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国际教育教材出版的优化策略研究
2021-04-06李蔷彭爽
李蔷?彭爽
【摘要】融媒体时代,汉语国际教育教材出版的设计理念与内容、资源的开发与整合、平台的选择与利用亟须变革。文章针对目前汉语国际教育教材出版存在的诸多问题,结合传统出版业数字化转型升级的思路提出有针对性的策略,并探讨如何优化汉语国际教育出版的体系设计。
【关 键 词】汉语国际教育;教材出版;融媒体;数字化;“可视化”
【作者单位】李蔷,东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彭爽,东北师范大学文学院。
【中图分类号】H195.4【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91/j.cnki.cn45-1216/g2.2021.02.027
在大力推广汉语国际教育和融媒体的时代背景下,汉语国际教育教学越来越多地使用到多媒体。与此同时,很多已出版的教材在实际的教学使用过程中也暴露出越来越多的问题。在这样的背景下,应该研发、设计、出版什么样的教材资源,才能最大限度地满足融媒体时代下汉语国际教育从教人员与学习者的需求,是值得思考的课题。
一、融媒体时代汉语国际教育教材的发展概况
1.开发“可视化”教材的主要依据
由于新冠肺炎疫情对世界的冲击,线上教学逐渐成为主流的教学方式之一,国际汉语教学的课堂也从教室搬到Zoom等线上平台。突如其来的教学方式的变革让国际中文教师与汉语学习者面临巨大的挑战。首先,学习环境由教室变成在线网络,授课教师要使用比较新颖的教学材料和教学方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比如运用生动、可视的教学材料,避免课堂教学变成“主播的独角戏”。其次,目前被广泛使用的各种汉语国际教育教材,大多数是为线下授课打造的,无法有效满足线上教学需要,部分教材的课文内容选择和编排、配套教辅资源格式等无法适应线上教学环境。教材是教学的主要依据,也是中文学习者接触和了解中国的重要媒介,中文教材与中文学习需求不匹配,不仅会影响中文教学质量和学习体验,也会影响中文学习者对中国的认知。所以,“可视化”教学资源不仅是为了保障课堂教学的生动性与灵活性,还能让中文学习者通过“可视化”学习对中国的一些社会现象和文化现象有更加准确的理解和认识。
2.“可视化”教学方式在汉语国际教育中的应用
第一种“可视化”教学资源是在国际教学中广泛应用的“中国风”类型网络教学资源。结构、功能与文化相融合的教学方式使汉语国际教育教学课堂出现了“三化”现象,即场景化、逼真化、“可视化”。例如,李子柒的视频在海外各大社交媒体平台点击量非常大,受到外国人的喜爱,把这类“可视化”资源融入课堂教学,可拉近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总的来看,“可视化”的教学资源如果能让学习者产生共情心理,那么教学实现 “i+1”输入将会非常容易。然而,在现阶段的教学实践中,由于标准化制度和示范型素材的缺失,教师在“可视化”教学内容的选择和使用方面自主程度过高,缺少规范化的管理和评估,选用内容是否适合线上教学展示,能否有效辅助线上教学都值得商榷。
第二种“可视化”教学资源是海外中文学习者在专业教师的指导下录制的短视频教学资源。例如,由巴勒斯坦圣城大学孔子学院策划录制的“三分钟学中文”系列,以生动的日常场景为背景,让选修了中文课的学生做主讲,用母语开展2—3分钟、针对零基础中文学习者的中文教学。该系列视频在Facebook和YouTube社交平台上很受欢迎。这种“可视化”资源不局限于孔子学院或者中文学习机构,还可以在某一语言圈内广泛传播。因此,我国的汉语国际教育教材如能整合不同语言文化圈的短视频教学资源,不仅能弥补目前教学资源大多以英语为主的短板,还能将“可视化”教学资源普及到不同的语言圈国家,实现教材的多样性发展。
第三种“可视化”教学资源是直接作为教学材料使用的交互式PPT。在以往的传统教学当中,PPT的功能往往是辅助书本教材或者协助做练习,缺乏交互性。随着线上教学的普及,交互式PPT的制作成为国际汉语教师的必修课。但目前的情况是,具备交互式PPT制作能力的教师比较少,现有的学科建设在线上教学技能培训方面缺乏相关、系统的支撑。在这样的背景下,交互式PPT直接作为教学材料使用,对短期班的话题式教学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目前,由汉语圈研发、已经进入国际中文教育发展智库的各类交互式课件在国际中文教师中被广泛使用。
