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难忘的攻坚战

2021-04-06季立敬

中国自行车 2021年1期
关键词:分部女职工车间

季立敬

今天,我记述一段在原上海自行车厂大场分部工作时的难忘回忆。

服从命令去上任

事情还得从1993年2月说起,记得当时时任厂长徐全禄突然把我叫到他办公室,聊起了大场分部的情况,说经厂党政班子研究决定,调我去大场分部担任主任。徐厂长还下了一道死命令,要求我在3个月内改变大场分部面貌,为今后车间整体搬迁,成立大场分厂,进行材料复制专业化生产做准备。当时,我心里直打鼓:我曾从事政工工作3年,总务后勤工作7年,但到生产第一线去搞行政工作,心里没有底;另外我对大场分部情况早有耳闻,班子换了一茬又一茬,只看见正职进去,副职出来,弄得不好身败名裂,而我对现在总务科科长的工作已经驾轻就熟;更重要的是3个月时间,弹指一瞬间,太仓促了。我对大场分部情况根本就不了解,要改变面貌谈何容易!为此在徐厂长面前,我只能婉转地做解释。但徐厂长就三句话,组织决定,你去合适,我们相信你。我软磨硬泡想回绝,不料徐厂长就反复说这三句话,看来是没有商量余地了,我只好认命了。

大场分部原来是上海自行车公司下面的材料复制厂,20世纪80年代中期,为解决上海自行车厂场地紧张的困难,划拨给我厂。它主要生产管材和板材,有制管车间、压延车间,还有配套的大型退火炉、变电站、自来水站、油库、运输车队。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它的人员结构较复杂,有上海自行车公司早年组建冷轧带钢厂时从上海自行车厂、上海自行车三厂抽调的材料复制车间的部分职工,有“征地吸劳”的农方职工、外聘职工,还有从小去三线回沪分配进厂的职工和上海自行车厂后来的职工。由于管理上存在一些问题,大场分部与本部准备车间相比,虽说人员、规模均高出一筹,但生产能力只有准备车间的一半,为了应付厂部的材料配套,只能把部分管子外发加工。

联系群众拆铁门

1993年2月29日,徐全禄厂长、金伟成副书记、王国良副厂长、贺瑞林主任及王尔祥科长(人事科)等领导带我去大场分部报到就任。在大场分部全体干部大会上,厂领导宣布了任命我为大场分部主任、吴彭勤任党总支副书记、徐志良任副主任等决定,并提出了殷切希望和要求。会后,我送别厂领导,眼前是热闹后的寂静和一个陌生的环境,这预示着一场攻坚战即将拉开序幕。在回办公室的走廊中,一道紧闭的铁门映入了我的眼帘,我问办公室人员,为什么要在主任办公室外设置一道铁门?他说怕部分员工来闹事。我想这道铁门不就是干部与员工之间的一道鸿沟吗?这是要切断干部与员工联系的纽带吗?于是我当即布置拆除。第二天,铁门被拆除了,员工发现了,心里有点舒坦了。

拆一扇门是简单的,但如何打好日后3个月的攻坚战可没有那么容易了。我们领导班子经过深思熟虑后,决定从调查研究着手,召开各类人员座谈会。通过一系列的座谈会,大家归纳出3大问题:一是干部的工作作风问题,造成员工心情不舒畅;二是分配不公,挫伤了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三是现场脏、乱、差,环境亟待改善。

整肃作风治懒政

工作目标确定后,干部就是决定因素。不久,大场分部发生了一起轰动的“打耳光”事件。那天,生產科负责人值夜班,管理煤场的女职工来反映,煤场的煤快断档了,建议尽快进煤,以免影响大炉间供暖、供气。负责人说某某地方还有一堆煤,女职工讲,这堆煤也用光了,不信去看看。本来是十分正常的工作沟通,但由于工作作风粗暴,负责人动了粗口,女职工回了一句,不要骂人好吗!那负责人自以为触动了他的“威势”,说骂你又怎么了,随即上去就打了女职工一个耳光。这下可把事情搞大了,把我们新班子也顶在了“杠头”上。第二天,我们一上班,就看见有员工在窃窃私语,那女职工也早早在办公室等候告状。为此,我们大场分部保卫科刘洪庆对此事件进行了调查。是非曲直分明,可如何处理?我们党政班子为此事专门进行了集体讨论。讨论会上,大家对于对这个干部要进行教育是无异议的,但在其留任和离任问题上产生了不同意见。有的认为,这干部长期负责生产,有一定的人脉关系,一旦调离岗位可能会影响生产,对刚调整后的新班子不利。还有一种意见认为,这是抓干部工作作风的契机。会议中意见不统一,竟出现了3比3的局面,也就是说我的一票将“定乾坤”了。我认真思索后,最后同意后一种意见,并建议赵维贵副主任兼任生产科负责人的工作。会议最后做出了对这名干部给予撤销生产科负责人的职务、罚款100元的处理,另外责令其赔偿女职工的医药费。这件事在大场分部的震撼还是蛮大的,员工们认为新班子敢碰硬、动真格、讲原则,对干部不护短、不包庇。

