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期间出版社的数字化布局与内容创新
2021-04-06郑铁男
【摘要】出版人若不想被时代淘汰,就必须更新理念,拓宽视野,拥抱大出版,在更加宽广的舞台上创造和传播知识,与时代共舞。“十三五”期间,出版社在数字出版转型和融合发展上遭遇了困境和瓶颈,但迎难而上,积极进行数字化布局与内容创新,取得了很多成就,打造了很多经典案例。未来出版业在“十四五”期间,将实现传统编辑向互联网产品经理的角色转换,按照小步快跑、快速迭代的规律设计运营数字平台,取得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丰收。
【关 键 词】“十三五”;数字出版;內容创新;“十四五”;数字平台
【作者单位】郑铁男,北京(山东)斯麦尔数字出版技术有限公司。
【中图分类号】G230.7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91/j.cnki.cn45-1216/g2.2021.02.009
一、“十三五”期间,出版社数字出版转型遭遇的困境和瓶颈
“十三五”期间,在原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数字司、中宣部文资办的推动下,出版社纷纷转型。有的出版社设立了数字出版部、数字分社;有的出版社成立了数字公司进行融合发展和数字转型;有的出版社利用项目资金,优化了出版流程;有的出版社建立了自己的数字平台,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但也有的出版社转型不明显,甚至不成功,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编辑没有成功转型。有些出版社领导认为数字出版是技术的事情,在项目申报、项目实施中采用的都是技术公司提供的方案,以为买了一些软件、建了平台就能实现转型。但实际上,转型中最重要的还是人的转型,要让传统编辑转型成为互联网产品经理,要让编辑能力不仅限于原来的设计、策划纸质图书,还要学会设计和运营APP、微信小程序、网站。数字时代的编辑要能使用原型图软件AXURE,会用VISO绘制思维导图,要有做互联网产品的思维,面对一本书或一套书,能看清它的逻辑架构和内容组织,然后思考如何将内容重组,如何开发内容的IP价值,如何将这些内容做成数字产品。
第二,没有掌握好互联网运营规律。互联网的运营方式是小步快跑和快速迭代。目前,很多出版社购买了大型技术公司开发的软件产品,大多是模板式、菜单式的软件,表面上看是可以自由配置和更改的,可是到了出版社给用户部署实施的时候,发现很多地方无法更改,这时候再反馈给技术公司,技术公司就会以项目验收结束等原因拒绝更改,这成了制约出版社数字出版转型的一个瓶颈。出版社的数字出版转型,其实就是向互联网转型,互联网平台的运营模式有些几个月更新迭代一次,出版社要适应这种迭代速度着实不易。从目前看,数字出版转型比较成功的出版社基本是选择技术公司为自身定制开发软件,而不是直接购买大型技术公司的软件产品。
第三,没有给予数字出版一定的宽容度。目前一些出版社对于数字项目,往往以每年盈利多少、收入多少作为唯一的考核指标,这阻碍了出版社的数字化转型。笔者认为可以参考华为模式,考核数字项目的用户数、访问量、用户使用频率等可以量化的、对出版社下一步发展有帮助的指标。
二、“十三五”期间,出版社数字出版转型和融合发展的典型案例
1.融合发展,实现编辑转型,从传统编辑转型为互联网产品经理
出版社数字出版转型最大的问题之一就是编辑转型。现在一提到互联网产品经理,很多编辑都认为是技术岗位,其实不然,传统编辑和互联网产品经理之间只差一层窗户纸。以陕西师范大学出版总社为例,“中教参微信公众号二次开发与长效运营”“政治考研通”“‘少儿快乐诵读微信小程序”“‘历博之声互动式语音导览小程序”“中国墓志科研平台”……这些涵盖教育、阅读、博物馆等领域的新媒体产品,都出自陕西师范大学出版总社的编辑之手。“十三五”期间,陕西师范大学出版总社组织传统出版与数字出版融合发展实战培训班,来自总社15个部门的36名青年骨干编辑脱产一周,进行出版领域数字产品策划设计等实操技能的训练。通过培训,编辑们的数字出版思维与专业水平、融合发展意识与实操技能、编辑主体责任感与技术运用能力得到了提升和加强。
