍惜。

传播中华优秀文化的两举措

对于中华优秀文化的传播,我感觉中央文史研究馆做了两件最好的事情。一个是“中华文化四海行”,通过专题文化讲座、书画精品联合展览、诗词吟诵文艺联谊会、艺术研讨、采风创作、文化调研、文艺联谊等形式,把中华民族最优秀的文化传播到全国各地以及海外去。文史馆人才济济,有各方面的专家,他们可以从多方面讲述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我跟随“四海行”活动到过全国好几个地方。此外,在中央文史馆推荐下,我还到国外去访问和讲学。2016年,我在日本的大学举办了“藏族绘画的历史与发展”专题讲座,讲的是藏族绘画的今昔变化,它的传统历史与今天的发展。我为什么这样讲呢?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一个大家庭,由56个民族组成,共和国各方面的文化发展,国外特别有兴趣听到,这个他们非常关心。我自己作为一个藏族文化人、一个画家,以自己的创作、自己的经历、自己亲眼所见、自己的研究课题,向日本民众讲述他们非常感兴趣的话题,使他们了解真实的藏族地区,了解新中国成立以来藏族社会、文化的发展和变化,这个是我进入中央文史研究馆以后最有意义的一件事情。

第二个是中央文史研究馆开办的“中华艺术大家讲习班”,开设诗词班、书法班、人物画班、花鸟画班、山水画班等,旨在进一步发挥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在艺术创作上的引领作用,提高艺术创作质量,在“高原”之上培育“高峰”,推动艺术领军人才与精品力作不断涌现。文史馆中都是顶尖级的优秀人才,这里有各方面的大师,比如清华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陈来讲中国哲学的基础,理论家仲呈祥讲文艺理论。我也承担了其中一个课题,就是中国绘画之人物画的创作和历史。这个对我来讲,是搭建了一个和年轻的学子们交流的非常好的平台。因为这些学子成绩非常优秀,是活跃在中国美术界年轻的艺术家,他们已经有非常显赫的成绩,很多在全国得过金银奖,我们共同在文史馆搭建的平台上,相互交流,相互研讨,相互展望未来中国绘画的发展方向,我感觉这个意义非常大。这个也是我自己感觉非常欣慰的一件事情。

2019年的讲习班讲课刚刚结束,已经进入创作阶段了。中央文史研究馆在这方面考虑得非常周详,始终让我们走出自己的书房,面向社会,面向人民,共同来传播优秀传统文化,守正创新,又同时适合多元一体这样的发展过程。这也是我自己一直努力的方向。我感觉作为一个少数民族艺术家,必须努力、认真地去学习优秀的母体文化里面优秀的东西,研究它,发展它,发展的目的是和我们共和国的主流文化融合在一起,使我们中华民族的文化更加灿烂,更加壮大,更加鲜艳。

中央文史研究馆给我们提供很多次学习的机会,我每年都以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的身份,到很多省份去考察,云南、四川、甘肃、宁夏、陕西等地区,还有珠江三角洲等地,考察什么呢?考察传统的优秀文化。比如说2019年5月10日,我们到山西考察永乐宫壁画。永乐宫壁画诞生于元代,距今已经有几百年的历史,今天看起来,我们依然感觉祖先给留下的绘画艺术确实了不起,创造了人类文化的高峰。同时我们也到太原、大同,考察了北齐徐显秀墓室壁画。这组墓室壁画距今已有1400多年的历史,给我们展示了辉煌的艺术面貌。墓中有300余平方米彩绘壁画,包括墓道两侧的仪仗出行队列,墓室四壁的墓主人家居宴饮、出行备马备车场面,以及天象神兽等内容。墓室多次被盗,但是因为光线很暗,盗墓者看不见墙上的东西,只偷地面的宝贝,结果留下了很完整的壁畫,发现后,世人为之震惊,因为它太优秀了。中华民族文化的优秀传统确实值得我们永远地去守护、研究、学习、继承。

