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聚焦核心素养,初探“补白”板块的教学模式

2021-04-06徐婷

课外语文·下 2021年3期
关键词:补白教学策略核心素养

【摘要】部编课文教材以双线组元呈现,通过穿插“补白”板块,构建了梯度型知识体系,落实核心素养。本文以部编版二年级上册语文教材为例,探讨了“补白”板块与核心素养的关系,摸索“补白”板块的教学策略,实现高效教学。

【关键词】补白板块;核心素养;梯度体系;集体建构;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0490(2021)09-0089-02

【本文著录格式】徐婷.聚焦核心素养,初探“补白”板块的教学模式[J].课外语文,2021,20(09):89-90.

“补白”一词源自鲁迅的《书信集·致徐懋庸》:“此系闲斋寄来,不知可作《新语林》补白否?”原指用来填充报纸或期刊的空白的短文,结合部编版语文教材的编排,现将“补白”定义如下:由浅入深,由易及难,分布并体现在每个单元的练习系统之中的,由基本的语文知识、必需的语文能力、适当的学习策略和学习习惯分成的若干个知识或能力训练点。

一、核心素养下的“补白”板块内容编排

部编版二年级上册语文教材(以下简称“教材”)中的补白知识点都是以泡泡条、课后练习和语文园地中的知识板块的形式出现,紧扣语文核心素养,可以分为文化知识、语文知识和技能、语言积累、思维提升。

文化知识以课文为依托,意在培养学生高尚的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语文园地七》中的日积月累要求背诵民间广为流传的九九消寒歌,向儿童传授气候知识、物候变化等知识,让学生感受民俗文化。

语文知识由课内延伸到课外,从字、词逐步深入,教学汉字的音义形、简单的语法结构和修辞手法,常用的构篇方式、基础的阅读和习作方法等,如教材要求学生了解数量词的用法,学习默读,感受拟人、比喻的修辞手法的妙处,能结合上下文判断字的读音或理解字词的意思等。丰富的语言积累是语文素养的重要组成成分,部编版教材中就有很好的体现,如:积累关联词“有时候……有时候……”,积累古诗《梅花》(第一单元);积累关于中华美德的名言(第二单元);学习制作积累卡,交流课内外积累的词句(第三单元)。

思维品质的提升贯穿了整个语文学习的过程,是核心素养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标志,教材中也合理穿插了思维训练点。教材第五单元的侧重点是思维方法,《坐井观天》一文中,青蛙和小鸟都鲜明地表达了自己的观点,坚持自己的立场,教师引导学生在争论中探索它们说法不一的原因,从而体会故事寓意,达到思维训练的目标。

二、“补白”板块的设计意图

部编教材旨在重新建构语文核心素养体系,补白板块就是隐在知识体系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补白板块中的知识点涉及面广,紧密联系课文,随文拓展,循序渐进地落实语文核心要素,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

(一)一课一得

部编教材相比之前的教材,明显的变化就是任务指向相对明确。部编教材的补白知识点少而精,充分体现了一堂课落实一个知识点,不求面面俱到,但求一课一得扎实到位。如《场景歌》一课的教学目标是初步感受场景之美,了解不同事物数量词的不同表达,课后练习中的补白知识点是了解同一事物数量詞的不同表达。

(二)梯度展开

《论语》提出学而时习,温故知新。语文学习如果能把每课的知识点巩固好,并加以温习,把新旧知识联系起来生成新的体会、新的见解,那么就达到了第二个高度——得得相连。纵观整套部编教材,我们可以发现补白知识点是相互联系、层层递进的。以形声字的知识点补白为例:结合图画识字学文,了解形声字形旁表义、声旁表音的特点(《树之歌》);根据字义猜偏旁,进一步领悟汉字形旁表义的特点(《语文园地五》);了解形声字声旁表音的构字规律(《语文园地六》);利用形声字的特点猜读拟声词,并根据情境恰当地运用(《语文园地八》)。

(三)运用迁移

课堂教学的终极目标是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而课内知识的迁移运用正是能力形成的表征。补白知识首先要在课堂上运用,当学生学到新的阅读技巧,在运用的过程中逐渐内化,学生完全掌握该阅读技巧的一大表征是自动运用该技巧解决问题,迁移是内化的知识技能在新环境中的高级运用,也就是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补白板块中的找规律就是迁移能力的体现,如第四单元发现描写颜色的词语的构词规律,并积累相关的词语。学生能在教师的要求下用这些词语说话或找出相似结构的表示颜色的词语,这就是知识的运用;学生能在实际生活需要中,运用该构词规律更准确地表达出所见所闻,这就是知识的迁移,如学生在感觉到冷的时候,见到或者联想到冰,进而用尚未积累过的“冰冷”一词形容自己的感受。