以往编辑不自己主导设计,只提需求,但通过培训,Axure原型图软件的应用,竞品分析报告的撰写,APP、小程序、知识数据库的设计等成为编辑掌握的新技能。陕西师范大学出版总社数字出版中心副主任李强辉认为,在数字出版转型升级中,一定要以编辑为主体,数字出版技术人员和数字编辑应回归到技术支持与引导的角色,内容和技术要互为表里、相辅相成。该社的具体做法是,将来自不同部门、不同岗位的36名编辑完全打散,分成7个学习小组,让他们互相学习交流。参训学员从各自的业务需求出发,共提出32个数字融合策划提案,教学组根据总社的业务实际需求,分类整合出涵盖不同业务领域、不同出版类型、不同产品形态的7个实训专题,学员自愿选择一个实训专题并加入该实训小组。7个实训小组分别推举组长1名,各小组组长征询组员意见,集体讨论确定一个符合本专题方向的实训案例。在五天时间内,各小组成员分工协作,共同完成实训案例的业务逻辑梳理、竞品分析及产品原型设计等策划工作。该社编辑常白如认为,“本次实训最大的成功之处就是使传统编辑获得从‘想做什么到‘怎么做层面的提升。”通过本次实训,该社编辑对融合发展的积极性空前高涨,形成了融合创新的氛围。
2.集中兵力,成立项目组,专注突破一个重点融合发展项目
这方面可以“读者·新语文”团队为例。“读者·新语文”中小学阅读写作教育平台是读者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重要的募投项目,集团抽调下属各出版社业务骨干,组成独立的项目组,进行集中培训,由集团领导直接分管。该融媒体平台是读者出版集团在媒体融合发展和数字出版转型方面的支撑,是“读者·中国阅读行动”全民阅读工程的项目成果,是“‘点·线·端+全民阅读”的“读者方案”落地实施的主体。
在平台建设过程中,“读者·新语文”从5个方面进行创新。第一,新理念,专注青少年阅读写作能力的提升;第二,新高度,关注读写能力对个人成长的重要影响;第三,新尝试,借助科技创新力量实现个性化读写教育;第四,新方法,利用互联网实现阅读写作方法的跨时空传播;第五,新思想,着力培养“故事思维”的读写能力。以此为基础,“读者·新语文”积极转化“读者”品牌数十年积累的优质阅读写作资源,打造了集名师微课发布、在线教育辅导、线下语文讲堂、媒体融合出版等于一体的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数字化语文教育平台,构建了以“故事思维”为核心的阅读写作课程体系,推动“品牌+课程+培训”的三位一体线下加盟体系建设,实现从“读者”IP向“读者+知识服务”和“读者+教育”的产业延伸。自2018年8月正式启动以来,平台建设有序推进,音视频课程制作及教材研发成效显著,系列产品在喜马拉雅等国内一线知识付费平台线上发售,销量可观;特色融媒体产品——“长尾巴月读社”阅读盒子惊艳亮相;线下加盟布局有序展开,充分体现了“读者·新语文”在融媒体出版方向上的积极探索和尝试。
3.传统纸质出版遇见数字出版,可取得“1x10”“1x100”的效果
融合发展就是以客户需求为中心,以项目建设为抓手,整合全媒体内容资源和技术资源进行出版融合,在小而美、小而精、小而专、小而特、小而优上下功夫,寻求突破。当下,很多出版社力求在点上突破,成线、成面、成体系地推动出版融合。比如武汉出版社与武汉市科协合作,依托 “身边的鸟”科普系列丛书,研发移动端科普平台“身边的鸟语林”,推出“身边的鸟”纸数融合图书,使“鸟语林”深入家庭、学校,进入读者的日常生活中。“身边的鸟”纸数融合图书,内容分为两部分:其一,鸟类的基本知识,包括鸟的起源和种类、从羽毛色彩认识鸟、从大小轮廓识别鸟等;其二,介绍我国常见的100余种鸟类的生活习性、特点等。依托“身边的鸟”科普系列丛书,武汉出版社搭建了移动端科普平台“身边的鸟语林”,方便读者随时使用。一方面,平台具有“知识查询”功能,方便鸟类爱好者和对鸟类有较大兴趣的青少年查询与鸟类相关的知识;另一方面,平台拥有强大的线上线下互动功能,用户如果对平台与各大场馆联合举办大型的展览、讲座、科普学习等活动感兴趣,可在线报名。
15000册“身边的鸟”纸数融合图书销售一空后,考虑到这本书已经形成品牌效应,为了实现图书价值最大化,延长图书生命周期,武汉出版社开始拓展出版产业链,推出了该系列图书的延伸产品——为读书活动量身定制的小学低年级本、中高年级本、中学本三个版本的图书。这三个版本的图书得到了书店的支持、学校的肯定和学生的喜爱,取得了不俗的销售成绩。一年时间内,“身边的鸟”4个版本共计销售15万册,销售码洋达200万元,成为武汉出版社融合创新的典范。正如武汉出版社梁杰社长所说:“传统纸质出版遇见数字出版,就插上了腾飞的翅膀,是1 x 10,1 x 100的关系,我们投入了10万元,收入了200万元,是20倍,这是原来的传统纸质出版所不能达到的。不管是传统出版,还是数字出版,靠的主要是创意。”