推动不同文明交流互鉴

中央文史研究馆提供这样的机会,使我们看到了优秀传统文化的高峰,研究了这些东西以后,我们就急于向艺术界的同仁,包括向世界传达。因为我们今天对五千年的历史有一个重新认识的过程,怎么认识?就是从基础理论,比如从哲学基础开始,东方的哲学基础跟西方完全不一样,这样建立起我们的文化自信。我认为中国的美学思想和哲学思想体系完整地建筑起了人类文明的高度,这个高度如同珠穆朗玛峰一样,无人超越;西方建立了它另一个文化体系,也是个高峰。所以我们今天不是说要丢掉传统,而是在一种平等的心态里面,与世界对话,是所有的文明在一个交流过程中,达到一种往前发展的可能性。

“一带一路”倡议给我们搭建了非常好的平台,我相信文化一定是所有民族、所有国家相互了解的最好的媒介。为了了解“一带一路”,我和许多画家一起,沿着丝绸之路,从西安开始,走过沿线许多国家,一直走到意大利。通过自己的画笔,我一路上画了很多,是中国画家眼里的“一带一路”。画出来的目的是通过文化的交流,达到心灵的沟通。我们到塔吉克斯坦,当地人看到中国画家在画他们的景色和他们的肖像,都很高兴,就说:“我们过去只是看到夹着钱包的中国老板到我们这里来投资,现在看到很多文化人来画我们。”所以,我感觉文化交流很重要。

我们现在说“一带一路”创作,不是一个画家来画了,而是很多画家来画。我画的这些尺幅都很小,因为要便于携带,哪个地方需要展出,我们就去展出。我们在寻求一种共同的语言。今天在“一带一路”上,我们要慢慢地彼此接近。比如现在我说汉语的目的就是跟你更加亲近,而不是我变成你,我变不成你,永远都会有距离。母语里优秀的东西和汉语里优秀的东西在我的融会过程中,慢慢就会产生新的文化现象,一定是这样的。坚守传统,不是说拒绝交流或者创新,我们要坚守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面对世界,要进行沟通和交流。像水墨画就在水和墨上做文章,全世界的画家们都有水彩,有着丰富多彩的色彩,我们为什么不可以在国画里多加点色彩,让他们能够看懂,让他们能够理解呢。

探索藏族绘画艺术创新发展的新路径

中央文史研究馆给我们带来很多东西,当然你说是我写的哪份报告,它不是,就是画了很多画,因为画家就是画画的,我不是做理论文章的专家,所以中央文史研究馆办了很多在中国美术馆的展览,像我的专题就是在一个大展里的小型展览,它通过这样来介绍中央文史研究馆的馆员,对我也是做了很好的宣传,我也得到了很好的展示。我的画就是跟你不一样,但是我们说的都是同一个东西,你在歌颂这个伟大的国家,我也在歌颂。

现在国家出巨资组织画一些巨幅历史题材创作,我创作了《文成公主入藏图》,花了几年工夫。文成公主入藏这个题材,全国有很多人画,至少有名的画家有四五个都在画,我仔细看了一下他们的作品,他们画得当然也很好,但大多画的是婚庆的场面。其实历史真实的情况是,松赞干布在公元7世纪初率兵入侵,唐太宗为了安定边关,是政治联姻,本质上是这样。我选择了另外一个角度,因为文成公主进藏,她是个大唐的才女,把中原的先进文化、医疗技术、农业生产、纺织技术等带到西藏去了,这种文化的交流对西藏经济社会发展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为了发展佛学,文成公主依据中原五行学,推算出拉萨地区地形俨如罗刹魔女仰卧的形状,应修寺院镇魔,她画了一张图纸献给松赞干布,画面上是一个魔女躺在地上,上面标出应建寺庙的位置,至今还能看到史料留存。我的画就是文成公主把这个图纸展示给松赞干布,松赞干布一听,认为果然有道理,于是依照文成公主的建议,修建了12座大寺院,这12座大寺院就是现在人人敬仰的大昭寺、小昭寺等著名寺院。我画的是文成公主的正面,落落大方,松赞干布被她的智慧镇住了,高兴了。所以这个造型的设定等等,还是要考虑。我想画的是能够在历史上留得下来的画,这个过程很艰难,画出来后,有史学家、考古学家要审查,经过他们严格的审查以后,对这个画提不出意见,说画得很好。