三、补白板块的教学策略

(一)随文渗透

“随”在《说文解字》中有跟从之意,“文”即文章,在教学中,可理解为在学习文章的过程中,结合语境和生活经验理解词语,解决问题,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语文教学的难点之一是理解字词在特定语境中表达的意思,也就是说很多知识点需要在课文学习过程中教授。补白板块的部分内容就可以随文学习的方式呈现。

第四单元的语文要素是联系上下文和生活经验理解词句的意思,如在教学《大禹治水》一文时,补白知识点为:联系上下文,理解“泛滥”一词的意思,课后练习中要求理解“挡”“疏”“驱”的意思,这些都要随文学习。片段如下:

【案例一】

学生自读第一自然段。师:读完这一自然段,你脑海中出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设计意图:改变传统课堂中过度使用多媒体代替学生思考的缺陷,给予学生想象的空间,促进思维能力的提升。)生1:洪水淹没田地,冲毁房屋。生2:毒蛇猛兽伤害百姓和牲畜。生3:人们很痛苦。师:除了这些景象,你可能还会听到什么声音?更具体点呢?生1:洪水的哗哗声。生2:房屋倒塌的轰轰声。生3:人们哭喊的声音。师:是呀!这就是洪水泛滥的样子,你能猜想出泛滥是什么意思?生:就是发洪水。师:你能用文中的话来解释吗?生:“泛滥”就是大水淹没田地,冲毁房屋。师:当我们遇到一个新词语,想要知道它的意思,可以运用什么办法呢?(引导读泡泡条中的技巧)师:现在,你不仅了解这个词语的意思,还学会一个新的阅读技巧——联系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当学生掌握该补白知识点后,遇到“挡”“疏”“驱”时,他们便会在教师的引导下主动运用该知识点理解字义,既是对知识点的巩固,也在培养学生的运用能力。

(二)集体建构

智慧是生命所具有的基于生理和心理器官的一种高级创造思维能力。课标倡导在主动探究、团结合作中提高语文素养。智慧课堂教学是一种创新型教学模式,该模式是师生围绕一个及以上话题进行集体建构,即以学生为主体的合作探究,实现教学相长。在《场景歌》教学作为铺垫的情况下,《葡萄沟》课后练习的照样子写一寫就可作为智慧课堂的研究对象。该补白点要求学生尝试用“归纳”和“举例”的方法进行说话和写句子。常规课堂通常会给出某个场景或某张图片,让学生发挥想象补充句子,这样的优点是有话可讲,避免无话可说的尴尬,缺点是限制了学生的思维,无法兼顾到反应慢的学生。笔者利用课前导学,打造了十分钟的智慧微课堂。

《葡萄沟》导学单

1.预习完课文,我们小组能够填完整下面的图表。

葡萄的颜色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葡萄的味道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葡萄还有什么特点?_________。

2.除了葡萄,我们小组还知道其他场景里有什么或者其他事物有什么特点。(可参考本课课后练习)________。

微课堂开始,学生拿出小组导学单,组内成员介绍自己的研究成果,教师适时点拨,如讲到颜色很多时,师提问:颜色很多可以用什么词来形容呢?生各抒己见,相机板书。小组介绍完毕,教师出示例句,小组根据导学单填写句子并上台交流,台下的学生加以点评,这就是一个从组内建构到集体建构的过程。

(三)学科整合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注重跨学科的学习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跨学科是以学科为依托,对两门及以上学科的内容进行整合,全面认识现象,研究和解决问题,推动新认知,提高学生的语点综合素养,实现有效的拓展与延伸。教材按照“整体规划、有机融入、自然渗透”的基本思路,围绕“大自然的秘密”“儿童生活”“家乡”等人文主题进行合理编排,其中“大自然的秘密”与科学课程中种子的培育相关,语文园地中的《花名歌》《数九歌》与数学课程中的月份、九的乘法口诀相关,口语交际《做手工》旨在通过活动,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同时养成认真倾听的习惯,该课可与美术课的作品结合起来,古诗教学重在引导学生感受诗词音韵之美,可与音乐课的感受节奏相结合。

四、结语

总而言之,“补白”板块的存在既有助于构建梯度型知识体系,让教师有的放矢;又促使语文核心素养能力的提升,顺应了大语文时代的趋势。对于如何打造更高效的智慧课堂,实现“补白”板块效益最大化的问题,还需要广大一线教师不断探索,为我们开辟出一套更具活力的开放性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小学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尹翠玉.统编本教材“补白”板块的随文教学研究[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18.

作者简介:徐婷,女,1991年生,江苏苏州人,本科,小学二级教师,研究方向为小学语文。

猜你喜欢

补白教学策略核心素养
低年级写话教学策略