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针刺疗法联合尼麦角林对脑梗死后记忆功能障碍的影响

2021-04-06赖锋

云南中医中药杂志 2021年3期
关键词:脑梗死

赖锋

摘要:目的 探讨针刺疗法联合尼麦角林对脑梗死后记忆功能障碍的影响。方法 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480例脑梗死后记忆功能障碍患者分为尼麦角林组,针刺组及联合组,每组160例,分别使用尼麦角林片、针刺疗法及二者联合治疗,均连续治疗3周。比较3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于治疗前后,采用蒙托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对记忆能力进行评估;观察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联合组的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尼麦角林组及针刺组(P<0.05),尼麦角林组与针刺组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联合组的MoCA评分均明显高于尼麦角林组及针刺组(P<0.05),尼麦角林组与针刺组的MoCA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刺疗法联合尼麦角林能够明显改善脑梗死后记忆功能障碍,安全有效。

关键词:脑梗死;记忆功能障碍;针刺疗法;尼麦角林

中图分类号:R743.3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7-2349(2021)03-0059-03

脑梗死中医称为中风,是由各种原因导致脑组织的局部区域供血不足,造成脑组织出现坏死的一种临床疾病[1]。大约一半左右的患者在发生脑梗死后会出现记忆功能障碍,而脑灌注不足导致的脑损伤是引发记忆功能障碍的关键因素[2]。尼麦角林在临床上主要用于急慢性脑血管、周围循环障碍等疾病的治疗[3],在脑梗死后记忆功能障碍的临床治疗中也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不是十分理想。针刺疗法在脑梗死及其后遗症的临床治疗中起到了一定作用。有研究[3]显示,针刺疗法能够对神经元的再生及脑细胞的凋亡起到调节作用。基于此,本研究将通过探讨针刺疗法联合尼麦角林对脑梗死后记忆功能障碍的影响,以期为中医药在临床中的广泛应用提供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连续纳入2019年1月—2020年7月本院收治的480例脑梗死后记忆功能障碍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尼麦角林组,针刺组及联合组,每组160例。尼麦角林组男95例,女65例;年龄34~75岁,平均(63.47±9.60)歲;病程20~78 d,平均(34.22±7.37)d。针刺组男90例,女70例;年龄35~78岁,平均(64.90±10.33)岁;病程22~75 d,平均(33.19±7.20)d。联合组男93例,女67例;年龄33~74岁,平均(63.55±10.17)岁;病程21~76 d,平均(34.75±7.66)d。3组患者性别构成、年龄、病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标准 (1)符合《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8》中脑梗死的西医诊断标准。(2)符合《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中西医急诊诊治专家共识》中脑梗死的中医诊断标准。(3)存在记忆功能障碍。(4)病情稳定,沟通没有障碍。(5)首次发病,右利手。

1.3 排除标准:(1)伴有其他神经系统疾病、意识障碍、认知功能障碍。(2)伴有其他脑部器质性病变。(3)脑部手术史。(4)对研究药物过敏。

1.4 治疗方法 3组患者均给予常规西医治疗,在此基础上,尼麦角林组患者给予尼麦角林片(昆山龙灯瑞迪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00482,5mg/片),口服,每日20~60mg,分2~3次服用;针刺组患者给予针刺疗法,选择百会穴,四神聪穴、太阳穴、印堂穴、风池穴及两侧少阳经穴位等穴位,选择电针(直径0.35 mm,长40mm)进行平刺进针,深度20mm,捻转后连接神经刺激仪,15Hz的频率,每日1次,每周5次;联合组患者给予针刺疗法联合尼麦角林片,方法同前。3组均连续治疗3周。

1.5 疗效标准 按照文献[5]报道的标准进行临床疗效的评价,分为显效、有效、无效3个层次。显效:患者的临床症状及体征得到明显改善;有效:患者的临床症状及体征得到一定的改善;无效:患者的临床症状及体征没有得到改善或者加重。

