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助几何直观 深化分数理解
2021-04-06谢志勇曹铮铮
谢志勇 曹铮铮
几何直观是深化分数理解的有效手段。笔者以人教版五年级《分数的初步认识》为例,谈谈如何依托数形结合、建模、抽象等数学思想,以直观的方式,帮助学生从本质上正确认识分数,深入理解分数的内涵。
一、数形结合,认知分数的多重内涵
教材从揭示分数产生的现实背景出发,帮助学生领会分数的基本含义:分数[14]可以表示一个物体4等分中的1份,也可以表示一些物体4等分中的1份。这是教材借助直观的实物和几何图形对分数“外显”意义的呈现,揭示出分数是部分与整体之间数量关系的一种抽象与表征。在此基础上,笔者设计以下教学,引导学生理解分数还可以表示部分与部分之间的比较关系。
师(课件出示下图):看这幅图,你能想到哪些分数?怎么想的?
生1:这幅图中有[34]。
师:谁是谁的[34]?
生2:阴影部分是整个长方形的[34]。
师:还能找到不同的分数吗?
生3:我还能找到[14],空白部分是整个长方形的[14]。
师:还有不同的分数吗?同桌之间商量一下。
生4:老师,我认为白色部分是阴影部分的[13]。
师:刚才这位同学能够想到[13],你为什么没有想到呢?
生5:因为他是把整个长方形看成一个整体。
生6:我没有想到可以把大长方形中的一部分看作单位“1”。
生7:我没有想到分数除了可以表示部分与整体之间的关系之外,还可以表示部分与部分之间的关系。
师:是的,不管是部分与整体之间的关系,还是部分与部分之间的关系,都可以用分数来表示。白色部分是阴影部分的[13],反过来可以怎么说呢?
生8:阴影部分是白色部分的3倍。
师:同学们之前已经学过用“倍”表示两部分之间的关系,现在又学会了用“分数”来表示,以后还会学到用“比”来表示。
以上设计,借助直观的几何图形,利用数形结合思想,使学生在充分体验中联通了分数与除法、倍、比的关系,主动完善了对分数的意义从“外显”到“内隐”的认知再建构。
二、借助单位“1”,凸显分数的“均分”本质
孔子说:“疑是思之始,学之端。”教师在学生思维的生长点上设置问题,能有效地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探究,实现自主学习。“单位‘1”和“分数单位”是分数概念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一些物体或图形的“均分”策略的选择,是探索分数本质特征的突破口。鉴于此,笔者对教材进行了重整。
师:上节课大家学习了把一个物体看作单位“1”进行平均分,现在老师给大家12个三角形,请把它们看作单位“1”进行平均分,你能得到哪些分数?
生1:平均分成两份,其中的一份是[12]。
师:另1份呢?这样的2份呢?
生2:另一份也是[12],2个[12]是[22]。
生3:把12个三角形平均分成4份,其中的每一份都是[14],4个[14]是[44]。
生4:把它平均分成6份,其中的每一份都是[16],6个[16]是[66]。
师:大家的眼睛真亮,竟然发现了这么多不同的分数。综合比较一下,你有什么发现?
生5:虽然单位“1”相同,但平均分的份数不同,得到的分数也不同。
生6:[22]、[44]、[66]都是12个三角形,所以都等于单位“1”。
生7:分出来的每1份大小也不相同,分别是[12]、[14]、[16]。
师:分出来的每1份就叫作分数单位,2个[14]是[24],3个[16]是[36]。纵向观察,你又有什么发现?
生8:这里的[12]、[24]、[36]表示同样的三角形个数,因为平均分的份数不同,可以用不同的分数来表示。它们的大小一样,意义不一样。
为了让学生重点理解分数单位与平均分之间的联系,笔者设计有结构性、对比性的学习材料,结合课件动态演示,引领学生深度解读了[12]、[14]、[16]的意义,揭示了分数单位的概念。在此基础上,笔者组织学生横向观察、比较,顺势得出[22]=[44]=[66]=1,渗透了真分数到假分数的演变过程及分数的大小比较。
三、探究單位“1”,理解分数的“度量”含义
分数起源于“分”,用来解决不满1个单位量的数值问题。解决的方法是将原单位量等分之后得到单位分量,再用单位分量重复测量不满一个单位量的量,最后以分割的份数和重复次数的并置,作为被测量的量的指针和标准。因此,“实际度量”作为分数的内隐意义是隐蔽的、抽象的,是实际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如何借助几何图形的直观性、可比性来突破难点呢?
师(课件出示三种不同的圆):假如我们把一个红圆看作单位“1”,同样的3个蓝圆和6个黑圆与它做比较,可以用什么数来表示?
生1:蓝圆可以用整数3来表示。
生2:黑圆可以用整数6来表示。
师:假如我们把3个蓝圆看作单位“1”,同样的6个黑圆,1个红圆和它做比较,可以用什么数来表示?
生3:黑圆可以用数字2来表示。
生4:紅圆可以用分数[13]来表示。
师:为什么能这样表示呢?
生5:因为红圆和蓝圆相比,1个红圆是蓝圆的3份当中的1份这么多,所以可以用[13]来表示。
师:假如我们把6个黑圆看作单位“1”,同样的1个红圆、3个蓝圆和它做比较,又可以用什么数来表示呢,为什么?
生6:蓝圆可以用分数[36]来表示。6个黑圆是单位“1”,蓝圆是它6份当中的3份这么多,所以用[36]来表示。
生7:老师,我觉得蓝圆也可以用[12]来表示。因为把6个黑圆看作单位“1”,3个蓝圆的数量是黑圆的一半,所以可以用[12]来表示。
生8:1个红圆可以用[16]来表示。因为把6个黑圆看作单位“1”,红圆和它相比是黑圆6份当中的1份这么多,所以它可以用[16]来表示。
师:同学们,同样是1个红圆,为什么刚才用[13]表示,现在却用[16]来表示?同样是3个蓝圆,为什么刚才用3来表示,现在可以用[36]来表示呢?
生9:这是因为选取的单位“1”不同。虽然是同一个物体,却可以用不同的数来表示。
生10:因为比较的标准不同,所以出现了表示的数也不同。
师:对比上述不同的单位“1”,你发现了什么?
生11:如果被比较的数量刚好是单位“1”的几倍,就可以用整数几来表示;如果被比较的数量不到单位“1”的1倍,就可以用分数“几分之一”或“几分之几”来表示。
对于五年级的学生来说,已经知道了教材上对单位“1”的定义。如果被比较的物体不足单位“1”的1倍,又该如何表征和计量它的数量呢?基于此,笔者设计了以上教学,利用三组不同颜色、不同数量的圆,引导学生直观地进行了三次不同标准的计量及其结果的表示,让学生在尝试表征中,不仅感受到分数的基本意义——把一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其中的1份或几份的数,还感受到比较标准和单位“1”的选择不同,实际度量的分数单位或者说计数单位也不同。这样设计,让学生真正领悟分数的“内隐”意义——依据被测量物体的实际情况来确定单位“1”,实现“度量”含义从自然数向分数的有效迁移。
(作者单位:谢志勇,武汉市新洲区教学研究室;曹铮铮,武汉市新洲区第一初级中学)
助理编辑 刘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