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诗歌主题式教学模式研究
2021-04-06梁艳婷
梁艳婷
摘 要:本文结合项目式教学实践经验,开展“主题式教学”模式研究,将部编版语文教材诗歌内容整合,以任务驱动,推进项目,实现教师精准备课,学生阅读能力与素养提升,构建诗歌教学生态课堂。
关键词:主题式;诗歌教学;部编版;生态语文
诗歌现实教学中,长期处于尴尬地位:过分强调字词句翻译而缺乏感性体验,过分注重名句赏析而缺乏诗味品悟,整体强调知识的获得而缺乏审美的体验与培养,过偏、过深、过难;诗歌教学走向另一个极端,过浅、过易、过平,甚至存在精读篇目略读、自读篇目不读的情况,致使语文工具性与文学性严重割裂。
新课改下,基于教与学、教材与教学、教学设计与教学课堂、教学过程与教学评价几大关系转变,开展诗歌“主题式教学”,以文化为主题指向,连接知识、技能、情感、生活形成有意义学习材料,向文本与文本、文本与我、文本与社会、文本与自然四方纵深发展,形成“读诗得意”“读诗得诗”“读诗得法”“读诗得人”“读诗得史”“读诗得时”六任务循环共促的诗歌阅读模式,拓展阅读深广度,促进学生习得诗歌阅读方法、提高阅读能力、提高审美能力,并向课外迁移,推动诗歌教学创新。
一、基于“主题式教学”教学模式,助力教学共长,实现高效课堂
诗歌文本丰富的意象、跳脱挥洒的形式以及深刻的思想给学生带来阅读难度,利用“主题式教学”模式,扩大教学容量,通过丰富的任务激活学生自主能动性,实现精准备课、高效课堂,师生同生教学共长。
例如《春望》,传统教学多为解释句意、细读文本、赏析名句、主旨悟读四大环节,互动性不强,学生参与度低,获得感弱。基于此,以诗歌内容和作者经历、思想的相似点作为主题连接点,将《雁门太守行》与《春望》进行资源整合,确定主题:烽火连天赤子心。改进后的课程以课堂任务串联,共有四个活动:
任务一:读两首诗歌,为其拟写小标题,并说明理由。
任务二:读《春望》《雁门太守行》中战争相关诗句,你读到什么样的画面?
任务三:诗以言志,歌以咏怀。诗歌当中往往直接或间接地流露出诗人的心境和情感。你在哪一联/句中读到诗人的内心世界。
任务四:读诗,读诗人。结合作者生平经历,你读到一个怎样的诗人?
任务一指向诗歌内容,任务二指向写作手法,任务三指向诗歌主旨思想,任务四指向诗人情趣品质,最终指向唐朝昂扬向上、积极进取的文化内核。层层深入、环环相扣,有明确目标,激起学生探索主动性,积极参与课堂。让学生在课堂活动当中获得知识、方法、能力,并且习得阅读诗歌途径。
两首诗歌整合,不仅课堂容量增大,还在课堂上实现课内与课外延伸,学生能力在课堂上能够得到有效训练。
二、基于“主题式教学”生态环境,提高学生能动性,提升阅读能力
诗歌教学另一个难点,诗歌语言需要借助联想和想象的力量走进其丰富的世界,通过重构自己的语言,建立自己的诗歌世界。如今,这一教学环节被省略为用自己的语言描绘某一句诗歌的景象、概括诗句的内容,显然与语文味背道而驰,学生只得到填鸭式的知识,没有得到能力锻炼,难以提升核心素养。而“主题式教学”可为学生建立一座连接自我、诗歌、社会、自然的桥梁。
例如《天上的街市》,借助诗歌故事和神话故事的差异点,从牛郎织女的故事为切入口,引发学生对天上人间的美好想象,并思考作者更改牛郎织女故事的原因,进而紧扣时代领悟主题思想。学生通过不同文本的自主阅读,既落实语言、内容、作者感情、时代背景的知识要点,又得到诗歌语言美的享受,获得美的想象与联想,并悟出一种追求美的品质,促进审美提升。
三、基于“主题式教学”思维训练,形成阅读品质,提升核心素养,促进创新
语言构建、思维提升与发展、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创新,是语文四大核心素养。诗歌教学不仅要教会一篇,更应教会一类。教学中,学生既能获得知识,也能得到阅读的能力。
课堂之外开展诗歌鉴赏校本课程。其中两个系列分别是“唐朝的那些人”和“走近诗人,细品诗韵”,走近十多位诗人的内心世界,包括陶渊明、李白、杜甫、岑参、苏轼等。贴近诗人的阅读,学生不仅加深对诗作及诗人的认识,还近距离感受不同诗风,了解一个时代的发展历程,为今后诗歌阅读打下坚实基础。
如《流浪诗人的旅途——李白诗歌鉴赏》以李白的生平经历为主题串联点,梳理李白诗歌内容、语言和创作风格的关系,为自主阅读铺垫。再选李白具有代表性的四首古诗《送孟浩然之广陵》《望庐山瀑布》《赠汪伦》《月下独酌(其一)》自主阅读,以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诗歌探究:
任务一:请以任意方式(文字、图画、诗歌等)描绘出你们读出的画面,在方框内完成。
任务二:在诗歌中你读出什么感情?
任务三:你们认为哪一句/哪一字最好?说一说理由。
学生经过充分讨论,完成学习任务,感悟李白“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俊朗飘逸的语言风格,探究李诗神奇异采的意境,用自己方式走近李白,完成自我语言的构建,锤炼阅读思维品质,实现核心素养提升。
通过主题式诗歌教学实践研究,以文化的熏陶、審美的培养为主题式教学目标指向,帮助教师精准备课,激发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促进核心素养的提升,实现高效课堂。我们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让丰富的诗歌世界给学生涵养,让语文课堂真正活起来。
参考文献:
[1] 江敏.主题式教学在教学实践中的运用效果分析[J]. 中学语文. 2020,(30).
[2] 苗洪燕. 主题式教学在初中语文教学实践中的应用研究[J]. 课程教育研究. 2018,(42).
★ 注:本文系广西教育科学规划2021年度课题《项目式教学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课题编号:2021C497)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广西南宁市第三中学初中部五象校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