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成长赋能
2021-04-06王涛付蓉
王涛 付蓉
本文所说的心理疏导是指教师采用一些相对便捷、专业的方式,帮助学生走出心理困境,让学生获得成长、成功的力量。笔者所在研究组在教学中探索出来的具体疏导策略如下。
一、适时调研,“懂你”有据
2020年,突如其来的疫情打乱了所有人的生活节奏。为了帮助学生有效缓解由疫情导致的焦虑情绪,研究组开展了系列调研活动。①防疫初期做了学生、家长心理需求问卷调查,了解到其负面情绪主要表现为:担心,害怕生病;焦虑,静不下心。②线上学习阶段做了自我控制能力问卷调查,了解到学生自我控制能力相对较好,但从各维度来看,在情绪和思维的自控能力上,还有一定进步的空间;还做了手机依赖问卷调查,了解到学生对手机依赖程度一般,对于手机的使用有较好的自控力。③防疫后期做了家长复工复产及学生独自学习情况问卷调查,了解家长复工情况、家庭教育现状、家长对孩子学习状态评估、学生心理状态、家长教育困惑和家庭教育需求,发现家长对复工后学生独自学习感到困惑和焦虑,也有一部分学生出现了易怒、抱怨等负面情绪。④复学后利用MHT问卷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状况筛查,了解学生返校后是否能够适应压力的变化,进而甄别出压力已超过了所负荷程度的个体,从而有针对性地从认知和行为等层面进行辅导,以维护和改善他们的心理健康水平。
二、分类辅导,“懂你”有序
为提高辅导实效,教师要通过灵活多样的辅导形式,从整体和个体两个层面实行分类辅导。为帮助学生增加疫情期间调节心理状态的相关知识,并对学习发展的规划和管理进行辅导。学生居家学习期间,研究组根据调研了解到的情况,通过钉钉云平台,定期推出心理健康教育系列微课“新冠病毒来临,心理健康知多少”“新冠病毒来临,如何对自己进行心理疏导”“防疫知识、居家学习心理如何调试”“如何引导孩子做好时间管理”,以及直播课堂“用‘心防疫,爱中成长”“重置学习时钟,学习管理更有效”“生命成长及规划未来”“疫情期间的亲子相处”“复学衔接,你准备好了吗”“告别过往、直面当下、拥抱未来”等。同时,为了在学校范围内传递正能量,激发积极正面的情绪,学校通过微信公众号和家长学校等网络平台定期推送各班学生和家长的正面、暖心的事例,并在公众号中开辟了“疫期,我们这样学”活动专题,掀起学身边榜样的热潮。
学生复学返校后,学校编制了《疫情防控下复学复课指南暨心理指导手册》,在开学第一天作为“复学三宝”的礼物之一放在每位学生的课桌上。学校结合实际,将开学第一周确定为“心理调适周”;在“心理健康月”活动期间开展“颂西陵抗疫故事,立卓园石榴精神”视频征集活动;请市区心理健康教育专家和研究组老师,和师生面对面地开展了《启动心能量》《石榴花开迎新来》《笑迎新学期》《锁定目标,乘风破浪》《心安当下,奋力飞翔》《青春期心理健康》《心理危机的识别与干预》等系列讲座。为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学校在结合学生心理健康测试和来信来访的基础上,以线下团体活动辅导为主要手段,开设系列校本课程。如,针对七年级学生的“人际交往团体”、八年级的“家庭关系团体”、九年级的“生涯探寻团体”等团体活动,帮助学生建立了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
三、建章立制,“懂你”有规
为了进一步规范学校的心理健康辅导工作,更好地帮助在疫情防控期间产生心理困扰的师生渡过心理难关,学校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先后制订了《宜昌市第十六中学学生心理问题应急预案》《宜昌市第十六中学疫情下开学心理工作实施方案》等,还配套制订了“宜昌市第十六中学学生心理危机情况报告表”“宜昌市第十六中学学生心理情况动态跟踪记录表”等统计表,要求各班分班建立班级互助小组,由心理委员统一管理。为了培养适应未来社会需要的心理健康且具有主动性的创新型人才,教师还需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力、感受力和创造力。为此,学校制订了《宜昌市第十六中学关于切实减轻学生学业负担的规定》《宜昌市第十六中学作业量控制制度》等。
学生在完成必要的作业之后,学校提倡学生参与实践活动,有意识地培养他们的认知、合作及创新能力,提升学生核心素养。如:看一次新闻联播,做一个有格局的人;读一本自己喜欢的书(中英文皆可),做一个内心丰盈的人;来一場温馨的亲子谈话,做一个心情快乐的人;练书法、做手工、画画、听歌、运动,等等,做一个有情趣的人。
(作者单位:宜昌市第十六中学)
教育的目的是帮助学生挖掘自身潜能,唤醒学生内在的使命感,让学生成为更好的自己。针对部分学生由于自我认识不足、成长经历或个人性格特点等产生的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教师可以通过适时调研,找出学生心理困境产生的原因,进而分类辅导,引导学生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