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董氏奇穴配合康复训练治疗中风后下肢痉挛性偏瘫的临床观察

2021-04-06唐明卢江华曾科学刘建苏美意

云南中医中药杂志 2021年3期
关键词:偏瘫康复训练中风

唐明 卢江华 曾科学 刘建 苏美意

摘要:目的 探究董氏奇穴与康复训练方法联合治疗中风后下肢痉挛性偏瘫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80例中风后下肢痉挛性偏瘫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2组患者均采取同样的基础治疗手段,其中观察组40例患者采取董氏奇穴联合康复训练的治疗方式,对照组40例患者则采取单一的康复训练方法,持续治疗4周后,对患者的运动能力(FMA)、活动能力(BI)、痉挛程度(MAS)指标进行分别对比。结果 2组患者治疗前的量表评分无较大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BI评分(67.54±21.49)分,对照组的评分为(53.48±20.15)分;观察组的FMA评分(24.23±7.95)分,对照组的评分为(18.19±7.16)分,2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董氏奇穴与康复训练方法的联合应用可明显改善患者的下肢痉挛现象,同时可显著提升其运动能力和活动能力。

关键词:董氏奇穴;康复训练;中风;下肢痉挛;偏瘫

中图分类号:R743.9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7-2349(2021)03-0064-03

中风也称脑卒中,包括缺血性脑卒中(又称为脑梗死)和出血性脑卒中(包括脑实质出血、脑室出血以及蛛网膜下腔出血)两种,是一种大脑细胞和组织坏死的疾病。其临床表现为突发性的晕厥、半身麻木和口齿不清等。临床治疗中显示,中风具备致死率、致残率和发病率高的特性,有超出80%的中风患者均会留下肢体功能障碍和偏瘫等后遗症[1]。中风患者不仅患者本人生活不便、压抑痛苦、自尊受挫,也会给其他家庭成员带来经济、心理上的负担。其中,以痉挛性偏瘫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最为突出,且此类后遗症的治愈率较低,已经成为现阶段中风后康复治疗中需要面临的难点问题。针灸作为中医学中的常用治疗手段之一,在治疗中风后遗症中发挥了显著的作用,尤其是具备见效快、价格低的特性备受患者的欢迎。但根据针灸方法的不同,所产生的治疗效果也会存在一定的差异,其中董氏奇穴针灸法在传统针灸疗法的基础上做出了创新,相对来说治疗效果显著。此外,在中风后康复治疗中,康复训练也是常用的手段之一。为了研究康复训练与董氏奇穴疗法的治疗效果,本院随机选取8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疗效进行观察,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参与研究的对象均为在2018年10月—2019年10月期间进入本院接受治疗的中风后下肢痉挛性偏瘫患者,选取80例患者进行研究,根据入院先后顺序随机将其分为2组。其中,观察组40例,男27例,女13例;年龄57~70岁,平均年龄为(65.79±1.25)岁;病程46~87 d,平均病程为(69.47±13.85)d;缺血性脑卒中34例,出血性脑卒中6例。治疗组40例,男23例,女17例;年龄59~68岁,平均年龄(64.68±1.79)岁;病程43~89 d,平均病程为(67.39±14.91)d;缺血性脑卒中35例,出血性脑卒中5例。2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1.2.1 观察组 董氏奇穴:患者取侧卧体位,取木火穴刺入0.5寸,待得气后持续留针,留针时长应控制在10 min以内,同时,指导患者活动肢体,对于部分肢体活动能力丧失的患者可在医师的辅助作用下完成被动运动。待针取出后,指导患者呈仰卧体位,由肾关穴刺入2寸,先将针刺入健侧的肾关穴,再刺入偏瘫侧的肾关穴。在灵骨穴和重仙穴部位同时刺入2寸,再由足三重穴的三个穴位同时下针,除木火穴之外,其他穴位均应持续留针30 min,但应每间隔5 min做1次行针处理[2-3]。

康复训练:根据《中国脑卒中康复治疗指南》的康复训练指导内容,可对患者的痉挛肌进行持续牵拉。此外,也可行关节松动术,使其痉挛肌得到松弛。康复训练时间,应控制45 min以内为宜,具体可根据患者的肢体状况对训练时间做出调整[3]。

1.2.2 对照组 采取单一的康复训练治疗手段,主要训练方法同观察组。

1.3 观察指标 将FMA量表、BI量表和MAS量表作为评分标准,对患者的运动功能、活动能力和痉挛程度给出评分,评分越高治疗效果越好。

1.4 统计学方法 利用版本为SPSS 23.0的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用n表示,计量资料用(x2±s)表示,利用χ2与t检验,P<0.05视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组患者的痉挛程度比较 MAS评分结果显示,2组患者治疗前的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痉挛等级为0级的有8例,而对照组仅有1例;观察组痉挛等级为1级的有15例,对照组仅有7例;观察组痉挛等级为2级的有6例,对照组有9例,2组数据的差异明显(P<0.05)。