3.多媒体数字资源与纸质教材相结合
首先,数字化技术与传统纸质教材相结合。以“HSK标准教程”系列教材为例,该教材的课程设计严谨科学,话题设计贴合学习实际,是各大高校和中文学习者(特别是希望通过HSK考试的中文学习者)普遍选用的教材。为适应汉语国际教育“可视化”的发展趋势,目前,教材相关配套的手机APP已上线,这为汉语国际教育教材的建设找到了新路径。进入以短视频为代表的新媒体时代,语言学习的碎片化日益明显,标准化的数字教学资源在时长、难度、内容、编排等方面尚有较大的提升空间,数字化技术与传统纸质教材结合是大势所趋。
其次,数字资源与纸质教材同步编辑出版。以“沉浸式中文教学”教材为例,数字资源可与纸质教材融合,基于线上与线下的混合教学模式,以沉浸式教学法为设计思路,实现教材主题的专业化、可视化、情景化、实用化。比如可以在纸质教材中融入重难点3分钟微课、词汇打卡游戏、文化现象展示等内容,甚至可以将真人互动、组建学习群等方式与纸质教材结合。与纸质教材同步策划的数字资源,可以提供便捷舒适的用户体验,可以为纸质版教材赋能,让一本书“活”起来。数字资源的展现形式不受书本内容的限制,既可以配合文本教學,又可以独立应用于教学当中。总体来看,数字资源与纸质教材相融合的教材体系设计理念是未来汉语国际教育教材出版的发展方向。
二、大力研发和出版具有专业性的非通用型教材
1.研发与出版非通用型教材的主要依据
融媒体时代,教材的概念发生了变化。目前已出版的汉语国际教育教材大多数以通用型教材为主。对于越来越多来华或准备来华学习的非中文专业留学生而言,大量的通用型教材并不能有效地帮助他们学习中文专业课知识。随着汉语国际教育在世界范围的推广,单纯的语言教学已经不能满足该学科的国际化发展。与此同时,越来越多的中外交流机构与高校合作纷纷进军具有高度专业性与针对性的职业技术领域。在这样的背景下,非通用型汉语教材的研发与出版迫在眉睫。
2.立足语言文化圈,打造“因材施教”型教材
出版独具特色的教材的主要原因是通用型教材不能满足来自不同国家、不同语言文化圈,拥有不同文化背景的学习者的需求。大数据时代,出版社应结合科技在教育领域的应用推进个体化服务。例如,手机APP“漫中文”将中文学习与漫画、小视频相结合,采用了多种语言模式,供不同语言文化圈的学习者使用。教育融媒体时代,学习一改以往传统且单一的大众化、标准化、唯一化模式,与之相对应,教材的编辑与出版也应与时俱进,以满足当下学习者不同的学习需求。具体到教学实践中,就是采取通用型教材与非通用型教材结合的方式,编写更契合各地区学习者需求的个性化教材。这样的结合可以弥补目前通用型教材的不足之处。
3.汉语国际教育理念与非通用型教材的出版
汉语国际教育的教学理念一直立足于“以学生为中心”,由此衍生的“体演文化教学法”“沉浸式教学法”等广泛运用于当下的国际汉语教学界。虽然这些教学法目前在学界还存在争议,但其能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改变以往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类型。笔者认为,这些教学法可以融入教材研发的过程中,教材编写者应换位思考,在保证学习资料专业性与准确性的同时,从学习者的角度来编写受欢迎、接地气的教材。
此外,教材编写者应充分重视学习者的学习需求。以往大多数教材是从出版者的角度出发编写的,以编者的主观理念为主导,难以满足不同国家、不同地区汉语学习者的学习需求。不同国家学习者的需求涉及很多方面,并不限于语言本身,如果不重视学习者学习需求的反馈,那么教材研发就是闭门造车。因此,非通用型教材的出版非常有必要。与此同时,教材编写者还应具备专业的外语知识储备,对该语言所处的文化圈有充分认知,比如了解该文化圈中学习者的思维方式和学习习惯,进而开发出适合他们使用的汉语国际教育教材。这既符合当下汉语国际教育“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也是未来汉语国际教育教材研发与出版的必然趋势。
三、融媒体时代汉语国际教育教材出版的策略
