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运用思维导图指导小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的实践探索

2021-04-06殷丽娥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21年23期

殷丽娥

我校地处农村,学生家长都没有阅读的习惯。作为语文老师,我该怎样帮助学生喜欢上阅读呢?这个问题一直让我很困惑。

一次偶尔的机会,我发现我们学校的孩子很喜欢涂涂画画,因为我校没有专职的美术老师,美术课大多都是数学老师兼任,基本上都把它变成了数学课,孩子们都很大意见。由此触动了我,如果能将画画和阅读联系起来会不会取得好的效果呢?又该如何把两者联系起来呢?通过学习观摩,我发现思维导图正是引领学生阅读课外书的好方法。因此,我大胆尝试把阅读与画画连接一起,让阅读变得有趣、好玩,让学生乐于去阅读。今天,我将从介绍方法引导读,思维导图强化读,落实检查深化读三个方面说说我的一些粗浅的做法。

一、介绍方法引导“读”

在介绍《西游记》这本书时,我与学生共读封面、内容提要、目录、序言等。用简单的思维导图做阅读记录。告诉学生“思维导图”的作用与意义。

“思维导图”是英国教育家托尼·博赞提倡的一种思考方法,是将我们头脑中正在思考的内容,以可视化的图形呈现出来的思考工具。通过思维导图,可以把你的记忆、整理、理解和构思的范围不断扩大,从而帮我们找出所面对问题的解决方法,高效地实现目标。

思维导图区别于普通的笔记的方法,也拥有着诸多的优势,能帮助学生整理思路,大幅度提高构思的水平,提高记忆力,容易产生新的创意等等。思维导图运用彩色笔来进行绘图,其丰富的色彩对于学生记忆力和想象力又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为了让学生对思维导图有一个基础的认识,我给学生介绍了思维导图比较常用的几种类型。为了便于学生模仿,我把这几种思维导图做成墙报贴在教室里。学生目睹老师用中心词、线条、关键词,就可以把大量的信息显示出来,他们发现思维导图还可以配上生动的图画,一下子就喜欢思维导图。

二、思维导图强化“读”

1.绘制导图

在介绍了思维导图的作用、类型、例图后,就需要学生动手绘制了。在要求学生反复研读了《西游记》文本,深入阅读《西游记》文本后,我要求学生尝试归纳、总结书中的关键信息,把关键信息提取出来绘制与《西游记》有关的思维导图。我发现,首先被学生想到的是备受喜爱的“孙悟空”。但是没想到学生交上来的“孙悟空”思维导图都是大同小异,都是从性格入手,而且文字内容都是简单的摘抄。

为了让每个学生都能够正确绘制,我利用阅读指导课和学生一起讨论,告诉学生《西游记》是古典小说,可以关注小说的三要素——人物、情节、环境,也可以关注文本的写作特点、结构特点、文本主题等。

如以“人物”为关键词时,可以绘制突出人物性格的思维导图,也可以把这个人物所经历的事情按先后顺序概括出来,还可以把两者结合起来绘制。经过了指导课的交流讨论,学生们再次绘制的思维导图就有声有色了。所以,每次绘制思维导图之前,我都跟学生一起讨论,做细致的指导。

2.适时指导

在一开始刚刚应用思维导图的整理阅读收获时,有些学生对于思维导图的应用并不是十分的熟练,十分抗拒使用思维导图。因此,我利用平时的语文教材来引导学生了解思维导图各个环节之间的关系。如在学习《鲁滨逊漂流记》这篇课文时,我布置学生预习课文,用思维导图梳理课文的条理和感悟他的精神,以及遇到的困难等方面。上课时,我组织学生利用自己绘制的思维导图进行小组互动交流,根据别人的意见进一步细化了导图。通过不断扩展、延伸、细化,学生绘制的思维导图主题正确,结构清晰,层次分明,关键词简洁准确,图文并茂,视觉效果好。

为了提高学生的兴趣,我要求学生在预习课文时,绘制思维导图。在平时的语文课堂上,我都会根据课文的结构、题材、写作顺序等利用导图板书,或者在网络上找到一些比较优秀的例子给学生观察学习。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与阅读教学实践,在课外阅读中应用思维导图获得学生们的认可。学生对于思维导图应用已经十分的熟练。

就如这个学期刚刚接手的五(2)班,刚开始做思维导图时,一大半人都是应付式。如李钰茹同学,刚开始的第一课《白鹭》和第三课《桂花雨》非常的简单,基本都是摘抄文中的詞句。经过上课时观察老师的板书,在微信群中欣赏了其他好的作品后,到了第五课《鸟的天堂》就做的精美多了。半个学期下来,无论是课内的还是课外的思维导图,她都做的图文并茂了。现在,很多学生跟我反映:“老师,一开始运用思维导图的时候真的没有任何吸引力,现在不一样了,我觉得十分有趣,每次我遇到一篇阅读内容时,都会想到绘制思维导图。”

三.落实检查深化“读”

为了让学生有毅力持续地读整本《西游记》,获得阅读的快乐体验,我让学生每天读三个以上的故事,在空白本画出简单的思维导图,再与家长汇报读书体会,鼓励他们发在微信群里展示;我还利用了微信的接龙小程序,布置学生完成后,拍照上传,我亦有时间就上去点评,也建议学生在小程序上观摩别人的作品,他们看到别人的作品,都会情不自禁地点赞,或者提出建议。最后,我要求学生根据老师和同学的意见,结合观摩到的优秀作品修改、丰富自己的思维导图。第二天上语文课的课前三分钟用上思维导图交流。这样既帮助了一些怕阅读的同学克服阅读的障碍,更是锻炼他们的胆量,展示他们的口才。

就是这样,“阅读——做思维导图——分享交流”整个阅读学习活动,学生们阅读兴趣非常高涨。伴随课外阅读活动的逐步推进,学生阅读能力提升非常明显,形成了属于自己个性化的思维形式,整体的语文阅读环节更加流畅。思维导图图文并茂的动态呈现,使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阅读当中,进行积极的思维活动,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有了思维导图,孩子在阅读后能借助关键词组织语言,条理清晰地把自己的阅读收获娓娓道来,在这个基础上,孩子写作文也变的得心应手了。

所以连续两年,我任教的班级的期末语文测试成绩都有很大的提高:2018学年第二学期五年级语文期末抽测,我任教的班级平均分取得了区的第四名,上学期刚毕业的六年级取得了区的第六名。今年我校的五年级两个班语文都是我任教,中段平均分排在区的十九名。

我们相信,只要我们能一如既往地坚持运用思维导图指导小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点燃学生的读书兴趣,教会学生边读边想边画,帮助学生养成勤于动脑的好习惯,持之以恒地注重他们的思维训练,学生一定能在一点一滴中成长、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