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尝试
2021-04-06麦建恒
麦建恒
当代教育的重要任务是为未来社会培养和造就高素质的创造性人才,以促进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使之成为创造型人才呢?在推进素质教育的实施过程中,我作了如下尝试。
一、创情境造氛围,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兴趣
“兴趣是入门的向导。”一个人的特长、才能,往往从兴趣开始。心理学指出:“稳定的兴趣是人产生能力的一种证据。”教学活动是在知识情感两条主线相互作用下完成的,知识往往是通过情感这个媒介才能更好地被学生接受内化。因此,创设一个民主、生动活泼的学习情境,营造和谱乐学的课堂气氛,是有利于学生创新意识的激荡,萌发创造的动机,活跃创造性思维。下面谈谈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尝试。
1.鼓励激趣法。鼓励激趣法是教师对学生的作答,提出的问题,发表的见解,给予肯定,并以热情洋溢的语言、掌声给予表扬鼓励,使他们看到自己的思维结果,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在教学中,教师把微笑带进课堂,对学生的回答,见解哪怕只有一点点创意,都要用“你答得真好”、“你真聪明”等充满激情的话语给予表扬鼓励,给学生带来成功的喜悦。
心理学家认为,自发的学习是最持久的,也是最深入的,鼓励激趣法是激发学生的兴趣,使之成为他们自发学习和创新思维的催化剂。在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的探究精神,教会学生自我发掘学习潜能,在学习上永远保持一种探究进取的精神。
2.悬念激趣法。悬念激趣法是在课堂教学中,为学生制造悬念,给学生留下值得深思回味的问题,以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并诱导他们从多方面去搜集资料或多方面去分析研究,解决问题,以提高他们的探索精神。
悬念激趣法在教学中的运用可以在课前,可以在课中,也可以在课后。在课前的运用,主要是运用悬念,激发兴趣,引入新课。如教学《群鸟学艺》时,先让学生说说乌鸦、麻雀、燕子搭的窝的形状特点,再评价谁搭的窝好,然后提出:为什么燕子的窝能搭得这么好?你们想知道吗?请自读课文便知道了。这时学生带着这个悬念,迫不及待地去自读课文。在课中的运用,一般是在引入课文或讲到高潮的时候,教师突然停止,让学生“欲知情况如何,自学下文便知。”这时,学生便会萌发学习动机,主动地自学下文。如教学《蝙蝠和雷达》时,在学生知道蝙蝠凭什么本领能迅速避开障碍物呢?蝙蝠和雷达有什么关系呢?“让学生带着这些悬念去自读下文,解开悬念。在课后的运用,一般要从课外搜集资料才能解开悬念的。如教学《做风车的故事》,教师让学生课后搜集资料回答“风车为什么会转?”教学《放风筝》后,可提出“风筝为什么能飞上天空?”这些悬念教师让学生在课后去搜集资料寻找答案。
悬念激趣法是激发学生学习动机,主动去探求知识,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教师在设计悬念时,要根据课堂教学目标和教材内容,结合学生的心理状态去设计,所设的悬念对学生要有吸引力,难易要切合实际,富有启发性。
二、敢挑剔,善质疑,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
创造性思维是一种具有主动性、独创性的思维方式。创造性思维能力决定了人们善不善于创造,能不能进行创造,是创造力品质中的核心因素。创造性思维具有三个特征:一是独创性,即在思维中有不同寻常的独特见解,提出非凡的新颖的观点,具有超常、超群、超前的特点;二是灵活性,即思维发散的范围大,难度多,思路灵活;三是流畅性,即表现为思维敏捷,思路开阔。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方法很多,下面谈谈我尝试的几种方法。
1.挑剔评价法。挑剔评价法是让学生针对别人对问题的分析、理解情况作评析,找出对的,挑剔错的,提出自己独立的见解。这种方法,可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探究精神,着力培养学生大胆怀疑和批判精神,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独立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在课堂教学中,可引导学生向教师挑战,对教师的讲解分析进行评价。也可引导学生对同学的作答进行评价补充。教师在钻研教材中,发现自己对教材的理解与《教参》的意见不同,教师不直接讲出来,而是引导学生去发现,去体会,去争辩,然后提出自己的见解,即使有不赞同自己的观点也不强求。目的就是要培养学生坚持己见的精神,在今后的自我学习中,有了这种精神,才会有独特的见解,才敢于发表不同意见,才敢于想入非非,才不会人云亦云,毫无个性。有了这种精神,学生对教材也敢于怀疑,敢于挑剔,提出别具一格的见解。