1.6 观察指标 于治疗前后,采用蒙托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对记忆能力进行评估,总分30分,评分越高表示记忆功能越好;观察3组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1.7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MoCA评分等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x[TX-*3/8]±s)表示,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2组之间的比较采用t检验;治疗有效率等计数资料以例(%)表示,采用χ2检验比较;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3组临床疗效比较 联合组的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尼麦角林组及针刺组(P<0.05),尼麦角林组与针刺组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3组MoCA评分比较 治疗前,3组的MoCA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组的MoCA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增高(P<0.05),联合组的MoCA评分均明显高于尼麦角林组及针刺组(P<0.05),尼麦角林组与针刺组的MoCA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3组不良反应比较 3组均没有发生严重不良反应,而影响治疗。尼麦角林组发生5例头痛头晕,5例恶性呕吐,4例皮肤瘙痒,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75%;针刺组发生6例头痛头晕,5例恶性呕吐,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25%;联合组发生4例头痛头晕,3例恶性呕吐,2例皮肤瘙痒,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63%,均经过对症治疗后好转。3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研究[6]显示,脑梗死后记忆功能障碍的发生机制为脑部供血不足,导致脑组织缺氧,造成脑细胞代谢功能及神经递质功能低下等。尼麦角林为半合成麦角碱衍生物,在脑梗死后记忆功能障碍的临床治疗中得到一定的认可[7]。

针刺疗法用于防治疾病已经有近两千年的历史,依据“虚则补之,实则泻之”的辨证原则[8]。针刺疗法用于中风治疗的主要目标是通经脉,对体内通道进行疏通,对动脉与静脉进行激活,从而对健忘起到治疗作用[9]。有研究[10]显示,针刺疗法能够对脑部血流情况进行明显改善,对神经递质功能、神经元及脑细胞凋亡进行调节,从而对梗塞区的脑组织起到改善作用。本研究中,联合组的治疗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尼麦角林组及针刺组,而尼麦角林组与针刺组之间无明显差异;治疗后,联合组的MoCA评分均明显高于尼麦角林组及针刺组,而尼麦角林组与针刺组之间无明显差异,说明针刺疗法联合尼麦角林治疗脑梗死后记忆功能障碍的疗效优于二者单用。3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说明针刺疗法联合尼麦角林并不增加不良反应,安全性高。

综上所述,针刺疗法联合尼麦角林能够明显改善脑梗死后记忆功能障碍,安全有效。

参考文献:

[1]王奎,任建功.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治疗脑梗死的研究进展[J].医学综述,2020,26(11):2151-2155.

[2]徐德恩,陈心怡,邹炎,等.丘脑梗死患者记忆障碍的初步研究[J].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2019,21(4):345-348.

[3]张继兰.尼麦角林结合长春西汀对脑梗死患者NIHSS评分及炎性指标的影响[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20,26(13):1904-1907.

[4]刘姝玥,王玲.针刺为主治疗急性丘脑梗死记忆障碍1例[J].实用中医药杂志,2018,34(9):1129.

[5]高庆元,陈晓城,邹卫兵,等.益肾活血中药联合电针穴位刺激治疗脑梗死后记忆功能障碍的疗效[J].中华全科医学,2019,17(7):1194-1197.

[6]叶海森,陈曦,李韧娇,等.养血清脑颗粒对认知功能障碍大鼠学习、记忆及GAP-43、PSD-95表达的影响[J].世界中医药,2020,15(7):1021-1024.

[7]刘羽雄.尼莫地平聯合尼麦角林治疗缺血性脑卒中伴早期认知功能损害的临床研究[J].中国医药科学,2020,10(6):39-42.

[8]张宇,张海英,朱碧宏.电针穴位刺激辅助西医对症干预对脑梗死后记忆功能障碍患者MoCA评分及相关电位的影响[J].中国中医急症,2017,26(11):2062-2068.

[9]潘燕.益肾活血中药+电针穴位刺激治疗脑梗死后记忆功能障碍疗效及对脑电位、氧化应激指标的影响[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8,27(1):39-42.

[10]刘洋,梁平.电针穴位刺激结合中药治疗脑梗塞后遗症的临床效果[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20,5(5):148-149.

(收稿日期:2020-10-28)

猜你喜欢

脑梗死
依达拉奉联合康复治疗对脑梗死患者的影响
针灸在脑梗死康复治疗中的应用
全脑CT灌注成像诊断急性脑梗死的价值
护理管理在急性脑梗死超早期静脉溶栓中的应用观察
奥扎格雷钠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观察
早期康复护理对老年脑梗死保守治疗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
对于脑梗死,你必须知道的
脑梗死怎样治疗
依达拉奉治疗脑梗死的临床观察
儿童与成人外伤后脑梗死的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