4.走出舒适区,与行业用户合作,共建面向垂直领域的知识服务平台
如何走出舒适区,与行业用户合作,共建面向垂直领域的知识服务平台,这方面可以哈尔滨工程大学出版社为例。2011年,该社成为国内首批获得互联网出版资质的单位,其依托资源优势,借助数字技术,与船舶行业的多家用户单位合作,共建内容资源平台,面向造船垂直领域开展知识服务。在充分考虑造船环境复杂、不安全因素多、工程技术专业领域覆盖面广、分布区域宽、就业岗位多而杂等特点的基础上,该社以船舶领域职业教育教材及知识服务产品为起点,为学生构建职业安全知识体系。该社将实际工作项目引入内容资源平台,将专业知识内容与就业岗位实际工作紧密关联,以需求为导向,提升船舶职业教育的有效性,打通船舶行业从人才培养院校到用人单位的垂直领域知识服务,填补了我国船舶行业职业教育的空白。
该社推出的船舶生产安全知识体系数字平台,聚集了该社已有的船舶安全培训专业资源,结合中央及地方各级安全生产管理机构下发的安全管理文件、安全生产管理条例及办法、国内船舶生产安全法律法规,以及行业内公开的安全培训资源,进行深度碎片化加工与知识元标引,构建知识元之间的关联,构建船舶生产安全知识体系与知识库,绘制各工种安全知识素养导航图;以各船舶制造企业实际工种为单位划分知识元,并按工种及知识层次打造一批融合了安全教育视频、动画、漫画、图片等元素的多媒体教学资源。这个平台是结合PC端、手机端多种形式构建的集在线学习、信息推送、知识检索、在线测试功能于一体的船舶生产安全培训平台,目前在各大船舶企业广泛使用,取得了很好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
5.建立数字出版标准,打造传统出版与数字出版一体化流程,缩短融合出版流程
社科文献出版社在建立数字出版标准,打造传统出版与数字出版一体化流程,缩短融合出版流程方面是成功典范。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为更好地为作者和读者服务,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全面推进了纸电同步,部分图书推行电子出版优先的策略,提升了作者成果发布的及时性和曝光度,加快了重点图书纸电营销资源的整合,实现纸电互促的目标。纸电同步是该社多年以来数字出版探索与深化的必然结果,它不仅是出版形态的改变、出版流程的再造,更是传播理念的变革。2019年,纸电同步强化了社科文献图书的传播力度,提高了该社图书单品种绩效。比如该社的《西方通史》纸电同步上市,其中电子书在亚马逊Kindle平台一日销售500余冊,进入Kindle电子书销售榜前50名;2020年,该社的《经济蓝皮书》电子书进入Kindle电子书销售榜前50名,并成为Kindle 2019学术图书纸电同步发行的经典案例;2019年世界读书日期间,该社的《恺撒》一书在得到APP进行电子书首发,一周之内销售逾5500册,带动了纸书市场同步增长。由此可见,纸电同步,为一本书找到了更多的打开方式。
总体来看,疫情防控期间,社科文献出版社在各项业务正常运转的同时,充分运用数字出版能力,通过皮书数据库、国别区域与全球治理数据平台、集刊数据库等数据库平台和该社的电子书平台,成为首批参与“+我一个”行动计划的出版社之一,为公众提供60余万篇优质数字内容资源的免费阅读和服务,积极履行企业的社会责任,受到社会的关注和好评。
6.拥抱转型,利用转型获得数字技术,为其他行业转型提供服务
在利用转型获得数字技术,为其他行业转型提供服务上,湖北长江传媒数字出版公司有比较成功的经验。该公司是长江出版传媒集团下属的一家高科技公司,专注于数字出版、新媒体和新业务,其与山东斯麦尔数字出版技术有限公司合作,引进数字化加工技术平台,并通过接受相关培训,掌握了图书、档案数字化流程的技术与方法。目前,该公司经湖北省国家秘密载体印制资质管理委员会办公室审查和审批,申请获得国家秘密载体印制乙级资质,业务种类为涉密档案数字化加工。此项资质的获得,标志着该公司从事涉密档案数字化加工所要具备的条件和要素,包括人员构成、技术水平、管理水平、设施装备、服务保障能力和保密制度等得到湖北省国家保密局的认可,为公司承接档案数字化加工业务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如今,湖北长江传媒数字出版公司在为其他行业转型提供服务方面取得可喜成绩。如该公司与武汉市公安局江汉区分局携手,正式启动档案数字化项目,同时承接了荆门市档案局档案数字化项目、武汉市招生考试办公室档案数字化项目、武汉市江岸区属学校等十多家单位的数字化项目。从图书加工到档案加工,该公司的数字加工业务取得了长足发展。该公司还建成了专业化数字资源加工体系,立足湖北省档案服务,服务范围包括党政机关和大中企事业单位,覆盖公检法、工商税务、医院学校、电力通讯、金融保险、企业集团等。