我还画过一幅图叫做《元蕃瑞和图》,画的是藏族宗教领袖萨迦班智达与元代统治者共商将雪域高原纳入华夏版图的历史。我为什么画这个?尼玛泽仁作为藏族画家这样特殊身份,我永远要维护的是国家的统一,民族的团结,这个说起来好像是很大的政治口号,不是,你只要是民族问题处理不好,就会产生内乱,我们国家只要是维护不了统一,就无法前进。所以我作为一个文化人,点点滴滴地传达这样一种信息。

一直以来,在绘画方面,我都在探索传统文化和现代绘画技术的结合路径,这是一条非常艰难的路。藏族的唐卡画距今有1300多年的历史了,美学上有它独到的地方。任何一个民族的绘画的样式,跟它所处的生态环境分不开。中原地区有热闹的城市,车水马龙,如果过于色彩缤纷,会让人感到视觉疲劳。藏族地区空旷,经常五公里看不到人烟,人在这个大自然里就感到很孤独,这个时候人需要色彩的补充,穿上鲜艳色彩的衣服,骑着一匹白马,你在很远之处都能看到。你看大昭寺、布达拉宫,金顶、红墙,衬托的是白云、蓝天、深色的山群。你只要到西藏看,没有一个不是色彩很鲜艳的,它就是体现人的存在感、价值感。由此,也就形成了唐卡的特点,色彩对比强烈,造型夸张,天地人之间构图饱满。但是你看唐卡,很多人赞美唐卡,画得好漂亮,你只是看到色彩的艳丽,内容你看不懂。任何一个民族文化,一定要发展。我经常跟很多同胞们讲,就像皮影戏一样,老艺人守住皮影戏可以,它就是活的化石,但是皮影戏今天要想跟电视这些抢阵地,你抢得过吗?抢不过。绘画也是一样的,一个流派也是一样的,在这个时代人们欣赏什么,就应运而生新的风格和样式。

我始终相信,作为藏族画家,发展才是最好的保护。我已经想到把色彩的元素保护住,审美的习性要保护住,动态的夸张也要保护住。比如唐卡上散点投射的方法运用,我都有所学习和借鉴,像我画的《文成公主入藏图》,文成公主和松赞干布一定比周围的人還要大一点,这是我自由发挥,要凸显他们,不能在一个平面上画的比例都一样,那主要人物就淹没在人群里。我要凸显主题,这是唐卡的优势,我要发挥出来。我确实感觉文化重任在身上,我也跟我的一些朋友讲,你要做出多大贡献,这不可能,一个画种的变化不是一代人做出来的,他只能做出一点点,刚刚敲开了门,但是你的人生很短,瞬间即过,以后人是不是继续往前走,我不知道,但是给他们提供一个这样的突破口。找到了,继续走,那要很多学养,要慢慢积累,慢慢走。我很客观地看待自己,有些人说,尼玛泽仁你作了很大贡献。我说不是,这只是说做一个努力的方向,我曾经努力过,研讨过,钻研过。

(于园媛、郭俊锋采访整理)

责任编辑  章洁

猜你喜欢

文成公主馆员藏族
The Light Inside
藏族舞蹈的动作特点和传承发展
《演变》《藏族少女》
信息时代院校图书馆馆员的职业素养
浅谈笙协奏曲《文成公主》的演奏技巧及情感表达
西北民族大学原创歌剧《文成公主》创作背景及剧情介绍
关于义务馆员参与高校图书馆服务建设的思考
基于个人发展困境与人力资本视角双维度考量的青年图书馆员培育对策
试论高校图书馆学科馆员的素质构建
一位藏族老阿妈和五星红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