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自卑
2021-04-06肖敏
肖敏
五年级的小飞在父母离异后,就一直跟随年迈的爷爷、奶奶生活。小飞是三年级时转入笔者所任班级的,通过观察了解,笔者发现了小飞的特点:自卑感极强,遇事易冲动,爱打抱不平。
为改善小飞的自卑心态,笔者做了如下尝试。
用尊重和鼓励助其重拾自信心。一节班会课,全班讨论参加学校田径运动会的人员名单。学生自愿报名后,笔者惊喜地发现小飞居然报了3个项目,还出了不少好点子,于是鼓励道:“同学们,你们发现了没有,小飞同学具有很强的集体荣誉感,让我们送给他热烈的掌声!”如此热烈的掌声对于完全被同学忽略的他来说是极大的鼓舞。下课后,笔者把他带到办公室。“你今天表现很棒,希望你在运动会上有更出色的表现。”“老师放心,没问题的!”“你很聪明,能够给我很多帮助,我也很需要你的帮助。可这段时间,你是怎么了呢?”他眼里兴奋的亮光逐渐暗淡,最后竟流下了两行泪水。“你可以相信我吗?告诉我到底发生了什么事?”笔者真诚地向小飞表达了自己对他的喜欢和关注。小飞也向笔者敞开了心扉。在笔者的尊重和鼓励中,他勇敢地踏出了为班级做贡献的一步。
用期望和信任为其注入正能量。对于自卑的孩子来说,教师和父母的看法可能直接影响到孩子对自己的认知。只有让孩子对自己充满希望,他们才会走得更远。
几番周折,笔者找到了小飞的爸爸,将孩子的情况向他做了详细分析,并让这位父亲明白:父母是孩子的榜样,是孩子最好的老师,不论生活中有多少不如意,都不能拿孩子出气,更不能给孩子树立坏榜样。经过一番长谈,这位父亲决定和笔者一起努力帮助小飞走出自卑。笔者给他提出了两点要求:一是平时多去看看孩子,多和孩子聊一聊;二是坚决改掉打孩子的习惯。
笔者从孩子脸上漾起的笑容感受到了他的家庭氛围和精神状态的变化。孩子的行为变化也很明显:上课不再走神了,不交作业的次数和打架的次数也减少了。有一天,小飞的作业写得特别认真,字迹很工整,笔者把他的作业本投影给全班学生欣赏,大家都向小飞投来了赞赏的目光。小飞眼里写满了惊喜,此后,他不交作业的次数更少了,也很少与人打架。
用自我教育唤醒其潜能。真正的教育是自我教育。教师应通过激励引导促进学生自我教育能力(包括自我認识、自我要求、自我践行和自我评价)的提升,唤醒学生沉睡的潜能。
小飞的减法做得很成功。三周后,他不交作业的次数和打架的次数均降为零。他找到笔者汇报,笔者引导:“你能克制自己的情绪,不打架,并能出色完成每天的作业,你的进步让爸爸、奶奶,还有老师非常欣慰。但想成为一名优秀的学生,仅仅做到这些是不够的。你能给自己制订一个学习计划,和老师一起做加法,每天加上你的进步吗?”小飞接受了笔者的建议,制订了一份比较适合自己的学习计划——除对预习、上课、作业、复习做了合理安排外,还安排了早读、晚读、锻炼和自由活动的时间。
引导至此,笔者的任务就是督促他严格执行计划、总结经验教训了。而他的改变是有目共睹的:碰到任何老师都会主动问好,考试都能及格了,作文也写得有模有样。
(作者单位:黄冈市东坡小学)
责任编辑 孙爱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