由于干部工作作风问题积重难返,一件事解决了,其他事又冒出来了。一次,我们发现冷轧酸洗一条龙设备的酸洗缸泄漏,酸液渗透到地下,会造成环境污染,腐蚀设备的基础,而酸液流失还会增加生产成本。当务之急需停用设备,然后进行抽干酸液、清水洗涤、红外线烘干、涂刷环氧树脂等步骤做维修保养。但任务下达后,有一名技术干部却提出发放加班费、营养费等一系列条件,扬言不满足条件,就不维修。我们班子共同讨论后,认为这名技术干部不能急前方生产所急、热心为生产服务,不具备当干部的素质,就给予下岗处理。还有一次,厂部生产材料告急,但运输组负责调度的干部寻找各种理由就是不送料,经我们多次督办,他仍“岿然不动”,对这名无大局观念的干部,我们宣布其立即下岗。

通过整肃干部工作作风,大场分部的干部精神面貌发生了变化:联系群众的多了,服务意识增强了;工作中雷厉风行的多了,执行力增强了;无私奉献的多了,大局观念增强了。

改变面貌打组合拳

干部作风变化了,我们随后就打了一套“组合拳”,以完成厂党政领导交给我们“3个月改变大场分部面貌”的死命令。

运用经济杠杆作用,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原来大场分部在分配上存在一些问题,员工的工资、奖金是保密的,由个别人说了算,还存在肆意克扣职工工资的情况,挫伤了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为此,我们询问了厂劳资科,获悉厂里采用的是内部核标,各部门、车间的工资奖金包干,各部门、车间的负责人有自主支配的权力。于是负责劳动工资工作的杨威,把公司下达的各项指标任务进行分解,率先试行定编、定岗、定产、定质,与员工签订上岗合同。在公正、公平、公开的原则下,奖勤罚懒,多劳多得,调动员工的积极性。这一招还真是管用,如原来制管一条流水线需要7个人来操作,实行上岗合同后,机长主动提出只要4个人就可以了,结余的劳动成本,合理地分配给多付出劳动的岗位员工,使他们增加收入。

又如冷轧酸洗一条龙车间,则采用吃饭轮流、停人不停机来超额完成产量,多劳多得,甚至常常出现上一班还没交班,接班的人已经在机床旁等候的情况。

开展多种经营,节流创收凝聚人心。员工的工作积极性调动起来了,问题又来了,分流下来的人如何办?因此,我们决定首先清退外聘职工,把岗位留给大场分部的员工。同時,我们决定成立永立工贸实业公司,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独立核算,来消化被分流的员工。永立工贸实业公司开设了电机维修、食品小卖部等经营项目。而这三产创造的利润用处可大啦,除一部分利润给员工支付工资以外,剩余的购置了厂车,方便路远的职工上下班;节假日组织职工免费聚餐,增强凝聚力;改善单身宿舍设施;提高了职工的积极性。

回收外加工业务,降低生产成本。通过运用经济杠杆原理,员工收入增加了,心情舒畅了,工作积极性被调动起来了,工作效率提高了。但又碰到生产能力过剩的问题,如何办?我们就适时收回发无锡外加工φ13 mm管子的业务。

整顿生产现场,改善生产环境。一次,我们发现压延车间酸雾弥漫,员工连呼吸都困难。究其原因,原来是一台大功率排气扇,由于酸腐蚀,电机损坏了。据电工说,这电机型号我们大场分部没有,一时也难于修复。于是我们立即联系厂电机仓库,急调一台同型号电机,以最快的速度使排气扇运转起来,改善员工的生产环境。

原来踏进制管车间,厂房昏暗,地上污水横流,成品管、次品管、刨丝等任意堆放,连走路通行都感到困难。为此,我们推行定置管理,划出指定地方,做好明显标识,有序堆放,使生产现场由无序变为有序。同时,在厂基建科的大力支持下,对厂房、办公楼、围墙进行了全面粉刷,修缮了厂区道路。通过现场整顿,厂房明亮了,道路畅通了,环境改善了,员工心情也舒畅了。

3个月瞬间就过去了,一场攻坚战也接近了尾声,大场分部的干部精神面貌发生了变化,员工脸上露出了笑容;环境得到了改善,产量从当初700 t一跃达到1 500 t,翻了一番。为此,原老厂长、时任轻工业局技术处的王世封处长莅临我大场分部关心、指导工作时说,大场分部变了,为今后转制为大场分厂进行专业化生产创造了条件。1993年6月2日,《永久报》刊登了题为《跳动的“快四步”——大场分部采访录》 的文章;6月23日又刊发了 《链罩、大场上去了,我们怎么办?》和《计件考核后的新工资——大场制管工段专访记》的专题报道。在6月6日的厂部司务会议上,厂领导对大场分部进行了表彰;《永久简报》第2期,还刊登了大场分部的工作经验,并分发到各车间部门;《上海工业经济报》在11月3日以题为《永久新人谱新曲》的文章对我们进行了专访报道。

大场分部的工作经历,也为我日后的自主创业积累了经验,这场攻坚战虽苦更甜,让我一生获益匪浅!

猜你喜欢

分部女职工车间
超过定额
多步辗转积分列表表达
“扶贫车间”拔穷根
中国世界遗产分部图
A7_p69
分部积分公式的解题技巧
关于分部积分的几点说明
女职工流产能享受产假吗?
论女职工如何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建功立业
例说最优化方法解实际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