1.打造汉语国际教育教材共享平台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在全世界范围暴发,汉语国际教育的推广受到冲击。由于各国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参差不齐,相对落后的国家很难为学生提供线上教学,这导致汉语国际教育在某些国家和地区处于停滞状态。因此,打造一个有效的汉语国际教育教材共享平台非常有必要。当下,汉语国际教育面临的现实问题是以孔子学院为代表的网络平台可以提供部分电子版教材,但是其内容主要是以往传统纸质教材的内容,在没有教师引导的前提下,学习者很难进行自主学习;现有网络平台提供的教材资源比较刻板,不利于激发学习者的积极性,并且无法为不同地区的学习者提供有区别性和针对性的教学资源。所以,我们急需打造一个根据不同语言文化圈、不同学习目的,提供数字化教学资源的平台。这个平台可以知识付费的模式刺激专业的国际中文教师根据自己任教地区学生的情况编写教材、录制微课、PPT课件等上传至平台;可鼓励从教人员创造个性化的教学风格,相互分享资源,丰富汉语国际教学资源的种类;可在平台上创建交流论坛,及时反馈各类教材或者教辅资源的使用情况,对存在的问题及时沟通,进而优化汉语国际教育教材。
2.汉语国际教育教材出版的修正
教育媒体化2.0行动设想的推进,促使融媒体教学资源为传统汉语国际教育教材出版赋能,实现从传统纸质媒介向多元化教学服务转型。目前,高等教育出版社已经实现了“教材+资源+平台+服务”的研发目标。融媒体时代,教材出版已经不再局限于纸质课本,微视频教学资源等都是有效的教学资源。数字化教学资源的优势是灵活性高,可以打造“连载型”系列教材。比如,数字化教学资源的编撰者着眼于学习者所处语言文化圈的真实生活,选择有代表性的事件编辑成教学内容,打造具有实用性的教学资源;以连载的方式持续更新教学资源,方便学习者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使用中文。
目前,部分通用型汉语国际教育教材的开篇都是“你好”“你好吗?”“我很好”等表达形式,虽然简单易学,但难以学以致用,无法提高学生学习的获得感。导致这些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是教材内容的选用问题,所以汉语国际教育教材亟须更新。然而,更新教学资源并非是一蹴而就的事,需要科学设计、合理规划。在出版和再版教材的过程中,出版社应注意更新教材内容,及时修正不符合最新标准和规范要求的拼写、表达、编排等问题。汉语国际教育受国际局势、国内外交流等多重因素影响,教材出版要紧跟社会发展步伐,不断调整与完善,以满足学习者的需求。
当下,世界正处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汉语国际教育推广形势复杂。汉语国际教育教材的革新与出版,是汉语国际教育发展的重中之重。教育融媒体时代,每一位汉语国际教育者都有责任与义务抓住当下的历史机遇,敢于担当与创新,为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姜丽萍. 汉语教材编写的继承、发展与创新[J]. 华文教学与研究,2018(4):12-18.
[2]于海阔. 汉语国际教育中教材研发的多元化与国别化[J]. 中国大学教学, 2020(9):91-96.
[3]贾巍巍,秦彬彬. 外语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与出版思路研究[J]. 出版參考, 2017 (10):44-46.
[4]陈晓光. 教育出版融合发展的实践思考[J]. 中国编辑,2020(1):4-9.
[5]“新冠疫情对国际中文教育影响形势研判会”观点汇辑[J]. 世界汉语教学,2020(4):435-450.
[6]王群. 论“中国概况”数字课程与新形态教材的融合[J]. 国际汉语教学研究,2020(3):30-37.
[7]史有为. 更新观念:新视域下的汉语国际教育[J]. 国际汉语教学研究,2019(4):6-10.
[8]崔希亮. 全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背景下的汉语教学[J]. 世界汉语教学,2020(3):291-2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