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课在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应用
2021-04-06李清明
李清明
摘 要:随着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中的渗透,心理微课在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中被广泛开发和使用,成为心理健康教育的新载体。界定了心理微课的概念,梳理和总结了心理微课的类型。从实践和研究的视角,探讨了如何设计与评价积极心理导向的心理微课,并分析了心理微课在当下应用中的优势、不足及发展前景。
关键词:微课;小学心理健康;应用
随着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中的渗透,微课在中小学各类学科教学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学生的学习方式也发生了改变,线上学习也成为学生学习的新的学习方式。加上全社会对青少年心理健康水平的高度关注,作为心理健康教育的新载体,心理健康教育微课获得了雨后春笋般的快速发展。在不同的理解和定义下,全国各地一线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勇于实践,不断思考和尝试,有的地方还举办了心理微课评比活动,涌现出一大批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心理微课资源,也积累了一定的实践和研究经验。
一、微课在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优势
(一)是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系的创新补充
与心理辅导活动课、心理社团活动、心理拓展课等传统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相比,心理微课借助互联网的传播平台,不受时间和空间的局限,对心理健康知识的宣传普及更加灵活、便捷、快速和广泛。
(二)使心理健康知识的泛在学习成为可能
心理微课内容少,时长短,又可以借助互联网传播,学习者能够有效利用自由选择的或者碎片化的时间进行学习。学习对象除了学生,还可以扩展到其他学科教师和家长,满足了更多人群学习心理健康知识的需求。
(三)可提升学生维护自身心理健康的意识
心理微课的传播方式,比较符合互联网时代下人们获取信息的习惯,因其学习的便捷性及表现方式的趣味性,更受青少年喜爱。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消除部分人群对维护心理健康的误解和偏见,使他们更加主动地关注自己的心理状态。
(四)开拓了心理教师专业发展的新领域
心理教师在开发和设计心理微课的过程中,深化了对心理学理论的理解,更加巧妙地与实践结合,并跟随信息技术的发展,在挑战和思考中掌握更多的心理健康教育技能。
(五)符合教育理论
微课能够在短时间内将一个知识点讲解清楚,从而达到教学的目的;并且通过网络可以实现微课随时随地重复性的播放和利用,从而实现教学效率的最大化,能够更好地实现教学资源的共享。从这样的一个角度来看,微课在心理健康教学中的应用符合教育最优化的理论。微课还能够创设教学情境,满足不同学生需求,可以让学生进行独立自主的学习。
二、微课在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应用
(一)确立辅导目标
积极心理导向心理微课辅导目标的制定和选取依据有三个来源:一是从中小学生的实际生活出发,收集辅导对象当下的心理需求,以及辅导对象所属的年龄阶段所具备的身心发展特点;二是根据教育部颁发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提出的各学段心理健康教育的具体内容;三是结合积极心理学关注和研究的内容,如积极情绪和情感、积极的人际关系、积极的成长和应对,等等。需要注意的是,考虑到微课的时长和容量有限,辅导目标和主题的确立也需要体现小而精的特点。
(二)建构辅导内容
作为积极心理导向的心理微课,内容的呈现过程,就是一次满足学生积极成长需要的体验过程。因此,无论是素材选择还是策略实施,都注重从学生的心理感受出发,为学生营造一种积极的心理自助氛围,促进学生收获积极的心理资本,具体可以从以下三个环节建构。第一,建立关系,做好准备。心理微课的执教老师先通过简短的问候和介绍,和学习对象建立初步的学习关系。然后创设情境,唤醒体验,由某一生活现象或事件带给个体的心理感受出发,导入微课主题,引发学生的关注和思考。其次,探索自我,探寻资源。执教老师采用自身擅长的辅导策略,帮助学生理解和接纳情绪、情感体验背后所反映的心理需求,启发学生发现自身和周围可以支持的力量,分享一些获取的方法和途径,培养积极的心理资本。最后,简要的回顾与展望。为了达到最佳的辅导效果,辅导策略可以是综合的、多元的,根据不同的主题和对象选择适宜的方式,认知、叙事、表达性艺术辅导等,都可以融入其中。
(三)优化呈现效果
为了吸引学习者的注意,引起他们的兴趣,心理微课设计的过程中,会借助信息技术手段,创新地使用多媒体的各类视听功能,丰富课程的表现方式。在这个优化课程内容呈现的过程中,需要避免刻意追求信息技术的运用技巧,而忽略心理微课内容的科学性和严谨性。过于复杂和花哨的视听模式,反而会干扰学习者对重要信息的抓取。因此,在保障课程具备一定视听流畅度的前提下,我更提倡内容大于形式,在技术和内容的取舍中,不让多媒体的作用喧宾夺主。
(四)利用微课让学生完成课前预习
教师为学生提供一些比较方便的自学工具,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让学生能够自觉地认识到心理健康的重要性,能够主动关注自己的心理健康问题,学会调节自己的身心和情绪。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些微视频短片,让学生自主进行观看和学习。因为疫情,一些学生可能会存在一些焦虑的心理。教师可以借助一些比较有趣的短片帮助学生调整心理状态,丰富他们这段时期的居家生活。
(五)借助微课进行课后自主复习
因为学生的水平是参差不齐的,在线上课时教师不可能照顾到每一位学生。所以为了确保学生都能够有所收获和进步,教师可以根据不同学生准备不同的微视频,让学生能够课下随时随地借助微视频进行课堂知识的复习。这样能够更好地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对于一些能力比较突出的学生,教师也可以为学生准备一些拓展性的内容让学生观看学习,从而进一步提升这部分学生的能力。总之,微课对于帮助学生课后复习,实现学生个性化学习有着重要的意义。
综上所述,将微课引入心理健康教育教学中是未来教育发展的趋势,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随着心理微课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领域的广泛使用,对于心理微课的完善可以从加强对信息技术培训和教研活动的学习交流着手,对课程评价体系的创建,也需要从开发者的视角更多地转移到学习者的视角。此外,根据现代人碎片化的学习习惯,心理微课的学习对象可以从中小学生扩展到教师和家长,心理微课的应用场景和学习资源可以从校园拓展到家庭和社会,创设家、校、社系統心育氛围。
参考文献:
[1]田春苗.微课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应用[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8(13):112-113.
[2]黄瑞杰.浅谈微课在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中的有效应用[J].教育信息化论坛,2017(01):39-40.
(甘肃省兰州市永登县城关回民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