2.2 治疗前后2组患者的活动能力对比 治疗前,2组患者的BI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BI评分为(67.54±21.49)分,对照组的评分为(53.48±20.15)分,2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3 2组治疗前后运动功能比较 治疗前,2组患者的FMA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FMA评分为(24.23±7.95)分,对照组的评分为(18.19±7.16)分,2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在流行病学的研究中显示,脑卒中的致死率居于首位,相关数据统计,我国每年新发脑卒中的患者有200万之多,其增加速率已经高达8.7%,与世界平均水平相比明显偏高[5]。相关学者通过样本调查研究得出,40~60岁的男性人群发病几率偏高,其发病率在65%左右,其中大部分病患均为具有不良生活史和肥胖症状的人群。痉挛性偏瘫属于中风后的常见后遗症之一,因其恢复难度较大,备受临床研究人员的关注[6]。为了探究中风后下肢痉挛性偏瘫的临床治疗对策,相关学者做出了大量的研究,有学者提出董氏奇穴疗法可以起到一定的改善下肢痉挛作用,使患者生活质量得到提升。诸多临床医学实践显示,因董氏奇穴疗法对于治疗中风后下肢痉挛性偏瘫具有极好的作用,其选穴合理,针刺力度得当,可对患者双侧的高位中枢和下行系统带来刺激影响,通过针刺刺激使肢体功能得以恢复。董氏奇穴为山东平度市董景昌先生家传,据考证系汉代胶东王室所传医学体系的一个针法分支,至今已有一千七百多年的历史,现为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木火穴为治疗半身不遂特效穴,中风与风(木)痰(火)关系最密切,阳经皆上至于头,阴经仅肝(木)心(火)两条阴经上行至头,肝风(肝阳上亢——脑出血)与痰火(痰迷心窍——血管栓塞脑栓塞)为引起中风主因。本穴为木火,治疗与风(木)痰(火)有关。肾关穴为治疗肾亏之第一要穴,即可补肝肾,强筋骨,又可通经活络。灵骨穴与重仙穴相通,可治手指拘挛不伸,足三重有祛风化痰之功效,可治疗中风后症状。诸穴配伍,可祛风化痰,  改善肢体运动。

另外,康复训练手段也可通过锻炼患者的肢体功能和促进脑部运动功能重组来改善患者肢体偏瘫的状态[7-8]。本文的研究结果显示,2组患者治疗前的量表评分无较大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BI评分为(67.54±21.49)分,对照组的评分为(53.48±20.15)分;观察组的FMA评分为(24.23±7.95)分,对照组的评分为(18.19±7.16)分,2组数据差异较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在中风后下肢痉挛性偏瘫治疗中董氏奇穴以及康复训练手段的联合应用可起到良好的治疗作用,有助于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以及运动功能。

参考文献:

[1]何龙.针灸联合康复训练和单纯康复训练治疗中风后偏瘫的效果对比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2020,36(23):91-92.

[2]刘卫星.针刺联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遗症的临床研究进展[J].国际中医中药杂志,2020,42(7):712-715.

[3]罗翠萍.针灸结合康复训练治疗中风后偏瘫的效果观察[J].内蒙古中医药,2020,39(6):110-111.

[4]王艺静,林海波,钟淑芬,等.董氏奇穴临床应用概况[J].河南中医,2020,40(6):964-968.

[5]方穎,李劲,杨畅.靳三针对中风后下肢痉挛性偏瘫患者痉挛程度和步行能力的影响[J].针灸临床杂志,2019,35(3):19-22.

[6]李智,钱珊,王福庆,等.针刺拔罐董氏奇穴治疗中风后恢复期单侧下肢肌张力增高的临床研究[J].针灸临床杂志,2018,34(12):14-17.

[7]郑约保.董氏奇穴配合运气康复疗法治疗中风后遗症的临床研究[J].按摩与康复医学,2018,9(11):7-9.

[8]黄翠立,殷玉鹏,梁静,等.痉挛性偏瘫患者联合采用巨刺法与康复训练治疗的效果观察[J].中国社区医师,2017,33(14):150-152.

(收稿日期:2020-10-26)

猜你喜欢

偏瘫康复训练中风
慢阻肺缓解期患者行肺康复训练护理的临床效果观察
膈肌训练在脑卒中中促进偏瘫康复恢复中的应用
脑卒中患者护理中吞咽障碍康复训练的应用及效果研究
老年慢阻肺缓解期患者行肺康复训练护理的效果及临床意义分析
神经肌肉关节促进技术在脑卒中康复训练中的疗效观察
针刺联合中药治疗脑卒中偏瘫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
探讨脑卒中偏瘫患者的早期康复护理效果
“红黄绿”三色套餐查中风
漫画
中风后偏瘫可治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