7.主动探索,从做自己的项目到为本行业提供解决方案
这方面可以江苏凤凰报刊出版传媒有限公司的“凤凰智能校对系统”为例。江苏凤凰报刊出版传媒有限公司研发“凤凰智能校对系统”的想法最早源于公司的一款to B在线教育产品——凤凰慧学网。但是在推广凤凰慧学网的过程中,项目团队遇到一个这类产品经常面临的难题——产品对于核心教师用户的驱动力不足。凤凰慧学网的主要教学场景——作文在线批改中包含的增、删、改、评等操作,让许多教师望而生畏。在此背景下,项目团队自2018年起,开始尝试攻克“中文作文智能批改”这一技术性难题。在进行了广泛的市场调研和竞品研究后,项目团队发现,当时涉足中文作文智能批改这一领域的在线教育平台并不多,并且少数的一些提供语文学科习作批改的网站要么是由教师在后台进行人工批改,要么是由计算机抓取一些语言特征进行分句点评,“批”的含量要远远大于“改”。现有的技术无法解决教师批改工作量的问题,于是项目团队决定将研发的重点放在如何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对学生作文进行查错、改错这一方面,通过帮助教师批改作文中的遣词造句、语言文字规范方面的低级错误,减轻教师作文批改的工作量,从而让教师能够将精力更多地投入习作的选题立意、技巧格调等写作评价的高级层面。在研究如何利用人工智能技术来对作文进行查错、改错的过程中,在对自然语言处理技术应用的探索和实践中,在常见易错字词资料收集和作文语料数据库的建设中,项目团队逐渐发现教师批改作文和编校文稿这两种场景在“中文文本纠错”这一底层任务中的统一性。于是,研发人员不再将数据来源局限于中小学作文,而是将研究方向调整至智能校对技术研究。通过对市场上已有校对技术的测评和产品比对,“凤凰智能校对系统”的研发路线和产品形态初见雏形。
“凤凰智能校对系统”的立项不仅在公司内部享受到了重点扶持和资源倾斜,在申报项目、汇报工作、业界交流等各种场合也收到了各级部门领导和出版同行的关注和咨询,不断有行业协会、出版单位甚至党政机关等机构提出试用申请。作为由出版人自己研发的校对系统,“凤凰智能校对系统”在关注功能开发的同时也注重从出版人自身的实际需求出发。“凤凰智能校对系统”在综合运用纠错词典、语法规则、知识图谱、统计模型等多种校对机制的基础上,对文稿中的不同类型错误采取不同的校对策略,以减少不必要的误判,从而给出更准确的校对结果;在校对标记、报告展示等方面也更贴合一线编辑的使用习惯;而对于政治性、政策性偏差和失误的内容则尽可能从严处理,在努力提升编校效率的同时确保出版物的舆论导向健康正确。正是由于“凤凰智能校对系统”这种从出版专业出发,对于计算机校对在辅助出版编校、内容审读方面独到的分寸把握,产品在面世初期就受到了相关行业用户的广泛肯定,申请试用的机构在短短一年内突破了5000家。以人工智能技术、云计算为核心驱动力的“凤凰智能校对系统”,在用户不断增多、校对字数呈亿级增长的情况下,服务成本也在飞速增加,为此,项目团队建立了面向机构用户短期免费试用、长期收费使用的会员制服务体系,并得到了市场和用户的支持。
李建臣在《出版业的昨天、今天和明天》中提到:“在社会经济不同发展阶段,企业的重心不同。商品短缺时代,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制造;商品丰盈时代,重心是营销;消费升级时代,重心是产品创新;体验消费时代,重心在服务。”如果说有的行业还可以游离于互联网之外,那么信息传播行业则不然,互联网就是我们未来家园,就像人类从水中走向陆地,最终以陆地为家园。出版传媒业这种生存大迁徙才刚刚开始。用凯文·凯利的话说,“今天才是第一天”。展望未来,出版传媒业就像漂浮在长江上的一叶扁舟,虽然要经历无數起伏跌宕,但航行目标是明确的,那就是大海。人类的昨天建立在农耕文明的基础上,人类的今天建立在工业文明的基础上,人类的明天建立在数字文明的基础上。出版人若不想被时代淘汰,就必须更新理念,拓宽视野,拥抱大出版,在更加宽广的舞台上创造和传播知识,与时代共舞。期待出版业在“十四五”期间,“不是呐喊,也不是围观,而是上路”,实现传统编辑向互联网产品经理的角色转换,按照小步快跑、快速迭代的规律设计运营数字平台,取得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丰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