2.质疑解惑法。质疑解惑法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课文,引导学生在质疑解惑的过程中培养创造思维能力的教学方法。“学起于思,思源于疑。”问题往往是思维的起点,又是思维的动力。质疑解惑的过程是自我思索,发现并解决问题的过程。
质疑解惑法,可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可分三步进行。第一步:引导预习,启发质疑。引导学生预习课文,让他们从不懂的词语、不理解的句子、不懂的问题三个方面去提出问题,并借助工具书,通过深入的思考探究,解决疑难。第二步:讲授课文,启发质疑。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在预习中解决不了的问题或教师有意设置的疑难问题可从三个方面去下功夫:一是集中思维,顺藤摸瓜,解决疑难。对一些跨度大,含蓄而深刻的问题,教师必须引导学生集思广益,解决疑难。二是化整为零各个击破,解决疑难。对那些难度大,学生无从下手的问题,教师可指导学生把问题变为若干部分变大问题为小问题,变难为易,各个击破,解决疑难。三是想象分析,比较理解,解决疑难。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很关键的一条就是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从众多的设想中分析比较,得出结论,第三步:学完课文,再次质疑。为了使学生的思维更加深入发展,课文讲完后,应再次组织学生质疑。在解疑过程中,可允许学生保留意见,才有利于学生创造思维的发展。
小学生的好奇心是很强的,对世界一切东西他们都想知道,都要问个为什么或怎么样,这是可喜的现象,教师应给予鼓励,并介绍有关资料让他们学习,从中找出答案。如教学《观潮》一课后,一学生提出:钱塘江大潮为什么总是在每年的农历八月十八日来的?对于这些科学性的问题,学生是无法从已有的知识解决的。教师可以把在《教参》介绍的有关知识告诉学生,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望。因此,教师备课时,不但要备教材,备教法,还要备学生。估计学生将会提出什么疑难,应怎样引导他们解决疑难。
三、勤观察,多想像,发展学生创造性思维
创造力与人思维品质有十分密切的关系,尤其是创造性思维品质,决定了人们能否自觉提高和有效地发挥创新精神与及创造性思维能力。良好的思维品质,源于观察和想像,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指导学生观察想像是发展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最好方法之一。在教学中,我尝试了如下几种方法。
1.观察推断法。即在观察中,引导学生运用理性的逻辑判断和推理,从观察到的东西推断出未能观察到的东西。这种方法,突破直观的局限,把思维的间接性同观察的直接性结合起来,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想像力、判断力与理解力。在阅读教学中,常常运用这种方法指导学生观察文中的插圖。指导学业生观察图画一看人物,从画中人物的形体、相貌、服饰、推断人物的年龄、性别、身份,从画面中人物的外貌、神态去推想人物的语言、行为和心理活动;二看周围的环境,推断面面表现的是什么时间,什么地点、画面中的景物与活动的关系;三看画中反映的事件。从画面的事件中去推想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看图学文的教学,教师可先按观察推断法指导学生观察图画,让他们把观察推断的过程在小组中互相说一遍,再由小组进行挑剔评价,取长补短,进行自我调整,然后再指导学生读课文,把自己所说的跟课文所说的进行比较,看看哪些地方课文中说得比自己的好,哪些地方自己说的比课文好。这样对发展学生创造性思维品质是很有帮助的。
2.假设联想法。这种方法是指导学生根据课文某一方面的内容情节,假设一种情境,开展联想。运用假设联想法,可以把学生带进一种梦幻境界,无拘无束,随心所欲,想入非非。对培养学生个性特点,发展创造性思维品质,起着推波助澜的作用。
3.想像补叙法。想像补叙法是教师根据课文的情节,指导学生去想像事情的发展,高潮和结局,并叙述出来。想像是创造的源泉,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是创新教育中是最常用的最有效的一种方法。如教学《穷人》一课后,以“桑娜拉开帐子以后”为题让学生进行想像说话,补叙桑娜一家后来的生活情况。
总之,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是一个长久的工程,只要我们在平时语文教学中有意对学生进行训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就一定能有效地发展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创造思维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